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清:
文學博士,吉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黃金時代》與《蕭紅》兩部影片均以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為表現(xiàn)對象,集中展現(xiàn)了那個特殊年代里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突圍及其面臨的困境。
一、突圍——對傳統(tǒng)女性定位的反抗
蕭紅的第一種突圍選擇是逃離,這是對傳統(tǒng)女性角色的反抗。影片《黃金時代》中,童年的蕭紅生長于缺乏關愛的傳統(tǒng)家庭,等待她的是未知的包辦婚姻與一眼望得到頭的余生。所以,當鏡頭中年少的蕭紅看到“窗”外的廣闊天地時,她毅然決然地逃離了家庭。待到被未婚夫所棄而困于旅館中時,蕭紅再一次通過“窗”成功逃離?!疤与x”成了蕭紅對傳統(tǒng)女性角色定位進行突圍的一種方式,也是向力量強大的男權社會的一次次微弱但決絕的反抗。
影片《蕭紅》中,這種“逃離”是以蕭紅的一次次情感選擇的方式表現(xiàn)的。這部影片以蕭紅的四段情感經(jīng)歷為線索講述了蕭紅的人生。第一次逃離傳統(tǒng)家庭的禁錮,她是借由私奔實現(xiàn)的;不得已選擇曾經(jīng)逃離過的未婚夫,是為了能夠繼續(xù)求學,以逃離“籠中鳥”的命運;選擇蕭軍,是為了自主的愛;選擇端木蕻良,是為了自主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影片中蕭紅的每一次對傳統(tǒng)女性角色的逃離與突圍,都是借由情感的選擇實現(xiàn)的。
蕭紅的第二種突圍選擇是棄子,這是對傳統(tǒng)女性天職的顛覆。在男權社會中,女性的最佳角色定位就是“賢妻良母”,所以“生育”被定義為女性的天職,閃耀著神圣的光輝?!啊恢笔悄行怨拇档呐缘奶炻毰c天賦,是男性傳宗接代的必要條件,卻也成為了最為有效的將女性束縛在家庭之中的武器,因而一直被男性神圣化以求女性甘心臣服?!钡?,在蕭紅的認知中,這種天職卻變成了造物主對于女性的刑罰與壓迫,不僅生育過程極為痛苦,還有可能讓女性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蕭紅對于這種傳統(tǒng)女性的天職是抗拒的。影片《黃金時代》中,蕭紅在醫(yī)院生下與未婚夫的孩子后,護士喜氣盈盈地將孩子帶到她面前時,蕭紅的反應是恐懼并排斥的,這是她對于傳統(tǒng)女性天職的顛覆,也是她對困守于家庭之中的女性生活的又一種突圍。
蕭紅的第三種突圍選擇是舍愛,這是對傳統(tǒng)夫妻關系的一種擺脫。影片《蕭紅》中,蕭紅離開蕭軍時還愛著他。兩人不僅是文學上的同路人,還是相知相守的愛人。影片中蕭紅在蕭軍的幫助下正式走上了創(chuàng)作之路,二人對外交往的朋友圈基本都是蕭軍的朋友。某種程度上,蕭紅的創(chuàng)作和生活都與蕭軍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對于離開的原因,蕭紅對聶紺弩的解釋是:“做他的妻子卻太痛苦了,我不知你們男子為什么那樣大的脾氣……忍受屈辱,已經(jīng)太久了?!狈艞墝κ捾姷膼?,其實是蕭紅對于傳統(tǒng)的夫妻關系的一種擺脫。從影片的細節(jié)中可以看出,蕭軍是一個大男子主義思想非常嚴重的人,盡管他提倡新思想,內心深處盤踞的仍然是舊道德,推崇的是男主女次的傳統(tǒng)夫妻關系,將蕭紅視為理應依附于自己的所有物。所以他可以酒后毆打蕭紅,可以婚內出軌,卻還理所當然地指責蕭紅“沒有妻性”。蕭紅對蕭軍的放棄,其實是女性在傳統(tǒng)夫妻關系困境中的又一次突圍,她選擇了崇拜自己的端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找尋自己在愛情生活中的主導權。
