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瑯
摘 要: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初中歷史教學意義重大,不僅在于中華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愛國思想的培育,更在與學生邏輯思維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在初中古代史教學中,適當?shù)夭扇∮行Ы虒W策略,引入歷史故事,不僅能豐富學生情感,激發(fā)對古代史的探究興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歷史知識,培育正確的歷史觀念。
關鍵詞:初中歷史;古代史;歷史故事;教學
一、在初中古代史教學中滲透歷史故事的意義
中國古代史是一部發(fā)展的歷史,在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使學生很難在課堂中利用有限的時間掌握體統(tǒng)的歷史知識,串聯(lián)起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探究歷史人物的行為性格,了解歷史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特征。歷史故事的引入,不僅能輔助解決這一問題,也能增加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時代認知,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記憶,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通過故事,得到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以指正學習生活,指正自身。歷史故事的引入也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分析事件的自主性,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古代史的發(fā)展有一定規(guī)律性可循,而歷史故事則是某一歷史節(jié)點的縮影,教師可以根據(jù)歷史故事的滲透,讓學生通過故事總結歷史規(guī)律,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正確歷史觀念。
二、在初中古代史教學中滲透歷史故事的方式
1、新課程開始時,利用歷史故事設置懸念
良好的開始會讓課程教學事半功倍,在新課程開始之前,教師不妨先引入一個歷史懸念故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掌握學生的關注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從而為課堂高效率教學做好準備。譬如,在講《秦統(tǒng)一中國》時,可以用學生們愛看的歷史故事捕捉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探究。如,教師可引入:“同學們都看過《羋月傳》,那你知道秦始皇和羋月是什么關系嗎?羋月和親之時,楚國和其他諸侯國尚且強大,為什么后來卻是秦統(tǒng)一了中國呢?這究竟是為什么,就讓我們來看一看……”
2、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歷史故事加深理解
學生注意力很難長時間地集中,尤其是陷入過于理論或過于刻板的課堂環(huán)境中,更容易走神開小差。教師可以適當?shù)卦诮虒W中引入歷史故事,及時捕捉學生的注意力,釋放學生的積極性,方便學生根據(jù)歷史故事記憶歷史事件,熟悉古代史的發(fā)展進程。例如,在教學生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百家爭鳴局面的成因”時,生硬的講述過于枯燥,則可引入孔子弟子們拜師學藝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故事了解當時的周王室衰落瓦解,而士階級活躍,開始積極參與到民間私學和游學中去,為言論發(fā)展提供了豐沃潤土,從而推動百家爭鳴。
3、于教學結尾處,利用歷史故事鞏固知識
用一個精彩豐富、富有深思性的歷史故事作為課程的結尾,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自發(fā)地去探究以延展出更多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歷史知識,擴展知識面,更好地串聯(lián)和記憶中國古代史的發(fā)展和歷史事件、人物的順序,更好地理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征和各種歷史事件得以發(fā)生、發(fā)展的內(nèi)在因素。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一課的時候,可以引入“諸葛亮六出祁山無果,最后積勞成疾,死于軍營之中”的故事,引導學生去探究“諸葛亮死后蜀國怎么樣了?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及其后嗣又是如何促成起晉朝的短暫統(tǒng)一的?”通過歷史故事的代入,不僅讓學生在鞏固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之后,也為下節(jié)課的課程開展做了預熱。
三、在初中古代史教學中滲透歷史故事需注意
1、歷史故事的選擇要注意
在滲透歷史故事的過程中,要注意歷史故事的選擇。中國古代史有幾千年的發(fā)展進程,歷史故事豐富多彩、數(shù)不勝數(shù),可謂讓人眼花繚亂。如何能在這些故事中挑選出適當?shù)膬?nèi)容來吸引學生們的關注和注意,同時又能緊扣我們的主體,很好地輔助我們的課堂教學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具備豐富的歷史知識,日常多從各種歷史人物傳記中挖掘新鮮生動的案例,整理匯總,并在教學設計中,挑選出貼近教材內(nèi)容的故事來,滲透到我們的教學中。
2、講述歷史故事的時機要注意
歷史故事的講述時機如果不對,很容易讓課堂跑偏,造成學生們只一味交頭接耳、津津樂道地討論教師所講的故事,或一味沉溺于故事的想象和探索中,進而對課本中重點內(nèi)容教學產(chǎn)生忽視的現(xiàn)象。因此,要把握好時機滲透歷史故事,需要按照上述的相關策略,在課程開始時,善于引用于本課內(nèi)容相關的故事,通過故事的講解,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本內(nèi)容中去。在課程過程中,又要有效結合知識點,通過歷史故事,以加深學生的理解為目的展開教學。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再借用歷史故事,鞏固今日所學,并給學生留下疑問,給學生課下自主探究的機會。
3、歷史課堂教學的藝術要注意
歷史課本來就是一門偏生動的課程,因此,對歷史教師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師掌握一定課堂教學藝術,具備一定的感染力,能夠運用精煉、生動的語言,講述歷史故事,帶動學生進入故事情景,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感受歷史故事帶來的美妙體驗。
綜上所述,在初中古代史教學中滲透歷史故事十分有意義和必要,不僅能捕捉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探究欲,加深學生理解知識,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情感,幫助學生在興趣的自我驅動中學習歷史,加深歷史文化積淀和修養(yǎng),培育正確價值觀,以史為鑒,匡正自身。
參考文獻:
[1]梁英.唐詩在初中中國古代史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134-135.
[2]裘慶國.歷史微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18):17.
[3]王開.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