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坤
我校是公辦住宿制學校,自從國家2016年宣布實施放開二胎政策以來,我校的二胎學生家庭兩年來增加了不少。經(jīng)觀察和調(diào)研,我們發(fā)現(xiàn),媽媽生了二胎之后,隨之而來,第一胎大孩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行為與情緒問題,成了老師眼中的“問題少年”,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大孩嫉妒弟妹,爭奪父母的關愛。如大孩對弟妹表現(xiàn)出敵意,不關心弟妹,不愿意分享,故意大吵大鬧,用言語、肢體語言等表達自己很討厭弟妹,嚴重時還會出現(xiàn)惡意傷害弟妹的行為;二是情緒不穩(wěn)定。表現(xiàn)為焦慮、發(fā)脾氣或退縮行為,與同伴相處常有矛盾,有的會失去過去掌握到的技能,行為更幼稚,模仿嬰幼兒的舉動引起父母關注,如要求喂飯、陪睡等。會訴說自己不開心,感到父母不再愛自己了。部分孩子表現(xiàn)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不聽指令,對抗父母,嚴重者離家出走或傷害自己等;三是親子關系緊張,同學關系不良,上課不在狀態(tài)、作業(yè)問題、成績下降等。這是我們教師碰到最常見的現(xiàn)象。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做好二胎家庭學生的情緒疏導?下面結合近年的實踐探索,從家校層面予以闡述基本操作策略,以期拋磚引玉。
一、引導家長穩(wěn)定呵護
作為二胎父母,想要給大孩長期穩(wěn)定的呵護,需要做到以下五點:第一,父母懷二胎前要讓大孩期待新生命的到來。走進大孩的內(nèi)心,了解他的想法,看到他渴望被愛、感受到重要、被接納等需求。尊重大孩,讓大孩了解到生二孩的好處,保證父母對他的愛不變。二胎出生后,密切留意大孩的情緒變化,不明顯減少對大孩的照顧,鼓勵他和父母一起照顧弟妹,讓他體會到自身價值。對于不合理行為與要求,可用忽視或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緩解大孩的不良情緒。
第二,給予大孩“退行”空間,設立與大孩的“獨處時間”。當二胎出生后,大孩往往會更纏著媽媽,故意欺負嬰兒或做壞事惹父母生氣,甚至連生活能力都倒退了。孩子“退行”行為的背后想表達“媽媽,我很寂寞,不要總是照顧弟妹,我也需要你們?!币虼?,當發(fā)生上述行為時,請不要批評他,要理解和接納他,讓他得到一樣的愛和滿足。每天給予大孩單獨相處的時間,陪他聊聊天、談談心、唱歌、畫畫等,大孩逐漸感受到你是重視他的、愛他的,就不會再蠻不講理了。
第三,生活中給大孩穩(wěn)定的愛,并讓大孩感受到被愛。大孩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著的、穩(wěn)定的、安全的,二胎對他就不會有太多的沖擊。有專家詢問一群孩子:“你們覺得父母愛你的,請舉手?!苯Y果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舉手了,而父母卻覺得很吃驚,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十分愛孩子。所以父母的愛必須是顯性的、讓大孩看到、聽到、感受到。同時請定時地給大孩一定的肯定、贊美與認同。
第四,切忌比較心理。有了兩個孩子,父母會不由自主地想比較。不要對孩子說“媽媽最喜歡你了”。這種措辭本身就在比較,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懼心理。合適的做法是告訴大孩,你和弟妹對父母來說都是很特別的,我們對你和對弟妹的愛是一樣多,并列舉大孩的可愛之處,讓他了解自己“值得被愛”。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一視同仁。
第五,淡然面對爭吵,把紛爭轉(zhuǎn)變成正能量,讓孩子成為情緒的管理者。兩個孩子平時有些爭奪、爭吵是正常的。父母不必急著分清各自的對錯與表明父母立場。通過教育引導,讓孩子學會克制、學會尊重、學會照顧,甚至學會“延遲滿足”。若孩子錯了,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單獨反省的機會,千萬不能當著別人的面批評他。
二、指導教師“五法”應對
作為寄宿班的班主任或教師,雖然代替不了孩子父母的角色,但是教師可以利用孩子在校期間,與孩子進行以下活動,教會孩子情緒管理的方法,讓孩子更懂得釋放情緒、表達情緒,舒放不良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
教師可運用以下五種辦法讓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方法一,讓孩子把情緒“說”出來:教師鼓勵孩子把情緒說出來,因為傾聽孩子的講話,就是一種治療孩子情緒的方案。不管孩子說什么,教師盡管耐心傾聽,接納孩子的任何情緒即可,做到不評議也不否定。
方法二,讓孩子把情緒“寫”出來:每天,班主任或者語文老師可以布置孩子寫“心情日記”,寫一句話即可,讓孩子寫出自己當天喜怒哀樂。如果孩子愿意與老師分享的時候,老師才能看孩子們的心情日記。
方法三,讓孩子把情緒“畫”出來:讓孩子畫“房樹人”,這是專職心理教師可以做的事情,孩子畫出來后,教師通過圖畫來提問,引導孩子說出來,幫孩子理清情緒。
