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華
[關鍵詞]新時期 ? ?審計機關 ? ?文明審計 ? ?建設
文
一、加強文明審計的必要性
一是貫徹落實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從嚴治黨,應當堅持思想從嚴、管理從嚴、紀律從嚴、工作從嚴,嚴格落實責任、狠抓制度建設、強化日常監(jiān)督,“嚴字當頭、一嚴到底”。具體到審計一線工作,就是要嚴格按照職權和程序辦事,抓思想、抓管理、抓質量,講事實、講法規(guī)、講道理,依法、文明、審慎履行審計監(jiān)督職責。
二是突出彰顯服務職能的生動體現。審計工作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著力發(fā)揮好促進政策落實、促進提高績效、促進深化改革、促進反腐倡廉四個方面作用,必須認清職責定位,增強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職業(yè)榮譽感。堅持文明審計,在理念上與時俱進,在實踐中精益求精,在行為上講求方法,才能更好發(fā)揮審計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為打贏三大攻堅戰(zhàn)助力續(xù)航。
三是持續(xù)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舉措。加強文明審計,是嚴格執(zhí)行中央八項規(guī)定、審計署“四嚴禁”工作要求和“八不準”工作紀律,從嚴糾治“四風”的應有之義。尤其是強化對執(zhí)行重點敏感任務、在外工作人員的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督促其樹立文明審計理念,規(guī)范文明審計行為,有助于營造純潔穩(wěn)固、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和工作氛圍。
四是推進文明審計建設的有效途徑。文明審計要求審計人員有較高的專業(yè)水準、敏銳的職業(yè)判斷,還要具備較高的法治意識和職業(yè)道德水平,能夠妥善處理與被審計單位的關系,既敢于堅持原則,又要注重和諧,平等待人。從其效果看,開展文明審計能夠有效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改善審計環(huán)境,提升審計形象,這些都能有力促進審計文明建設。
二、存在問題
一是審計理念不夠科學。沒有真正樹立起服務理念,有的把被審計單位假想成“對手”,無形中形成對立關系;有的重在查問題、找線索,總想著“出成績”“撈大魚”,而不提供服務與指導;還有的主觀上急功近利,缺少與被審計單位的主動溝通協調,夸大了審計成果,不能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反映問題。
二是查證方式不夠規(guī)范。有的沒有通過分析研判基礎數據來了解整體情況、排查問題疑點,而是寄希望于“走捷徑”,不按規(guī)定的程序調查取證;有的方法簡單,沒有對被審計單位填報的部分違規(guī)問題金額進行認真核實,或以統(tǒng)計代替審計;還有的發(fā)現問題后,查證方法不得當,客觀上給了相關人員提前準備的時間,不利于后期紀委介入獲取足夠的證據。
三是尺度把握不夠嚴謹。不同審計機構、不同審計組對于同類型審計項目,有的對發(fā)現的問題是否寫入審計報告意見不一致、定性表述不一致、對外口徑不一致;有的職能定位不準,把審計與巡視、紀檢、保衛(wèi)等職能混淆,突破審計職權;對改革期間財經活動的新特點研究不多,對如軍工裝備、自然資源等領域的一些新事物缺少保護支持。
四是言行舉止不夠妥當。個別審計人員以監(jiān)督者自居,姿態(tài)過高、語氣過重、舉止不夠嚴謹,工作中講大話、粗話、過頭話;有的審計人員沒有考慮被審計單位的客觀情況,不能虛心聽取被審計單位人員的意見和解釋;有的沒有及時妥善保管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數據、賬頁及其他資料;有的工作時間遲到早退,或處理與審計無關的事項;還有的對審計現場的秩序和環(huán)境管理不當等。
三、原因分析
一是導向有所偏差。有的在政績觀導向上,簡單地把發(fā)現問題和線索數量、退款金額、性質嚴重程度等作為審計成果的主要衡量指標及評優(yōu)評先的主要參考依據,從而造成“查問題時攀比,找不出問題焦慮”的怪象。
