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童年,究竟應該從何時算起?我們很難說出一個具體的時間節(jié)點,甚至總是模糊了它和幼年的界限。在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實驗小學,孩子們的童年開始于一盞盞小燭燈交織的夢幻。在一年級的“開啟智慧,入學孩童點燈儀式”上,隨著夜幕降臨,入學新生牽著家長的手從四面八方聚攏而來,成排的紅燈籠照亮甬道前行的路,教學樓上燭火通明,伴隨高年級學生古樸典雅的古詩詞誦唱,一番宮崎駿畫筆下的童話世界就這樣躍然眼前。老師們會為每位新生點燃一盞燭燈、贈上一本繪本,周華龍校長則以《那個光大的世界》為致辭,為學生標注求知向上、積極進取的求學起點。這場獨具匠心的開蒙儀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縮影。以“尚合雅、求可愛”為辦學目標,以“言行優(yōu)雅、情趣高雅、器量儒雅、學識博雅”為引領,黃巖區(qū)實驗小學在構建具有實小特色的德育新體系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宜靜宜動,只為“可愛”的你
在黃巖實小,哪怕是一塊最平常不過的櫥窗里,都可以看見一片老師或學生的創(chuàng)意星空。在動與靜的結合中,學校融入了“尚合雅,求可愛”的教育追求。
一方面,學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自然環(huán)境、校舍設施環(huán)境、校園傳媒環(huán)境等靜態(tài)文化資源,在做好校園綠化、凈化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美化工作。如,在校園文化長廊里展示“新時代好少年”的先進事跡、多個樓層立體展柜展出學生的手工藝作品。與此同時,校園智慧云平臺、微信公眾號、晨光電視臺等,也在為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學校全面激活校園動態(tài)文化。首先,以“可愛班級”創(chuàng)建為載體,落實日常德育管理。每學期末,德育處根據(jù)《實驗小學可愛班級評比條件》,對各班的日常管理、班級網(wǎng)站建設、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等進行全面考評,并進行表彰獎勵。其次,傳承傳統(tǒng)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汲取文化精髓?!皩W雷鋒,做新時代好隊員——黃巖實驗小學小雷鋒日記”活動、“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主題隊會活動相繼展開,使全體師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化熏陶。第三,繼續(xù)深化“七彩陽光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七彩陽光”系列活動不僅是個人才能的展示,更是體驗快樂、磨煉智慧、經(jīng)歷幸福的過程。2018年德育處精心推出的科技創(chuàng)新月、藝術風采月、實踐活動月等,將活潑靈動的校風、學風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最后,“黨建+德育”,打造學校德育工作新品牌。2018年下半年,學校嘗試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以“黨建+德育”的工作模式,創(chuàng)新學校德育工作活力,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一日常規(guī),促進良好習慣養(yǎng)成
作為黃巖區(qū)“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示范學校,黃巖實小制定了《黃巖實驗小學學生一日常規(guī)》,結合教育部下發(fā)的“德育工作指南”,從“小處入手”,從細節(jié)抓起,積極落實德育過程管理。
第一,養(yǎng)成教育從“頭”開始。學校為一年級新生開發(fā)了“幼小銜接”課程,并安排了為期兩個星期的集中學習,包括洗手、上廁所、排隊、整理文具、上課等一些基本的常規(guī)訓練。第二,落實“常規(guī)”促“養(yǎng)成”。從進校、晨讀、升旗、路隊、跑操、課前準備、上課、課間活動、眼保健操、衛(wèi)生值日、書寫朗讀姿勢等方面入手,學校制定了詳細的行為規(guī)范。第三,各班建立學生行為習慣考評記錄,每天由德育處老師負責檢查,記錄抽屜、桌椅、書柜以及班級衛(wèi)生狀況并書面告知每個班級,以方便班主任管理整頓。第四,充分發(fā)揮“樓長”“紅領巾禮儀崗”的監(jiān)督示范作用。學期初,德育處召開樓長會議,對每個樓長進行培訓上崗,建立檢查制度,落實檢查人員,每天張貼檢查結果,每周統(tǒng)計扣分情況,并在下周一集會時宣布結果,著力推進三項要求。除了在校門口設立“紅領巾禮儀崗”,學校還在校門里設立了“旗禮崗”,早上每個少先隊員進校路過“旗禮崗”都必須向隊旗敬禮。第五,重視樹立先進典型。在“傳揚紅船精神,做新時代少年”主題教育暨“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活動中,全校共評出了200余位校級新時代好隊員,并推舉了其中的4位隊員去參加區(qū)“新時代好少年”評選。
班主任護航,提高德育管理專業(yè)水平
完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班主任工作要求。學校全體教職工簽署師德承諾書與安全教育責任書,增強責任與安全意識。在充分討論和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學校德育處再次修改了班主任工作每月考核細則和綜合考核細則,這些制度的制定,強化了班主任崗位責任意識,使班主任工作更具規(guī)范性。
引領理論學習,提升班主任思想素質。學校注重加強對班主任的業(yè)務素質培訓,提高班主任的綜合素質。多次利用樂學研習會時間,舉行班主任培訓。如,今年5月召開的“5月班主任工作會議”和12月召開的“班主任微論壇”活動等。在“班主任微論壇”上,有6位老師,結合案例, 圍繞《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從“怎樣和平時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的家長溝通?溝通時應該注意什么?”“學生在學校出現(xiàn)意外傷害后,你是如何處理的?和家長溝通時應注意什么?”“班主任怎樣和學科老師協(xié)作,一起管理班級?”“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不僅勞身而且勞心,你是怎樣有效打理班級的?”“班級管理小技巧”等方面和與會老師展開了交流。有些老師談到動情處,還悄悄地抹起了眼淚。
德育建設,是一場師生共育、教學相長的修行,黃巖區(qū)實驗小學正為這場修行提供源源不斷的原動力和能量場。經(jīng)過近幾年的摸索實踐,學校的“儀式感教育”已初具規(guī)模,沉淀下了一些或莊重或活潑、或經(jīng)典或創(chuàng)新的“儀式感教育”活動。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針對入學新生的“開啟智慧,入學孩童點燈儀式”外,一年級的“點燃夢想,新隊員入隊儀式”、二年級的“孝親禮”、三年級的“實踐成長,小農夫入園儀式”、四年級的“成長禮”、五年級的“夢想再啟航,大隊員換巾儀式”、六年級的“告別童年,畢業(yè)儀式”,個個都是黃巖實小拿得出手、叫得響亮的“代表作”。在此基礎上,學校將再接再厲,用更多更精彩的小小“繩結”串聯(lián)起孩子們最美好的童年時光。作為浙江省少先隊改革試點學校、臺州市紅領巾示范基地,黃巖實小將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點上一盞燭燈,照亮孩子前行的路;斟上一碗清茶,靜待花開果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