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從而推動了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進程,城市建設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但是當前的城市建筑與以往的不大一樣,當前的城市建設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擴大規(guī)模的工作,并且建筑的結構也會比從前的更為復雜,在保證建筑的實用度的同時達到美觀的目的,這也就意味著對施工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建筑施工后澆帶是建筑施工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整體質量,因此在后澆帶的施工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下文針對建筑施工后澆帶的功能與施工技術作出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建筑施工;后澆帶;功能與施工技術
后澆帶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建筑出現(xiàn)裂縫,因此在工程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一項工程中重要的基礎施工,可以說在工程施工中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如果想要保障工程的質量,就需要在施工的過程中進行后澆帶的施工。
一、建筑施工后澆帶的設置
(一)后澆帶的布設位置
我們在選擇后澆帶的布設位置的過程中需要持著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不能馬虎對待這一工作,因為后澆帶的布設位置會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通過了物理學的分析,發(fā)受力比較小的位置比較適合布設后澆帶,因為受力比較小的地方都不太起眼,就不會影響到建筑的美觀,同時這些地方還能減少由于混凝土澆筑所產生的問題,例如后澆帶相鄰的混凝土單元之間會出現(xiàn)沉降不均以及混凝土由于內外溫差所產生的問題。后澆帶也可以設置在地下室的底板、墻體以及頂板等受力較大的結構,但是最適宜布設距離支座三分之一跨度的位置以及受力比較少的地方。
(二)后澆帶的設置寬度
后澆帶設置寬度的選擇是后澆帶施工中最主要的一項內容,因此在選擇后澆帶設置寬度時,施工人員應該嚴格依照施工的規(guī)范以及標準來開展工作,不但如此,布置鋼筋、支模版以及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也需要嚴格按照施工標準來執(zhí)行。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將后澆帶的寬度設置為800-1000毫米之間,這是由于避免應力集中的問題,并且能方便后續(xù)的施工。
(三)合理的設置后澆帶間距
我們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都會嚴格按照圖紙的要求來布置后澆帶,如果圖紙中并沒有對后澆帶作出要求,那么可以依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中來施工,在這一規(guī)范中指出后澆帶需要每隔30-40米左右設置一道。
二、后澆帶的功能
(一)首先時解決沉降差的影響
我們子啊進行高層建筑的施工中,需要對它的主體以及低層裙樓或者地下室進行連接的工作,而這時我們要考慮到建筑物的實際高度、基礎的實際情況以及結構的布置情況等,在進行了充分的考慮之后再進行施工縫的設置工作,而我們平常采用的施工縫一般是兩種,其中是永久變形縫以及施工后澆帶。由于一些建筑的規(guī)模比較大,建筑的主體與基礎會出現(xiàn)較大的高度差,因此樓層較高的建筑需要承當比較大的壓力,為了減少由于建筑主體中出現(xiàn)的較大差異性沉降量,我們一般會采用永久變形縫。而在進行一些規(guī)模較小、建筑樓層高度較低或者地基的土質較好的工程時,由于它們的主體之間產生的差異性沉降量較小,這時我們就會將高樓層與地下室連接為一個整體,然后在這些結構中設置后澆帶,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差異沉降量。
(二)減少溫度收縮的影響
我們在完成混凝土澆筑的工作后,由于混凝土內外會產生比較大的溫度差,從而混凝土出現(xiàn)熱脹冷縮的情況,這時混凝土就會出現(xiàn)裂縫,施工中會經常出現(xiàn)這種由于內外溫度差所產生的裂縫,我們進行后澆帶的施工工作是在工程完工后的兩個月之內,當結構由于溫度出現(xiàn)差異就會承受到一定的壓力或者張力,這時就會對建筑的結構造成影響,因此就會產生裂縫。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一般采用布設后澆帶的方式,在布設之前,先充分分析出建筑的主體以及結構的實際長度,當距離每隔700-1000mm時,就可以布置一道施工縫,在施工縫中布置鋼筋。通過后澆帶的施工可以令混凝土不受到溫度影響所產生的約束,可以進行自由的擴張,這樣就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壓能力,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由于內外溫差所產生的應力,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裂縫。
(一)時間的選擇
每個不同的工程項目對于混凝土要求都不同,并且在實際的施工中并不是都采用統(tǒng)一的混凝土種類或品牌,但是大多數(shù)的混凝土建筑都會存在收縮縫,收縮的時間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超過兩個月,如果建筑的層數(shù)比較多的話,我們需要保證在完工后的兩個月內完成后澆帶的施工工作,但是如果工程是高層建筑或者裙房,我們需要在建筑完成沉降后才能開始后澆帶的施工工作。這是因為我們在施工時,裙房雖然與建筑主體同時進行施工,但是裙房的工程量相對于建筑建筑主體比較少,所以它們兩者開始施工的時間以不同,以及裙房的建設速度比較快,因此裙房的沉降是會比主體建筑的要快,再加建筑主體需要承受的外力非常大,因此我們只有等建筑主體的沉降完成后才開始后后澆帶的澆筑工作,這一點對于保障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根據(jù)項目所在地的地質情況、環(huán)境等,來選擇出合適的后澆帶施工時間。
