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全
古人有言: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yǎng),不可以重國。由此可見,素養(yǎng)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指具備數學基本特征的,能夠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并且使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個人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修養(yǎng),它具體表現為個人面對問題時的思考方式及采取的解決策略。數學核心素養(yǎng)包括六個方面,分別為: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其中數學運算是較為基礎的一種,因為運算原理、運算方法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工具,小到逛街購物,大至天文地理,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一、關于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的現狀分析
(一)高中生對數學運算興趣不高
高中數學題目運算難度不一,有些很簡單,有些則需要幾張草稿紙,當遇到這些較難的運算時,學生做題就會花費很長時間。為了訓練學生的運算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一些教師采用題海戰(zhàn)術,要求學生做大量的習題運算。并不是說題海戰(zhàn)術沒有效果,它的確會讓學生對題目產生熟悉感,但是長期的習題演練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喪失了運算的興趣,降低了學習高中數學的熱情。此外,高中學習階段的任務重且時間緊迫,教師為了節(jié)省教學時間,加快了對運算知識的講解速度,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難以適應偏快的教學節(jié)奏,容易出現焦慮和緊張情緒,從而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出現更多的負面心理。
(二)高中生忽視基本概念和原理,導致運算錯誤
很多學生拿到試卷后,看到有關運算的題目就直接開始動筆,希望為別的題目留下更多的思考時間,缺乏對問題的認真分析,缺乏對數學運算的科學認知,由此產生自認為是“粗心”“馬虎”造成的錯題。其實不然,這些題目有很多是數學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高中生在做題時過于追求速度,反而忽視了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最終導致運算錯誤。比如,一道選擇題求三角函數的正弦函數y=Asin(ωx+φ)的振幅,有的學生認為振幅是A/2,有的學生認為振幅是A,這就直接導致了不同的運算結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哪怕學生的運算能力再高,也無法做對上述題目,因為本身的概念就搞錯了,是不可能得到正確答案的。
(三)高中生不善動手探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進行數學運算時,高中生們經常會出現沒有思路的情況,看到一道題會覺得無從下手,即使已經明確了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但就是想不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其實解題的思路就蘊藏在題干中,只是稍微地變換或隱藏了一下,就難住了很多同學。究其原因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沒有進行親自操作和實踐,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講解的內容,從而不能在頭腦中建立起系統(tǒng)而全面的數學知識體系,造成學生的運算水平也隨之降低。比如,這道關于函數的證明題:設函數f(x)=ax^2+bx+c(a不為0),a、b、c均為整數,且f(0)、f(1)均為奇數,求證f(x)=0無整數根。很多學生看到“f(0)、f(1)均為奇數”無動于衷。其實我們可以采用假設法,先假設出一個函數的整數根,然后把f(0)、f(1)代入,就能得出c為奇數,a+b為偶數,進而判斷出a、b、c三者的具體奇偶情況,再根據所得進一步的推理,驗證假設的錯誤,從而推出原函數并無整數根即可。相信教師在講解這道題時,已經無數次講過假設法的應用,而學生大多數只是滿足于當時聽懂了,不再自己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學習,于是再遇到相似類型的題目時,依然毫無思路,不知如何運算。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數學運算能力培養(yǎng)途徑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運算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人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我們應當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并且注重運算過程的講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運算熱情,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教學“幾何概型的概率運算”時,我創(chuàng)設了如下教學情境:小明和小蘭約好周日一起去圖書館看書,先在某小區(qū)門口碰面,小明說他大概2:00-3:00會到,小蘭說她大概3:00-4:00才到,兩人約定先到的等半個小時,如果另一個人還沒來的話,就一個人先出發(fā)。假設他們在自己估計時間內到達的可能性相等,那么小明和小蘭相遇的概率是多少?由于這種情景是學生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所以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我:這道題中有幾個變量?生:兩個。