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唯
我喜歡陽光落在紙上的味道,油墨味兒在溫暖干燥的陽光里氤氳,總叫人情不自禁地想打個噴嚏,把自己逗笑,仿佛回到了調(diào)皮的童年時光。
書大概是內(nèi)向的孩子最好的朋友,在有時感到孤單的童年里,書是我最溫柔耐心的朋友,悄悄地帶我去到一個又一個神奇的世界。市區(qū)有一座大商城,整個二樓長廊都是書店!墻邊、窗邊都立著高大的書架,整整齊齊地陳列著各種各樣的書,我找到我想要看的《中華上下五千年》。語文老師喜歡給我們講歷史故事,我想把他沒講完的故事看完,可當(dāng)我發(fā)現(xiàn)老師繪聲繪色講出的故事原來在書中只是一個個黑色的鉛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還十分陌生地擺在我面前時,我卻步了,驚嘆道:“我的天哪,這書怎么這么厚,一套《中華上下五千年》,三冊,還特別厚!”
拿起來讀兩行,又因很多字不認(rèn)識,我興趣索然地將書塞回書架,可又有些不甘心就此撂下,再次取下來翻著目錄找那篇故事,仍然找不到。我就這樣在書店里來來回回,踮著腳尖將書取下來、放上去,反反復(fù)復(fù)不知多少次。爸爸走過來說,想買就買吧!我說:“看不懂!”他只是笑笑:“慢慢就看懂了,有些內(nèi)容不懂就跳過去,或許有一天就看懂了。”我興奮地拎著三本沉甸甸的書,一路歡呼雀躍。
從此,買書成了一種嗜好,讀書成了一種習(xí)慣。
我喜歡包裝精致的書本,喜歡在書店物色感興趣的書。因為書店離家遠(yuǎn),每到假期,我們總是早早地等書店開張進(jìn)去,等到饑腸轆轆時再出來,拎著喜歡的書滿載而歸。陽光穿過書架從書間溢出來,靜謐安然,我們一站便是一個上午,有時站得累了就偷偷坐在矮書堆里,如饑似渴般扎進(jìn)自己的世界,而爸爸就在我的旁邊,父女倆各自看書。我會把自己喜歡的書一一記下來,然后再和爸爸仔細(xì)挑選,他會認(rèn)真聽我講買這本書的原因,如果贊同那就買下來。我們鮮少有意見相左的時候,有一次因為一時好奇買了一套略帶恐怖的《世界未解之謎》而后悔不迭,里面的超自然現(xiàn)象嚇得我不敢再讀。也有一次因為我沒買齊《世界百科全書》而懊惱,老爸第二天又帶我去買……每一本書的背后,都是一個有關(guān)遇見的小故事。
年少的讀書時光猶如春雨潤物,無聲卻溫暖,將點點滴滴的陪伴與愛滋養(yǎng)成一種習(xí)慣,伴著我長大。這座不知名字的書刊大賣場以及其中的書店幾經(jīng)變遷,直到消失,卻始終是我記憶中的童話城堡。它可以簡單,可以頹敗,卻如同最溫柔的陽光照亮了我孤單的童年。在我的夢里,那座老舊的書城,那一個個暖洋洋的午后,是屬于我和父親永遠(yuǎn)溫暖的回憶。
后來,我們舉家搬到了另一座城市,高中的時光繁忙而瑣碎,假期亦少得可憐,每次火急火燎地去書店都只為一件事:買下一學(xué)期的輔導(dǎo)書!大學(xué)城的中心有一座文化商城,是許多個小書店抱團而生的商城,經(jīng)營著各種各樣的書刊,被周邊的大學(xué)、重點高中如同眾星拱月般圍在中間。每家店都是不到三四十平米的小屋,擠滿了書架、書堆有如人高,逼仄的空間留出一圈只容一人通過的走道,每次通過都感覺會不小心蹭掉幾本書。
我和阿航每次考完試,開學(xué)前都會來“搬磚”,騎著單車闖入悶熱而寂靜的午后,穿梭于各個書店討價還價。小書店的天花板上吊著一架風(fēng)扇,因為年久失修,“吱吱呀呀”響個沒完,像高歌的蟬。我倆大手一揮,薛金星系列的教材全解數(shù)理化生各一套、試卷各一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各一本、高考滿分作文一本,最新一期的《瘋狂英語》也順帶一本,遇到新的參考書也會彼此參詳一番……可我們并不著急將這些高考金磚搬回家,難得在書店里“偷得浮生半日閑”,先看一下午“閑書”再說。阿航喜歡讀外國詩歌,我喜歡讀張愛玲、三毛。他捧著《泰戈爾詩集》一本正經(jīng)地向我念道: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way from birth to the end.
It is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but you don't understand ……”
我特煞風(fēng)景地打斷他:“你知道《世界上最遙遠(yuǎn)的距離》不是泰戈爾寫的吧?”
阿航翻著白眼懟我:“就你知道的多!”然后轉(zhuǎn)身去買飲料。
文化商城外面就是小吃街,一年四季賣著廉價卻美味的小吃飲料,吸引著周圍的學(xué)生,一到晚上放學(xué)就將書城圍得水泄不通。阿航舉著兩杯奶茶進(jìn)來,常溫的奶茶里滿是糖精的甜膩,亦有紅茶淡淡的澀,我們啜著奶茶折回那家小書店。
“你知道我沒念完的是什么意思吧?”阿航裝作若無其事地隨口一問,卻在我的沉默中微微緊張起來。
“嗯,我知道!”我第一次鼓起勇氣看著他明亮的眼睛回答他。
“你知道就好?!彼欀亲映疑敌?,陽光暖暖地照在臉上,安靜的書店只余心間隱秘的歡喜。
草莓味的奶茶太過甜膩,可年少的我們總是拒絕不了這樣的味道。夕陽將身影拉得很長很長,像極了我們18歲曾期待的未來。
上大學(xué)前,我將這許許多多的參考書、試卷都打包收進(jìn)書柜,在那些略顯蒼白的學(xué)習(xí)時光,總有某個地方給予我們不同的顏色與風(fēng)景,也總有那么一個少年,印在自己成長的生命線里,用手書寫下溫暖的小詩,在青春的風(fēng)里輕輕吟誦。
再后來,我們的腳步隨著年齡漸行漸遠(yuǎn),我去過的城市、讀過的書都流動在自己的血液中,一遍遍淌過心臟,溫暖而有力地跳動著。大三的時候,我去大連找閨密玩。坐著2路公交車爬過小坡,終于到了漁人碼頭。貓的天空之城就坐落在這樣一條獨具風(fēng)情的長街里。這也是一家書店,有關(guān)旅行、有關(guān)自我的書店,書店里是自由而隨意的貓,還有許多游人從高高的明信片架子上挑選自己喜歡的明信片,可以寄給10年后的自己。10年,那樣漫長,我的收信地址一變再變,怎么能收到呢?正如我們回不到的過去一樣。
也許真的收不到曾經(jīng)的自己寄來的明信片,但我知道,我會永遠(yuǎn)記得自己去過很多個城市的貓空,蘇州城落雨中的貓空,晴空萬里的麗江貓空……
書店在不斷地演變,它有著自己的故事,也聆聽著我們的心聲。再次去到書店,我也許獨自或者結(jié)伴,或者帶上孩子、愛人、父母,寂靜地坐一晌兒,或者在一個午后黃昏,選一本喜歡的書,買下來,靜靜地訴說著時光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