方法四,讓孩子把情緒“唱”出來:大聲唱歌,是一種很好釋放情緒的方法。班會課時,班主任可以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一起來高歌幾曲。音樂課或者英語課上,也可以進行類似的操作。
方法六,讓孩子把情緒通過團體運“動”釋放出來。例如,活動一,“擠牙膏”。孩子們靠著墻壁贊成一條直線,兩邊的孩子同時往中間擠壓,被擠出來的孩子回到邊上繼續(xù)擠下一位孩子;活動二,“沖出重圍”。孩子們圍成里外兩個圓圈,外圈的孩子手拉手,里圈的孩子要盡量沖出外圈為贏;活動三,“滾人肉墊”。孩子們在平地是一條直線躺在一起,邊上的第一位孩子開始轉(zhuǎn)動身體從所有孩子們身體滾到另外一邊。這幾個活動的過程中,被擠壓的孩子們會感到興奮與尖叫,自然而然地把情緒釋放出來,達到初步自愈的效果。
三、營造陽光和諧氛圍
在學校整體層面,我們提出“彰顯陽光心態(tài),培育陽光生命,奠基幸福人生”,以大課程觀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營造陽光和諧的校園氛圍。
1.建章立制,系統(tǒng)保障
我校制定了《南莊中心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做到了心理教育制度保障、師資保障、課時保障、經(jīng)費保障、場室保障。評價的創(chuàng)新改革是我校亮點,2016年投入使用的評價手冊《成長陽光樹——小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綜合素質(zhì)評價手冊》,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健康”與寄宿學校的特點,設計了12項序列化三級指標。如,一年級評價觀測點是愿意上學讀書,初步適應學校生活;愿意參加集體的活動,樂于跟小朋友交往;對自己的情緒有一些控制能力,在不該哭泣的場合,能收住哭聲;不應一點小事就發(fā)脾氣等。
2.心育課程,活動多樣
①心育課程,團體輔導。在高年級開設心理課,由專職心理老師任教,內(nèi)容包括積極自我、積極情緒、積極關系、積極學習、積極成長五大主題。覆蓋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開設團體心理輔導課,全校范圍內(nèi)選擇合適的學生組成小組參加每周的課程超市,設計了我說你畫、“盲人”旅行、風雨同行等活動,逐漸幫助孩子們建立規(guī)則意識,學會跟人友善溝通,合理表達自己等。
②活動多樣,豐富心靈。5月25日“吾愛吾”心理健康月活動。以“關愛自己,給力心靈,健康成長”為主題,開展有趣的“愛的抱抱”活動,心協(xié)成員們穿上熊貓玩偶服,用“愛的抱抱”傳達著他們的愛心,吸引同學們的目光和熱情參與,反響熱烈,達到預期效果。豐富的親子體驗活動。每年均舉辦大型的校園文化節(jié),重頭戲是親子活動,如2015“地球村的聚會”國際文化節(jié)中,開展“七大洲親子運動會”,孩子們?nèi)耸忠槐尽白o照”,與家長共同參與趣味橫生的親子活動;2016“最美佛山”文化節(jié)開展親子陶藝活動;2017“愛在春天——學會感恩,珍愛生命”活動;2018“放飛夢想,快樂成長——四年級成長禮”等,對于寄宿學校的孩子,親子活動有助于增強童年安全感,有助于良好的親子交流。
以養(yǎng)成教育結合開展活動。如小學生課堂常規(guī)養(yǎng)成、內(nèi)務自理比賽、安全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現(xiàn)實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潤物細無聲。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在體驗學習中,學生的所有感覺器官都被調(diào)動起來,親身經(jīng)歷會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烙印。
3.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根據(jù)不同年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從實際出發(fā),利用心理健康黑板報、宣傳欄、心語手抄報等宣傳心理知識。例如,三月的心理健康黑板報就是以情緒為主題的系列說明,內(nèi)容包括:人類的基本情緒、如何控制情緒、怎樣擁有積極情緒等。其次,“小海星廣播站”每周也給大家?guī)砹司`放心靈之花的雨露,深受學生歡迎。還有“心語信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私密的傾訴平臺。學生有任何心理困惑,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把小秘密投進“心語信箱”,心理老師會通過書信的方式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努力搭建各種平臺,細心呵護學生的成長。
總而言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隱藏著家庭的問題,如何疏導二胎政策后學生的情緒問題,需要家長、教師、學校三方通力合作、攜手前行,才能給孩子一片溫暖的陽光,照亮孩子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