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新媒體視角下時政新聞報道需要引入介質,可以進行全時化寫作,圖文結合來促進時事新聞的快速傳播, 有趣的人物事件可以增強時事新聞的關注度等時政新聞報道的轉型與突破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時政新聞報道;轉型;突破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0618835
一、前言
近年來,新媒體蓬勃發(fā)展。從中央媒體到各級黨派報紙,傳 統(tǒng)媒體已開始探索新的媒體平臺并探索整合實踐。當前的時事新 媒體已成為傳統(tǒng)媒體轉型的重大突破。當前的政治新聞是有關政 策平臺、政治意識形態(tài)以及政治活動和政策的報道。現(xiàn)在這個社 會,時事信息是多樣化和零散的。傳統(tǒng)媒體對于時事政治新聞的 冷漠面孔以及一睦僵化模式會自然地削弱受眾的閱讀興趣,時事 新聞的傳播的影響受到嚴重影響,本文將研究新媒體視角下時政 新聞報道的轉型與突破策略。
二、新媒體視角下時政新聞報道的轉型與突破策略 1.新媒體視角下時政新聞報道需要引入介質 在新媒體時代,如果時政新聞想要獲得公眾的認可和評論、
轉發(fā),就必須有趣、有用和有料,這就意味著它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 寫作模式,必須改頭換面,通過親和的文風和有趣的形式來吸引 公眾的注意力。
首先,合適的段子可以為時政新聞增添色彩。舉例來說,網(wǎng) 上有一個段子是這樣寫的:“在重慶叫滴滴真的太難了,二十分 鐘了,期間四個電話,終于到了我定位的地方,原來我跟司機大 哥一個在橋上一個在橋下……”有這了樣百姓喜歡看的段子,接 著某有一個新聞公眾號就推送了這樣一篇文章:《最好別用微信 發(fā)原圖!當心泄露你的位置信息》,指出,網(wǎng)傳用微信發(fā)送照片 原圖,會泄露位置信息。專家表示確實如此,不過需同時滿足 3 個條件:①打開手機 GPS 定位,②拍照設置成保存地理位置,③ 拍照后發(fā)送原圖。為保護隱私,建議關閉位置信息或不發(fā)送照片 原圖。(來源于:江蘇新聞),有了前面的“段子”的介質引入, 時事新聞受關注的熱度就上去了。
其次,要用好玩的故事和人物來爭取時政民生版面。在新媒 體時代,信息傳播已經(jīng)不再具備權威性和中心性,信息傳播呈現(xiàn) 出內爆的局面,也就是說各種社會界線都被瓦解,信息可以在最 短的時間內在普通大眾中發(fā)散開。時政新聞要想取得這樣的效 果,就必然經(jīng)歷去權威性的內爆過程,改變傳統(tǒng)時政新聞報道高 高在上的態(tài)度。
2.新媒體視角下時政新聞報道的全時化寫作 當前,中國正處于社會改革的攻堅時期,傳統(tǒng)時政新聞報道
如同科舉八股一般刻板,這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們對時政新聞的需求 顯然是背道而馳的。時政新聞的要點在于政治,關注點自然在權 力的運用、決策程序的公正性和社會利益的合理性上,網(wǎng)絡化和 新媒體的出現(xiàn)給時政新聞實踐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筆者認為,全 時化寫作是應對這一沖擊的主要方法。時政新聞應該具有完整的 歷史向度,每一次事件的發(fā)生都有其歷史必然性,背后都蘊含著 一定的宏觀環(huán)境、中觀背景和微觀因素,如果這些背景不交代清 楚的話,那么群眾對時政新聞的接受就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比如, 微博上最近這段時間出現(xiàn)過這樣一個時政熱點新聞:【#白巖松 評高以翔去世事件#:一邊是痛心一邊是擔心】11 月 27 日凌晨, 臺灣藝人高以翔在錄制節(jié)目中猝死。有人質疑通宵趕工隱患重 重,有人為救助不及時感到憤怒。白巖松說,“黃金四分鐘”內 沒有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和急救設備,救護車也因路障沒有及時到位。 或許及時急救也不能將他挽回,但至少可以護住更多生的機會。
(來源于:央視新聞)新聞出來以后,很多網(wǎng)民進行了全時化寫 作回復:有的說,央視新聞頻道發(fā)聲!生命的警示!在目擊者還 原該事件的細節(jié)時你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基本)(沒有)(應急救護)
的(器械)與(環(huán)境)!也有的說, 第五天了,連央視都指出某 臺不當之處,某臺依舊沒有道歉,不承認錯誤 是打定主意要拖 嗎? 拖到一些人看煩這件事,一些人的熱血漸漸冷去,新事占據(jù) 觀眾視野 難道終究是蚍蜉撼大樹嗎?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悲?。?/p>
3.圖文結合來促進時事新聞的快速傳播 新媒體時代,新聞的生產不再是單向式的“我播你看”,更
需要考慮用戶的體驗。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閱讀,和書本或是臺式 電腦不同,純文字太多,即使再風趣,也很容易引起視覺上的疲 勞。插入漫畫、卡通、圖表等,既可以簡潔地點明信息,又可以 調節(jié)閱讀節(jié)奏,還能將時政新聞的嚴肅面“化剛為柔”?,F(xiàn)在有 一則時事新聞出爐了,是《跨豫皖鄂三省三條高鐵今開通》。時 政新聞指出: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的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 高鐵、京港高鐵商合段正式開通運營。鄭州到襄陽段線路讓河南 米字形高鐵網(wǎng)新增“一撇”;鄭阜高鐵則成為其中“一捺”;京 港高鐵商合段線路將“一捺”進行延伸;河南平頂山、南陽等地 結束不通高鐵的歷史。新聞里面有了這樣圖片的:
圖片上的“一撇”“一捺”非常形象,老百姓也非常明白 開通的意義,這樣的時政新聞閱讀起來,就記憶深刻了。
4.有趣的人物事件可以增強時事新聞的關注度 法國哲學家讓·鮑德里亞曾這樣解釋過網(wǎng)絡時代傳播的“內
爆”:“內爆瓦解了各種社會界限……媒體的信息傳播去中心化、 去權威化,最終在普通大眾中發(fā)散開?!睍r政報道要達到傳播效 果,必須經(jīng)歷這樣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的內爆,徹底改變以往時 政報道的“俯視感”。“聯(lián)播君”在改造時政報道中,常常“自 我出鏡”,以詼諧調侃的小人物形象客串,或是引入聯(lián)播君的“小 伙伴”,平實的形象加上平白的語言提煉出時政新聞中的民生點。 尤其在一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時政消息、政策方針的發(fā)布 上,通過借用一些認知度高的人物故事,可以讓公眾很輕松地明 白其中的深意。
三、結語
在新媒體傳播平臺不斷生長過程中,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融 合的過程中,要堅持新聞傳播規(guī)律,抓住新媒體的特點,進一步 深化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在當前政治新聞報道中具 有獨特的優(yōu)勢,并具有較強的發(fā)展?jié)摿?。本文認為,我們可以利 用新媒體的思想來改變當前政治新聞的報道方式和聲音,使之更 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鄭芬.淺探傳統(tǒng)時政報道在新媒體的轉型突破——以微
信 公 眾 訂 閱 號 “ 福 建 新 聞 聯(lián) 播 ” 為 例 [J]. 東 南 傳 播,2015,(1):127-128.
[2]王麗娟.淺析傳統(tǒng)時政報道在新媒體時代的轉型突破[J]. 新聞研究導刊,2017,8(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