二是能力存在不足。新時期,財經法規(guī)制度越來越健全,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正風肅紀,財經秩序逐步好轉,管理中的問題比過去明顯減少,但深層次矛盾如資金沉淀、不作為等問題仍較為突出。有的審計人員缺乏戰(zhàn)略大局眼光,缺乏提煉歸納能力,在新形勢、新常態(tài)下發(fā)現不了深層次問題,提不出高質量建議。
三是制度有待完善。2015年,審計署出臺了《審計署文明審計暫行辦法》,對規(guī)范審計人員的工作行為、樹立良好職業(yè)形象進行了明確。審計法、國家審計準則等為依法審計提供了遵循,但主要是對審計現場管理和組織實施作出的規(guī)范,對審計人員行為規(guī)范缺少統(tǒng)一細化的標準,致使有的審計行為無章可循。
四、加強文明審計的建議
一是轉變理念思路。首先,重塑“監(jiān)督是手段,服務是目的”理念,寓服務于審計監(jiān)督之中,在監(jiān)督過程中體現服務。其次,從頂層設計著手,引導樹立正確政績觀,不能簡單以發(fā)現問題數量、涉及金額大小論英雄,堅持“一審、二幫、三促進”,不僅要查處違規(guī)違紀問題,更要幫助被審計單位有效整改、堵塞漏洞、規(guī)范管理。最后,堅持“三個有利于”原則,用發(fā)展的觀點對待審計發(fā)現的問題,切實做到支持改革者、幫助失誤者、懲處腐敗者。
二是推進依法審計。依法審計是文明審計的核心和基礎。只有確保程序性、技術性的合規(guī),才能做到行動上的文明。審計法、國家審計準則對審計現場管理、質量管理作出了規(guī)范,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但在依法審計的末端和細節(jié)上,還應當與時俱進,更加細化具體。例如,調取個人信息的充分條件是什么?什么情況下可以外調取證?什么情形可以約談?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細化完善。
三是強化行為規(guī)范。建議制定審計人員行為規(guī)范、道德準則等,明確負面行為清單,著重強調十個方面:思想清醒、政治堅定;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堅持原則,依法執(zhí)審;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注重質量,提高效率;勤于思考,務實創(chuàng)新;勇挑重擔,奮發(fā)進取;保守秘密,謹言慎行;嚴于律己,清正廉潔;語言文明,品行端正。
四是加強檢查督導。首先,大力開展審計督導,重點糾治國家審計準則落實偏差,督促依法審計、文明審計、廉潔審計。其次,統(tǒng)一開設信訪熱線電話、投訴信箱。審計組進點不僅要公布審計舉報電話,也要公布依法從審監(jiān)督熱線,自覺接受被審計單位監(jiān)督。最后,抓反面典型,對查實的違反審計紀律的人和事從嚴從速處理;抓正面激勵,對綜合表現好的單位及人員給予獎勵,比如,設立文明審計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等。
五是強化溝通協調。首先,換位思考、尊重他人,充分尊重被審計單位,認真聽取被審計單位的意見,作出審慎判斷。其次,說話得體、講究方法,用“笑面羅漢”取代“鼓眼將軍”,以道理服人、用事實說話。最后,堅持原則、把握分寸,遇事要先講道理,耐心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妥善處理與被審計單位的關系。
六是提升個人素養(yǎng)。審計人員必須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用審計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來理解別人”。注意軍容風紀、禮節(jié)禮貌,保持良好心態(tài),嚴格遵守審計工作紀律和廉政紀律,正確處理好復雜的社會關系,做到手不長、嘴不貪、耳不偏、腿不懶、眼不蒙。
(作者單位:中央軍委審計署第二直屬審計中心,郵政編碼:100089,電子郵箱:840374916@qq.com)
主要參考文獻
戴文龍.踐行文明審計應正視問題、抓住重點[J].現代經濟信息, 2017(21)
李璐璐.文明審計的三大支撐[J].財經界(學術版), 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