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到政府部門辦事,可以像“網(wǎng)購”一樣給評價。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意見》,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建成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好差評”管理體系。
從現(xiàn)實來看,全面建成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可謂非常有必要。這兩年,許多地方都提出了政府部門、機關干部要當好服務企業(yè)、服務基層的“店小二”,但不可否認的是, “臉難看、事難辦、踢皮球”的現(xiàn)象仍時有發(fā)生。這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便是人們缺乏對工作人員的制約。而“好差評”制度體系全面建成后,一方面將會提高群眾辦事的便利度和獲得感,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政府機關更好地履行“店小二”職責,真正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在這一點上,“好差評”制度值得一個好評。
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無疑給政務服務窗口工作人員套上“金箍”。但要讓“金箍”真正發(fā)揮作用,還得念好“緊箍咒”。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機制,提高“好差評”在考核中的權重。事實上,對政務服務進行評價,并非新鮮事。比如,如果群眾辦事時對工作人員不滿意,可以通過在“意見箱”“意見簿”留言的方式進行投訴,也可撥打相關部門的服務熱線進行舉報。但是,這些措施由于評價窗口工作人員的機制“在上不在下”,在接到群眾的舉報后,相關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所謂的“舉報”“投訴”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通過觀察電商平臺可以發(fā)現(xiàn),商家之所以有優(yōu)秀的服務態(tài)度,與行之有效的懲戒機制密不可分。電商平臺的經(jīng)驗無疑值得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借鑒,有必要使評價結果與激勵懲戒機制掛鉤,讓“群眾滿意不滿意”成為績效考核的硬標準,讓獎優(yōu)罰劣真正發(fā)揮作用。可以預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全面建成之后,會真正讓企業(yè)和群眾成為改革的監(jiān)督者、推動者、受益者。(綜合《齊魯晚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