(二)材料的選擇
由于后澆帶的施工過程中需要構件保持濕潤的狀態(tài),并且需要持續(xù)保證濕潤狀態(tài)達到24小時以上,這樣才能利于后續(xù)的澆筑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而在選取材料的方面上,我們盡量選擇無收縮混凝土,例如膨脹水泥等,這是為了能達到后澆帶施工的目的,防止建筑出現(xiàn)裂縫,由于我們在施工過程中預留了收縮縫,因此可以使得墻體不會因為混凝土熱脹冷縮而出現(xiàn)裂縫。
(三)后澆帶前期施工準備
后澆帶施工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建筑的質量以及安全,建筑中布設后澆帶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出現(xiàn)裂縫的機率,而我們在進行后澆帶的施工前需要進行前期施工準備,首先要進行設計模版的工作,我們在設計模版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建筑主體的特點,這樣才能使得后澆帶的設置能達到建筑的要求,在進行后澆帶的澆筑過程中,我們需要將設計的模版作為施工藍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了后澆帶布設的準確性。我們在施工中的模版需要采用預設鋼絲,預設鋼絲能確保鋼絲的粗細是相同的,同時網(wǎng)格的表面是比較均勻的,從而提高了模版的強度,對后續(xù)的澆筑工作具有一定的作用。
(四)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我們在后澆帶施工的中期需要開展混凝土的澆筑工作,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工作中,我們需要時刻留意模版的側壓力值,要使得其一直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樣就能保證混凝土會向我們計劃中的方向流入。如果我們是采用垂直施工的方式,那么就需要在澆筑混凝土之前對混凝土進行充分的攪拌工作,同時需要采用振搗器來進行攪拌,但是有一點需要我們注意的,那就是不能損壞預設鋼絲,否則工程質量會出現(xiàn)問題。
(五)施工后保護技術
后澆帶保護的工作是在首次混凝土澆筑結束后,以及在后澆帶混凝土施工之前,后保護技術是為了防止施工完成后,由于一些措施沒有做好,從而使得后澆帶無法具備一些作用功能。而后后保護技術主要包括了及時清除后澆帶縫隙中出現(xiàn)的雜質或者水,同時還需要在后澆帶的周圍設置一些擋水磚,這些擋水磚的數(shù)量以及高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還要在后澆帶的內部涂抹防水,這樣才能達到防水的作用和效果。當這些工作都完成后,我們需要用鐵皮進行鋪蓋的工作,這樣能提高防水的效果,最后要對后澆帶進行徹底的清潔工作。
四、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策略
后澆帶的設置主要有凹形縫、凸形縫、階梯縫以及平直縫這四種,我們在實際的施工中,如果設計圖紙沒有相關的要求用哪種形式,我們就根據(jù)工程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在進行地下室的澆筑我們一般采用平直縫,同時必須要安裝具體的鋼板止水帶。我們對后澆帶的設置條件需要充分考慮澆筑物的可能收縮力和溫差率,并且還要結合一定的計算,最后再選擇出后澆帶的具體間距,在正常的情況下,后澆帶的間距我們設置在21~31毫米之間,而寬度范圍是在705~1005毫米之間,我們在施工過程中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有效地進行建筑主體與裙房的連接工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后澆帶施工技術在近些年有所提升,這可以體現(xiàn)在后澆帶的滲漏水問題比以前的有所改正。正是由于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提高和改正,導致提高了當前建筑的質量,以及延長了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同時這一項技術具有很多的優(yōu)勢,例如:技術先進、安排合理自己節(jié)約成本,因此我們在施工的過程中注重后澆帶施工技術除了可以提高工程的質量還可以為企業(yè)節(jié)約成本,提高企業(yè)的經濟利益,同時還能使得企業(yè)保持平穩(wěn)發(fā)展的趨勢。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相關的施工人員需要做好后澆帶的施工工作,還需要重視后澆帶施工的前期準備工作,這樣才能有利于后續(xù)的澆筑工作,做好施工現(xiàn)場的管理工作,確保后澆帶施工的順利進行。雖然后澆帶施工技術取得了提升,但是我們還需要不斷提高當前的后澆帶施工技術,保工程的質量得到更好的提高,以此取得業(yè)主的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葉敏旺.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探析[J].四川建材,2019,(1).
[2]王鵬.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研究[J].裝飾裝修天地,2017, (17).
[3]郝大海.論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J].科技風,2013, (12).
作者簡介:呂承(1982-), 男 ,漢族 ,本科,河北辛集人,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fā)、建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