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
【摘要】:“物理”用拆字法解讀就是事物之理。這里的事物大多只客觀存在的事物,故物理的研究與學習離不開物,更離不開生活。物理,是一門科學,它既有技術性又有哲學性,是一門“接地氣”的學科。根據(jù)這些特點,物理學科便有它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從實際出發(fā)。
【關鍵詞】:物理 物理學習 生活中的物理實驗 教育
一、物理教學客觀背景
新課程改革后的物理教學,不單是要向?qū)W生傳授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增強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要求物理教師要找到一個便于學生理解的切入點,利用生活中物理現(xiàn)象,進行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的設計。
在物理教學中,作為物理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把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現(xiàn)象與物理場景展現(xiàn)于課堂之上,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從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物理規(guī)律,而不是傳統(tǒng)方式地讓學生死記硬背物理公式、定律。
在目前學校設置的課程中,小學三年級便設立了自然科學這門學科,于是學生開始對自然界的物理現(xiàn)象有了一個籠統(tǒng)的認識了解:太陽光原來可以分成七個顏色、磁鐵間的相互作用、水的固液氣三種不同狀態(tài)、如何點亮一個小燈泡等等。可以說小學的自然科學是建立在自然界常見的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而這些很常見的現(xiàn)象,卻蘊含著相應的物理原理,所以科學課成為了物理課的“啟蒙老師”;到了初中二年級,開設了正式的物理課。從光、電、聲到磁、力、功,一點點走進這個深蘊邏輯且抽象的學科,各種各樣的定律公式給物理掛上了很難的稱號;再至高中,物理愈發(fā)強調(diào)計算和思維能力,從生活中的具體現(xiàn)象抽象出物理模型,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電磁感應、功能關系等知識很難在生活中找到實例與之對應,讓物理學習變得抽象而難以掌握。其實不然,物理的學習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脫離了生活,物理學習沒有存在的意義;而脫離了物理的社會,則會停滯不前。
二、講授物理應從生活出發(fā)
所謂“接地氣”便體現(xiàn)在物理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作為一名物理教育從業(yè)者,在進行物理教育時,應該從生活的點滴出發(fā),用生活現(xiàn)象去教授物理,往往會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圓周運動時可以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體做演示實驗;在講重力勢能與動能相互轉(zhuǎn)化時,用在生活中騎單車從高處向低處走時不施加外力時速度變大來分析...而人教版物理教材也貫徹了物理與生活緊密相連的這一觀點。例如,在講牛頓第一定律時,教材中所用的公交車急剎車時乘客身體前傾的生活現(xiàn)象,給學生更好的解釋了慣性這一物理概念;又如在講解抽象的力的分解時,用生活中拖拉機拖動地面上的物體這一例子,來證明不同方向上力相應的作用效果,從而引出力的分解滿足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此外,在講解《光的直線傳播》一節(jié)時,我們便可用生活中的玻璃杯、牛奶、香條等物品來和學生一起演示實驗;在講解摩擦起電的時候舉出油罐車之所以要脫一條鐵鏈,是因為汽油和油罐之間有摩擦,造成油罐上會附著大量的電荷,只有把這些電荷及時引到大地上才不會使汽油自燃...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在教材中還是在教學中,物理與生活都脫離不開。
三、物理實驗來源于實際生活
物理學科是一門自然科學,有了自然世界才有了對自然世界中各種現(xiàn)象的研究與探索,也就才有了物理這門學科的誕生。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jù)。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而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xiàn)象蘊含著無窮的奧秘。所以說,實驗是物理學科的靈魂。沒有實驗也就沒有物理學科。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也是物理學科的所要求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對于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原理,便可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完成,而不是每個實驗都必須要走進實驗室。
物理實驗來自于點滴生活,比如水燒開了的“白煙”就是汽化、冬天室內(nèi)窗戶內(nèi)側的小水珠就是液化;比如雨天的時候,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證明在空氣中光速大于聲速;還有眼鏡店里的超聲波洗眼睛儀、孕婦做胎檢時用的B超;甚至還包括“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諺語...都包含了不同物理原理。而這些只需要學生與教師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而通過對這些自然界中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再加上從教材和課堂上學習的物理知識,便可以很好的理解課本上的原理,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起了對物理學習的自信心,這是掌握好這門學科的基本動力。
四、從點滴生活進行物理教學
既然物理離不開生活,那么物理教學也離不開生活。如果一個學生喜歡游泳,那么可以告訴他根據(jù)動量守恒,在轉(zhuǎn)身之前加速,蹬壁后會獲得較大的速度;如果一個學生喜歡管弦樂器,那么根據(jù)聲音的特性可以知道不同緊繃程度及粗細的弦振動的頻率不一樣,故音調(diào)不一樣。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好這些生活中信手拈來的生活現(xiàn)象,會加深學生對這些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原理的理解。
從生活點滴現(xiàn)象開啟物理教學,摒棄了傳統(tǒng)一味的“記公式、背定律、做多題”的物理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僅符合物理學科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更能更好地完成中學物理老師普及物理學科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
而針對物理這門學科,分清主次,把不熟悉的、未知的、抽象的問題化成我們較為熟知的東西,就會變得簡而易懂,有規(guī)律可循。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jīng)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chǎn)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那么最好的教育便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jīng)驗中學習。
結語: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點滴生活中出發(fā),利用自然界的神秘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熱愛,才能真正的學好物理,進而為實現(xiàn)科技強國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技術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升超.把生活融入物理課堂[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5,33(12):54-55.
【2】李雙晶蓓.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與物理學習[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6,34(2):85-86.
【3】許巖.將生活現(xiàn)象融入物理課堂教學之中[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6,34(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