對于蕭紅與蕭軍分手的原因,影片《黃金時代》詮釋為“理念的分歧”。影片中有一段兩人的對話為分手埋下了伏筆。當蕭軍想要上戰(zhàn)場時,蕭紅卻認為這種想法是“盲目”“忘了各盡所能”的道理。從影片的總體人設來看,蕭軍是緊緊跟隨時代潮流的,蕭紅卻顯得與時局格格不入,對于生活的理想只是希望“能夠安安靜靜地寫作”。這種理念的分歧導致了二蕭的分手,事實上也是蕭紅試圖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遵從自己的主觀意愿,不想再依附蕭軍的人生價值而存在的一種選擇,依舊是在當時女性生活困境中的一種突圍。
蕭紅的第四種突圍方式是追尋,這是對傳統(tǒng)女性命運的抗爭。影片《黃金時代》的片名來自于蕭紅寫給蕭軍的一封信:“我不能選擇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決定怎么愛、怎么活,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黃金時代!”蕭紅輾轉一生,滇沛流離,緣何被蕭紅定義為“黃金時代”?在影片的開始部分,蕭紅為未婚夫所棄,身懷六甲留在旅館中被扣為人質,等待產(chǎn)后被賣。在這樣一片灰暗的生命前景中,蕭紅卻扣桶為桌堅持寫作。此時的寫作不為發(fā)表成名,僅僅是為生命本能的傾述與表達,是蕭紅為生存困境尋找的理想之光。這種對于夢想的追尋,是蕭紅對于傳統(tǒng)女性命運的本能抗爭。片中的蕭紅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從未放棄過寫作,乃至后來為了堅持寫作理想與蕭軍分手,更是對這種抗爭的堅持。到了生命的最后,年僅31歲的蕭紅飲恨離世,心中最大的遺憾仍是未竟的寫作理想,對于創(chuàng)作的追尋,是蕭紅與傳統(tǒng)女性命運抗爭的最有力的武器。
與《黃金時代》對于蕭紅堅持追尋創(chuàng)作理想不同,影片《蕭紅》中蕭紅對于傳統(tǒng)女性命運的抗爭表現(xiàn)為對情感的追尋。蕭紅對于愛是用盡全力的,甚至是虔誠與卑微的。“勇于追求愛情是女性解放的開始,是女性自我意識的最初形態(tài)。對愛情的不斷追逐,就是對自身女性意識的反復驗證?!笔捈t的每個重要的人生轉折都與她的情感經(jīng)歷有關,對于愛情的追尋,蘊藏著她對傳統(tǒng)女性命運的不屈抗爭。
二、困境——人性與時代的局限
盡管蕭紅做了各種突圍的嘗試,然而因為男性與女性自身的局限,加上社會的局限,她的所有努力最終仍然陷入困境之中。
影片《蕭紅》中,蕭紅以回憶的方式講述了她委身于未婚夫的原因——對方不計較蕭紅逃婚帶來的傷害,放下自己的一切前來尋她,還支持她繼續(xù)學業(yè)。但是,即便如此,這個未婚夫也是不懂蕭紅的,做為封建婚姻制度的支持者,他對蕭紅看似有愛,卻絕不是站在兩性平等基礎上的平等與愛,對于蕭紅學業(yè)的支持也絕不是出于對蕭紅才華的欣賞與認可,所以最后他遺棄了蕭紅讓蕭紅陷入更大的生活困境,并不令人意外。
在《黃金時代》與《蕭紅》兩部影片中,蕭軍與端木愛上蕭紅都是為蕭紅的才華所吸引。然而,由于男性固有的局限,蕭紅這種過人的才華卻也灼傷了相伴她身邊的男人?!镀咴隆冯s志同仁聚餐,當胡風對蕭紅寫作才華的評價明顯高于蕭軍時,蕭軍輾轉難眠;尤其當魯迅評價蕭紅為“當代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時,蕭軍對蕭紅才華的陰影便成為了二人日后分手的重要隱患。即便是仰慕、崇拜蕭紅的端木,也會在蕭紅追憶魯迅成文時輕蔑地說上一句:“連這都值得寫?”男權社會中的女性一直作為男性的附屬物而存在,獨立價值被掩蓋與抹殺,所以,男性內心深處并不愿面對女性同樣可以富有才華這一事實。這種所謂的男性自尊,也是那個特定時代男性固有的局限,是造成女性生存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兩部影片都沒有回避蕭軍在與蕭紅共同生活過程中對于蕭紅情感的背叛,而這樣屢次出軌的蕭軍卻在看到蕭紅與端木接觸較多時對蕭紅大加指責。這恰是蕭軍潛意識中固有的男權意識的真實體現(xiàn),被研究者認為是“將英雄主義與個人價值視為對立,在貶斥小資產(chǎn)階級溫情同時為大男子主義找到更堂而皇之的根據(jù),以及其他種種蕭軍未必想承襲但卻實際承襲下來的封建男性集體記憶”。不論是蕭紅身邊的舊男性還是新男性,都沒有擺脫舊的封建道德的局限,所以每當女性試圖對這樣的處境突圍之時,往往因為男性的傷害而陷入新的困境。
