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妙玲
[摘要]目的:研究唑來膦酸與阿侖膦酸鈉治療骨質疏松患者的療效及對25-(OH)D的影響。方法:將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間本院接收的骨質疏松患者90例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45例/組,兩組均實施常規(guī)治療,前一組加用阿侖膦酸鈉治療,后一組加用唑來膦酸治療。將兩組的各項臨床相關指標進行比對。結果:觀察組骨質疏松患者治療后的疼痛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腰椎骨密度、髖部骨密度以及25-(OH)D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BALP、P1N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唑來膦酸應用于骨質疏松患者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阿侖膦酸鈉,有助于骨密度和25-(OH)D的提高,可促進疼痛程度和功能的改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骨質疏松;唑來膦酸;阿侖膦酸鈉;25-(OH)D
[中圖分類號]R58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7-059-03
骨質疏松是一種常見于老年群體的代謝性骨病變疾病,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促使骨質疏松的患病人數不斷增加。臨床醫(yī)學對該病發(fā)病機制認識的加深以及對新型抗骨質疏松藥物的研發(fā),促使骨質疏松的治療效果得到大幅提升。為了提高骨質疏松患者治療的有效性和預后效果,本文對兩種藥物(唑來膦酸與阿侖膦酸鈉)的療效進行分析探討,正文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于我院接收的骨質疏松患者中選取90例開展本次研究,病例選取時間: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按照1:1的比例將其隨機分為使用阿侖膦酸鈉單藥治療的對照組和使用唑來膦酸單藥治療的觀察組。對照組(n=45):男20例,女25~J;年齡61-84(70.18±5.94)歲。病程3年至20年,病程均值為(7.01±2.16)年。觀察組(n=45):男19例,女26例;年齡62-85(70.26±6.02)歲。病程3年至21年,病程均值為(7.09±2.22)年。組間基線資料進行比較無較大的區(qū)別(P>0.05)。
1.2診斷標準: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頒布的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
1.3納入標準:①知情本次研究目的及內容并自愿納人本次研究的患者;②無精神疾病史、無認知障礙、無語言溝通障礙以及心理障礙的患者。
1.4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器官功能不全、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疾病的患者;②存在代謝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③因甲旁亢等繼發(fā)骨質疏松患者以及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藥物等藥物引起的骨質疏松患者;④為過敏體質或者是對本次研究中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的患者。
1.5脫落(剔除)標準:①在本次研究中同時參與其他研究的患者;②本次研究期間服用過影響骨代謝的藥物;③因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個人原因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④依從性較差的患者。
1.6治療方法:(1)常規(guī)治療:在中餐、晚餐前口服鈣爾奇D(生產單位:惠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29)1片/次,一日兩次;口服骨化三醇膠丸(分裝企業(yè):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00056)一次一粒,一日一次。(2)對照組:阿侖膦酸鈉。口服阿侖膦酸鈉(生產單位: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303)70mg/次,一周一次。連續(xù)服用1年。(3)觀察組:唑來膦酸。在5%葡萄糖溶液1000mL中加入唑來膦酸(生產單位: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138)5mg,靜脈滴注,一年一次。治療時間為1年。
1.7觀察指標:(1)觀察兩組骨質疏松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以及臨床效果。(2)兩組骨質疏松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骨密度采用Ho10gic公司生產的Discover A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進行測量。(3)采集治療、治療后兩組骨質疏松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 3mL,離心處理后取上層血清,采用羅氏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清25羥維生素D(25-(OH)D)以及l(fā)型原膠原N-端前肽(P1NP),應用ALISEI全自動酶免分析儀檢測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4)對兩組骨質疏松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1.8判定標準:(1)疼痛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讓患者根據自身疼痛感覺在標尺上對應刻度上進行標記,其中0分、10分分別表示無疼痛感、疼痛劇烈。(2)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評估功能改善情況,共10個條目,采用0-5分的6級評分法,以分值低表示功能障礙輕。(3)臨床效果判定標準:患者治療后的疼痛評分降低超過80%則為優(yōu);患者治療后的疼痛評分較治療前降低60%-79%則為良;治療后的疼痛評分與治療前下降40%-59%則為可;患者治療后的疼痛評分降低不足40%則為差。臨床總有效率為(優(yōu)的例數+良的例數)/45例x 100.00%。
1.9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數據以(x±*s)表示,對正態(tài)分布、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資料,先進行自然對數轉化再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采用x檢驗。檢驗水準a=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疼痛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兩組骨質疏松患者治療前的疼痛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相比對差異不大(P>0.05),但治療后兩組數據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兩項數據降低幅度更大(P<0.05)。見表1所示:
2.2臨床效果:觀察組骨質疏松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5.56%,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如表2數據所示:
2.3骨密度:觀察組和對照組骨質疏松患者對比治療前的骨密度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的骨密度均有增加(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骨密度水平顯著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2.415清相關骨代謝標志物:兩組骨質疏松患者治療前的血清相關骨代謝標志物相對比無明顯區(qū)別(P>0.05),兩組數據治療前后相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25-(OH)D比對照組高,BALP、P1NP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如表4:
2.5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同對照組數據進行比較,觀察組骨質疏松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更低,P<0.05。見表5所示:
3 討論
臨床將改善患者骨痛癥狀、提高骨量及骨密度、預防骨折作為治療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則,以促進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提高。老年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器官功能減退以及戶外活動的減少,促使微量元素的攝入及吸收量不足,增加骨脆性,在外力作用下較容易出現骨折情況,故此應重點關注骨質疏松患者的治療效果。
阿侖膦酸鈉屬于雙磷酸鹽藥物,是防治骨質疏松的有效藥物,其通過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合成來達到控制炎癥介質和致疼痛因子釋放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骨痛癥狀的改善及骨量的提升。唑來膦酸亦為雙磷酸鹽藥物,雖然其藥理基礎與阿侖膦酸鈉相似,但是藥理活性更強,故此取得的療效更加理想。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骨質疏松患者治療后的疼痛評分、功能障礙改善情況均更優(yōu),且臨床總有效率更高,分析原因在于唑來膦酸能夠選擇性聚集在破骨細胞周圍,促使破骨細胞凋亡,逆轉骨溶解病變,減少破骨細胞數量,進而促使骨痛癥狀明顯改善,有助于患者功能的恢復,且其活性高于阿侖膦酸鈉,因此療效更優(yōu);其次,觀察組骨質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明顯提高,這是因為唑來膦酸可對成骨細胞起作用,促使破骨細胞對成骨細胞的刺激減少,修復溶骨性病灶,有助于骨吸收、骨丟失情況的改善,進而促進骨量增加、骨密度提高。再者,觀察組患者的血清相關骨代謝指標明顯改善,25-(OH)D水平升高,BALP、P1NP水平降低,分析原因在于:血清25-OH-VD的高低可以反映人體維生素D的儲存水平,并且骨質疏松的發(fā)生與維生素D缺乏存在相關性,BALP、P1NP可對骨形成進行反映,唑來膦酸的使用可對骨代謝進行調節(jié),提高成骨細胞活性,使骨吸收、骨形成處于平衡狀態(tài),進而有效改善骨質疏松癥狀,且不良反應較少。
總而言之,相較于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更適合應用于骨質疏松患者的治療中,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