我: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建立二維坐標系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設小明到達的時間為x,小蘭到達的時間為y,于是得到x和y的范圍是?生:2≤x≤3,3≤y≤4。我:非常棒,那么約定先到的等半個小時,如果另一個人還沒來就可以先走,則需要滿足y≤x+0.5,此時我們是不是可以算出對應的區(qū)域面積?若全部試驗結果構成的區(qū)域面積為s,滿足條件的區(qū)域面積為s1,那么概率為?生:s1/s。我:很好,所以這道題的詳細步驟如下:設小明到達的時間為x,小蘭到達的時間為y,小明和小蘭相遇為事件A,那么事件A滿足2≤x≤3,3≤y≤4,y≤x+0.5,于是全部試驗結果構成的區(qū)域面積為s=(3-2)*(4-3)=1,滿足條件的區(qū)域面積為s1=1/2*1/2*1/2=1/8,得到概率為P=s1/s=1/8。通過在情境中學習,不僅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可感,使學生在愉悅的體驗中收獲理論知識,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興趣,加深學生對幾何概型的掌握。此外,在信息技術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帶動課堂的活躍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二)強化基本概念和原理,夯實運算根基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對解題的正確率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說解答問題的過程是航船到達目的地的過程,那么基本概念和原理就相當于造船的原材料。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講解,夯實學生的運算根基。比如,在教學“集合的交運算”時,我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某學校舉辦運動會,參加籃球比賽的有120人,參加跳遠比賽的有100人,那么這兩項比賽的參賽人數共有多少人呢?生:220人。我:是嗎?如果我說同一個人可以參加兩項比賽呢?生:那可以把他們分為只參加籃球比賽的人,只參加跳遠比賽的人,和兩項都參加的人。我:同學們說的很有道理。如果我們將參加籃球比賽的記作集合A,參加跳遠比賽的記作集合B,那么兩項都參加的就記作“A∩B”,讀作“A交B”。一般地,由屬于集合A且屬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稱為A與B的交集,記作“A∩B”,讀作“A交B”(板書:交集的定義)。也就是說“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里面的元素是兩個集合的公共元素。大家理解了嗎?生:理解了。我:那我們來看這道例題,已知集合A={1,2,5,10,11},B={1,3,5,9,10},那么它們的公共元素有?生:1,5,10。我:所以A∩B=?生:A∩B={1,5,10}。我:非常好,大家的答案是正確的。這樣,學生日后遇到集合交相關的運算題時,就不會出現概念不清的問題或者輕易掉入出題人的陷阱中。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將概念教學落到實處,將學生容易忽視的概念原理講清講透,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并且要求學生從心理上重視基本概念和原理,從而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為進一步的運算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在探究中掌握公式來源,提高運算能力
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高中課堂不同于小學或者初中,它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親自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形成中,而不僅僅是聽課做筆記。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當為學生提供探究式的課堂,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掌握公式的來源,更好地理解公式,進而提高運算能力。比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的運算”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棱柱、棱錐、棱臺的幾何模型,然后觀察這些幾何模型,結合已經學過的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尋找它們的表面積計算方法并進行討論,很多學生通過測量它們的長、寬、高來求解表面積。經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接著我鼓勵學生總結出公式,并指導他們分析公式之間的聯系,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掌握數學運算的技巧,強化解決問題的思路,最終提高運算速度和準確性。就像學習游泳的過程,即便看了再多的理論、視頻,聽了再多的技巧、方法,但是不親自跳下水,不去自主摸索探究,就永遠學不會游泳,學生進行數學運算也是如此,必須通過探究式課堂,使學生掌握數學公式的來源,自主發(fā)現知識,鍛煉學生的學習與探究能力,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運算水平。
綜上所述,數學核心素養(yǎng)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如何提高核心素養(yǎng)中的學生的運算能力也已經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運算興趣;強化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夯實運算根基;開展探究式課堂,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公式來源,達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運算水平,有效提高學生的運算速度和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