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揚
文也,溫和也。夫君子以謙遜待人,日三省吾身謂之文。明,確切也。夫大國以明與準之目將發(fā)展之方向,疾且行之策定國之方針,謂之明。故人示以謙遜,國示以確切。謂之文明。
然何謂之文也?夫泱泱大國之民,施之以成化之教。學以儒者以寬待人。待人以寬,便有放下成見,靜心平氣,善于識人之效。再者,棄主觀然后行以客觀,察人以明,不受與謠言利劍,兩袖清風,了然于天下大勢。識人不一主見,遇錯可以整改,有將心比心之意。心如四海包容天下,行如山崗屹立不倒。收百川之,成大。受百風之,堅韌。故文者,有以寬待人也。又何以謂文?四海八荒之類皆以得文。識文以自知,自知以學文。“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發(fā)展得以加快世界得以美麗。知者,創(chuàng)造也。以飛躍,見世界。日月以新異,探九洋天闕。人不以為人而渺小,卻因之夢想而偉大。吾生有涯而學無涯,代代傳承而知無涯。天地初開之際,萬物混沌之時。不以見靈,不以見智。得文也,傳承也。人得以習文,物得以創(chuàng)造,天可飛,??捎巍J澜绮辉傩W人可稱萬物之王。有戰(zhàn)無不勝之意內(nèi)涵八荒之心。天下可獲,萬物可得。得以文,得以世界。
其明也,確切也。明者明也,修身養(yǎng)性不出世也。人亦有命,然獨明者可知天命也。明者,有達且有路也?;煦缯呙允в谑浪准t塵而不可拔,獨明者知自知也。如夜中明燈而可避阻絆,如海中司南可知方向。是人者,皆望之得以明,然得明者終少也。人生來皆明,不過前路艱辛。故人謂之不明而避以難,謂之普通而避以辛。有驕者以己明而菲薄,卻得以逆轉(zhuǎn)而無所得乃至身首分離。讀史以明志,明者須知史也。以鑒之前人之錯而得生,鑒之前人之失而得勝。明者亦需前行,知方向而不畏艱辛,知目的而腳步不停。為人者明,則一身確切,贏得生前身后名。為商者明,則發(fā)展可以躍進,得以盈盈之利。為國者明,則可保國不受侵犯侮辱,在世界之上利于民族之林。改革開放得以謂之明,使平民得利,商人得機,國者得勝。海上絲綢之路亦可謂明,以利者維持海路堅固,以德者定國之地位。使民生歸心,百邦誠服。
以國之行帶動民之行,以民之行牢固國之行。國愈堅,民愈樂。民以國為驕,國以民為傲。天下得以太平,人民得以大同。
得文者可樂也,得明者可足也。吾聞顏回簞食瓢飲在陋巷,聞夢得素琴金經(jīng)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而賢者不改其樂,何也?是故回得文也,知足常樂。夢得知明也,修身養(yǎng)性。然文明者何哉?有顏回之樂,有夢得之心。人可安哉,人亦安哉。
文明者,人見其欣,邦得其喜,而國有其樂。何以得文明?民食足而樂業(yè),衣暖而知榮辱,得廣廈而求立業(yè)也。文明者唯民也,有知者曰:“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善哉。民愈樂而國愈強,民愈富而國愈盛,故民得以幸福。民得以幸福,則衣食住行皆可足,事業(yè)家庭皆可美者,幸福也。幸福者,愛其國,愛其家,愛其人,能以己之力盡所能及,可曰“文明”也。
昔者鯤行四海鵬游天下,一尾動而萬里行,一翅張而上九天。今者,人不羨鯤之自由,亦不羨鵬之逍遙,何也?民可安居樂業(yè),足小康之福,事業(yè)有成,家庭美滿,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何不樂哉?何以羨乎?
文者,得之以謙。明者,得之以志。故世人皆有所得,皆有所獲。國得以富強,人民得以美滿。故文明者,幸福也。
指導老師點評
很有格局的一篇文章,不僅提供了“文明”的闡釋,也展示了“文明”的實例,在文明和幸福之間建立了巧妙的聯(lián)結(jié)。從容飄逸的開頭結(jié)尾,瀟灑自如的文言表達,作者將自己獨特的感受,用古典的方式詮釋著一切的景、情。文章就像是時光機一樣,帶領(lǐng)每一個讀者,在幽幽的歷史中憑吊滄桑,在濃濃的詩情中感悟人世冷暖,品味文明者那雋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