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金花
摘 要:在化學的世界里,談宏觀,物質(zhì)種類繁多,知識零碎;而談微觀,又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無論是教還是學,都會產(chǎn)生枯燥乏味的感覺。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好化學這門功課呢?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學機智來吸引、告訴和引導學生。
關(guān)鍵詞:興趣;實驗;記憶;習慣
化學是一門基礎(chǔ)自然科學,它研究物質(zhì)的組成、結(jié)構(gòu)、性質(zhì)以及變化規(guī)律。在化學的世界里,談宏觀,物質(zhì)種類繁多,知識零碎;而談微觀,又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無論是教還是學,都會產(chǎn)生枯燥乏味的感覺。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好化學這門功課呢?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要起好步,以后學習起來就會比較順利。筆者在此談幾點自己的做法。
一、吸引他,讓他對你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探求知識的原動力,也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精神源泉。當學生對你感興趣的時候,你就成功了第一步。這種對學生的吸引可以是你幽默但嚴謹?shù)恼Z言,可以是你精彩鮮活的實驗,也可以是你一絲不茍的教學態(tài)度。我們在上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就要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注意,這里說的第一節(jié)課不僅僅是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還包括每一天的第一節(jié)課。你必須讓學生在開始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堂課老師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呢?哪些是我們在這堂課可以獲得的新鮮的知識?有這樣一種信念,學生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本的最大優(yōu)點是精練,但最大缺點也是精練,這就使得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怎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自然而然地走入化學的神圣殿堂呢?這是化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例如,在第一章《開啟化學之門》的教學中,通常的做法是做趣味實驗,比如“魔術(shù)點燈”“變色杯”“晴雨表”等。筆者也這樣做過,做得最引起學生興奮的是“握手見血”,藥品只用了氫氧化鈉和酚酞,器材只是一副一次性手套,可是效果卻非常明顯,學生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紛紛討論電視上看見過的電影場面、出血鏡頭會不會也是這樣子的?為什么會看見紅色的物質(zhì)?這樣的一個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引入,直接勾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并沒有采用往年的實驗做法,因為我發(fā)現(xiàn)有近一半的學生在暑期的時候會通過課外輔導的形式提前知道某些實驗的現(xiàn)象。我采用的是知識普及的方法導入,當然都是化學上的知識,有從古至今有趣的實驗、名人記事、奇怪的自然現(xiàn)象等,這些知識無不在顯示化學學習和研究的內(nèi)容是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是引人入勝、富有魅力的,這樣才能激發(fā)、保持與提升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
再如,在課堂上,我嘗試采用東廬中學史正紅老師的“生生互動,教師主持導戲,從有形中來到無形中去”的教學形式。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學生不適應(yīng),因為他們習慣了“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師生相互磨合以后,學生學會了自己思考,愿意形成“戰(zhàn)斗小組”,以“組長牽頭、小組討論、達成共識、形成文字、準備交流”五步走的形式活躍于課堂。這種形式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了學生學會團結(jié)協(xié)助,為后面教師的知識傳授打好了基礎(chǔ)。
二、告訴他,讓他掌握記憶的秘訣
按文理學科分,化學屬于理科,可是化學要記要背的東西遠遠超過其他理科,所以我一直對我的學生說,化學其實是門小文科。學習化學時,不管前面是多么的興趣盎然,但到后面碰到了大量的概念、化學符號、方程式、化合價等,往往就會迅速沖淡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怎么讓學生找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呢?作為教師的我們,這時候就要發(fā)揮指明燈的作用。例如,實驗室中制O2的七個實驗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是學生要牢記的知識點,那怎么記住它們呢?教師可以利用諧音將這七個步驟簡化成“茶莊定點收利息”;再如,地殼中的元素含量排布,前幾位分別是氧、硅、鋁、鐵、鈣、鈉、鉀,剛開始讀的時候,我找了個讀音準的同學開始慢讀,然后越讀越快,越讀越快,于是很多學生在下面開始起哄:養(yǎng)閨女養(yǎng)閨女。慢慢地,雖然說的不是很通順,但至少利用諧音變成了一句問話“養(yǎng)閨女貼給哪家”,這樣記就容易多了。開心地笑完以后,學生至少在這個學生年代是不會忘記地殼中元素含量的排布了。在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書上我歸納了以下的一些常用的記憶技巧。
1.導管連接:左定右動,水潤濕,旋轉(zhuǎn)進。
2.1—20號元素順序:青孩你別蹦,炭蛋養(yǎng)沸奶,那美女桂林,牛驢呀加鈣。
3.電解水正負極氣體及體積比:父親正想兒畢業(yè)。
4.制氧氣:茶莊定點收利息。
5.地殼中的元素含量:養(yǎng)閨女貼給哪家?