在蕭紅所處的時代,由于女性對于自身認知的局限,在試圖走出生存困境爭取自身解放的過程中,一直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對男性力量的依賴?!疤与x”封建家庭是借助于與表哥私奔的方式,表哥因家庭壓力退縮后,蕭紅的生活陷入困境,而后委身于未婚夫解決了暫時的生活困難;被未婚夫所棄之后,又將生活與理想的希望寄托于蕭軍,經(jīng)歷了蕭軍的背叛與信念的分歧后,蕭紅想要走出生活困境的方式依舊是借助男性——與端木結婚。然而,這樣的一次又一次的依賴男性、借助男性走出困境的努力,其實是一種悖論。某種程度上而言,造成蕭紅的生存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男性,就像影片中蕭紅自己所說:“和蕭軍是一個問題的結束,和端木是另一個問題的開始?!彼裕捌械氖捈t為了從困境中突圍選擇了一個又一個的男性,卻從未走出過男權社會的困局,這不能不說是蕭紅思想上的局限所致。
蕭紅在給蕭軍的信中曾說:“別人的黃金時代是舒展著翅膀過的,而我的黃金時代是在籠子里過的?!痹谀莻€特殊的年代里,部分女性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感召走出家門,接受新式教育,成為具有新思想的新女性。然而,由于社會的局限,這些新女性的經(jīng)濟是不獨立的,因此就會出現(xiàn)魯迅先生所質疑的“娜拉走后怎么辦”的問題。當時的社會未能給女性提供足夠的生存與發(fā)展空間,女性解放不徹底,因此諸多新女性最后的結局不是重新回歸家庭,就是將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男性,無法從根本上擺脫生存的困境。
綜上,《黃金時代》與《蕭紅》兩部影片中,蕭紅都對自身所處的困境進行了突圍,卻終因人性與社會的局限未能真正徹底實現(xiàn)。值得關注的是,影片《蕭紅》的主要視角都在蕭紅一生的情感經(jīng)歷上,對于蕭紅的“作家”身份與形象卻少有展示。某種程度上而言,男性導演霍建起所執(zhí)的是男性視角,“以男性欲念建立敘事,賦予男性以掌控的權力”,將蕭紅視為“被凝視”的對象,展現(xiàn)的是男性觀眾最想窺探的女性情感世界。而在女性導演許鞍華的《黃金時代》中,蕭紅的形象塑造更具有女性主義的形象色彩,帶有女導演獨特的女性視角,更為真實而全面地展現(xiàn)蕭紅的一生,盡力還原人物本真。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女性的一種突圍——還原女性的真實形象,突顯女性的真正價值。
本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啟蒙燭照下的現(xiàn)代東北女作家”(2016BS54)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1]姜麗清:《啟蒙燭照下的現(xiàn)代東北女作家》,《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7年第1期。
[2]王璐:《女性主義視角下的〈黃金時代〉》,《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3]季紅真:《蕭紅全傳——呼蘭河的女兒》,現(xiàn)代出版社,2016年版,第149頁。
[4]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現(xiàn)代婦女文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頁。
[5]蕭軍:《為了愛的緣故》,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98頁。
[6]〔英〕休·索海姆:《激情的疏離———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導論》,艾曉明等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8頁。
(責任編輯 劉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