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海
◆摘 ?要:英語復習課不能僅局限于課本教學步驟,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結合現代信息媒體技術,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達到復習課真正的效果。這是教師在備課時要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復習課;以生為本;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借助多媒體技術
人教版新目標(2011)初中英語SELF-CHECK是每單元的最后一節(jié)復習課,對這部分的教學,大部分教師都覺得這類課型有點難以把握,尤其是把它當作公開課來進行教學時。大部分教師在處理這部分教材時,都是按照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常規(guī)教學。比如先課前復習本單元詞匯,通過學生識記、教師聽寫方式完成;然后導入第一部分,進行詞匯講解、練習,或是再延伸直造句,就草草了事,過渡到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基本就是擴寫句篇,從字、詞、句表面帶過,然后要求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這節(jié)課就這樣完成了,多少讓聽課的教師感到乏味,也感到這無非就是傳統的復習課罷了。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與實踐,下面淺談如何在教學中進行這部分的教學探討。
第一,SELF-CHECK,應當體現在學生個體的SELF與學生集體的CHECK這兩個要點上。就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應自始自終要讓學生進行自我的學習與檢測,而不是教師在主導學生,牽著學生走。因此,我認為教師在備課中要關注學生,要注重合作式學習方法,讓這堂課成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個體與集體之間的學習過程,既要通過學生獨自練習,又要通過合作進行自我檢測。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成效。比如課前聽寫這環(huán)節(jié),教師先規(guī)定聽寫要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我聽寫,然后由小組長匯報結果。這樣學生參與性高、效果也很好。第一部分的選詞填空,一樣可以由學生自我練習與小組檢測,然后總結易錯或是難點。第二部分的閱讀與寫作,更是要發(fā)揮小組的作用,進行自我閱讀,自我寫作和小組評測。這樣,課堂氣氛就濃厚起來了。
第二,處理教材要新穎,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中SELF-CHECK部分基本上都是安排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字詞復習,七年級以歸納形式讓學生進行識記,八、九年級以用適當的形式填寫句子。第二部份安排的是本單元相應的句子和寫作練習。內容相對來說,非常簡單,如果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只是照本宣科,那么教學內容相對很少,部分教師以講解與學習練習為設計形式,一節(jié)課三十來分鐘基本完成教學,其教學過程如流水帳般。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我在第一部分教學中我設計了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小組用五個單詞或詞匯進行編造一個小故事,要求:①故事要把五個詞匯全編入故事中;②故事情節(jié)要合理,符合邏輯;③故事要有趣,又有吸引性。這樣,學生情趣一下子高漲起來,編出的故事真的超出了我的想象。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詞語的靈活用法,更是給學生增添了學習英語的樂趣。第二部分的寫作教學,大部教師都是講解閱讀后,就開始在課堂上布置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然后讓部分學生出示習作,進行點評。這樣,一是花了時間,二是沒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寫作指導,學生要么就是難入下手,要么就是寫出的作品漏洞百出。我認為這樣處理不是很好。我是這樣設計,我先讓學生閱讀理解,然后提出寫作意圖,讓學生進行討論和設計,比如說如何設計段落和句型。接著我再進行指導。最后進行口頭作文,課后再讓學生把作文寫在作業(yè)本上,批改時對其進行相應的點評。
第三,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整合課堂教學。許多教師認為SELF-CHECK用多媒體教學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有二,一是課件制作比較難,素材不知怎么取舍;二是單元小結課,基本以講練方式,課件顯得多余。我認為這樣的想法是不妥的。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像SELF-CHECK這樣的單元小結復習課,利用課件更可以彰顯它的實效性。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為像復習這類教師與學生公認為普通、枯燥乏味的復習課點綴潤色,比如一首輕緩的歌曲,一幅美麗的畫卷,都可以打破僵局,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無形中增添了課堂氣氛。其次,復習課本身就是知識容量大、信息量多。如果讓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大量的教學內容就會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運用課件恰恰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學效果。比如SELF-CHECK第二部分的閱讀與寫作,教師就可以運用課件,出示相關的閱讀,或是寫作范文,拓展教學空間,增加教學信息量,為創(chuàng)造地運用和使用教材有了用武之地。
因此,教師在處理這類的教學內容時,我認為更應當精心設計備課,高效打造課堂效率,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和挖掘教材,使SELF-CHECK這類課型一樣的妙趣橫生。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