6.金屬活動性順序:借給那美女,鋅鐵錫千斤,銅汞銀百斤。
7.元素化合價:一價鉀鈉氫銀,二價鈣鎂鋇鋅,三鋁四硅五價磷,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氮,銅汞二價最常見。正一氫氧硝酸根,正二硫酸碳酸根,莫忘正一是銨根。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非口訣形式的記憶。拿海水中的元素排布來說,教師可以先問學生:“你知道海水里最多的元素是什么?”答:“水,化學式:H2O?!眴枺骸澳敲礆溲踉酉鄬υ淤|(zhì)量怎么樣?”答:“相對原子質(zhì)量,H<O。”問:“所以可以記成海水中氧多氫少?!崩^續(xù)問:“那么海水中除了水,還有什么元素最多?”同樣的也可以得出氯多鈉少的答案,于是學生也就記住海水中的元素排布了。再比如,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時候,很多學生總是丟三落四的,我就直接告訴他們,寫出化學表達式,然后用語言將物質(zhì)描述出來,但不能直接說出它的名字,例如燃燒,不管哪種物質(zhì)燃燒,肯定有四個字發(fā)光放熱,至于是發(fā)什么光有什么火焰,得區(qū)別對待一下。這樣學生的負擔就減輕了,記憶效果還很好。
三、引導他,使他形成良好的習慣
愛迪生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如果方式不對,百分之百的汗水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們可以將之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課前
課前預(yù)習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它能強化學生聽課的針對性,提高學生聽課記筆記的水平,可以節(jié)省學生課后復(fù)習和做作業(yè)的時間,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預(yù)習的過程就是自覺或獨立思考的過程。東廬中學使用的“講學稿”充分體現(xiàn)了對預(yù)習這項工作的重視。學生必須在課前通過講學稿的引領(lǐng),一步一步地向新的知識邁進,當途中有阻礙的時候,進行研究討論;教師則通過講學稿反映出的問題,有重點地進行教授。我們通常的做法是——課前做習題。習題內(nèi)容精簡,量適中,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yù)習的好習慣,使他們帶著問題學,帶著疑問聽,有了先前的預(yù)習做鋪墊,課上才能聽得懂,記得清,想得明。
第二步:課中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1981年,美國心理學家巴納特對大學生做了一個實驗,研究了做筆記與不做筆記對聽課學習的影響。學習材料是一篇有著1800個詞的介紹美國公路發(fā)展史的文章,學生分成三組,每組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習。甲組為做摘要組,要求他們一邊聽課,一邊摘出要點;乙組為看摘要組,他們在聽課的同時,能看到已列好的要點,但自己不動手寫;丙組為無摘要組,他們只是單純聽講,既不動手寫,也看不到有關(guān)的要點。學習之后,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回憶測驗,以檢查學生對文章的記憶效果。實驗結(jié)果表明,在聽課的同時,自己動手寫摘要組的學習成績最好;在聽課的同時看摘要,但自己不動手組的學習成績次之;單純聽講而不做筆記,也看不到摘要的組成績最差。這就證明了課堂上必須“耳眼手”齊動。
其次,課堂上的另一個關(guān)鍵點就是動手實驗,找準一切可利用的機會進行實驗?;瘜W實驗可以很生動直觀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只圖看熱鬧,不動腦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無助于學習的提高,所以,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實驗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明確實驗原理,動手設(shè)計實驗,預(yù)測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實驗時,盡量讓學生動手實驗,描述記錄實驗的現(xiàn)象。實驗后,討論分析實驗結(jié)果,改進實驗的裝置。讓學生從頭至尾地參與進來,成為一個知識的探究者,教師只需起一個引導的作用即可。
第三步:課后
俗話說:“功在課中,利在課后?!痹俸玫恼n堂,如果課后不及時鞏固,仍舊會功虧一簣。課后復(fù)習可以做習題,也可以像看電影膠片一樣一張張地過一遍,無論哪種形式都有利于知識的梳理與記憶。我通常的做法是分組回憶,每組2至3人,組長負責課余時間完成問題的提問,這么一來,提問的人得到了回憶,被問的人也得到了思考,有利于小組成員共同進步,最終達到“共贏”的目的。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是教師對知識的一種完美的詮釋。它好比做菜,做得好,色香味俱全,學生食之有味,甘之若飴;若是做得不好,同樣也是食物,學生卻是食不下咽,或者導致消化不良。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較好的教學機智,高度的修養(yǎng),深厚的功力,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技巧,這樣方能為學生烹飪出美味的知識大餐。
參考文獻
[1]李沖鋒.教師教學科研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李沖鋒.教學技能應(yīng)用指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于浩.化學創(chuàng)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