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重視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選擇,要將對學生的個人能力培養(yǎng)作為核心內容展開教學工作。本文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開展有效教學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新課標]
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做好引導工作,對生本理念進行有效應用,配合先進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提高教學工作質量。
一、生本理念下的教學活動
傳統(tǒng)物理教學工作中,教師將更多的時間使用到了課堂講授上,通過自己的講授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點內容。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非常少,很多學生對于教師講解的知識點雖然存有疑惑,但并沒有對這種疑惑產生清晰的認知,并不知道哪里存在問題。因此學生也無法將自己的問題準確地提出來,需要通過課余時間的仔細思考之后,通過題目訓練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繼而將問題帶到學校當中向教師進行詢問。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快速成長作用并不明顯,學生的學習中也存在著機械式模仿的一面。很多學生長時間處于這樣的教學模式當中,對物理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教師應當以引導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以自主學習為主,在實踐當中鍛煉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學習彈力與形變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案例開展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案例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使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識點的本質。學生在分析這些案例的過程中,能夠將知識點與現(xiàn)實生活有效地聯(lián)系到一起,并形成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可以用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皮筋等物品作為教學案例開展教學工作,向學生進行知識點的高效教學。橡皮筋在使用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拉長的現(xiàn)象,這種形變非常明顯,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并不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其展開思考,聯(lián)系教材中的形變與彈力相關概念,彼此相互印證。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結束之后幫助學生進行總結。
二、開展探究性教學
教師應當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以生本理念為核心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下,最為重要的便是要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時課堂教學時間也難以滿足所有知識點的全面、深入地講解,因此很多內容的深入學習都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在實踐訓練當中進行學習。例如,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質量、加速度與施加在物體上的力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生思考這一問題,從現(xiàn)實生活經驗中展開分析,并開展集體討論。學生小組將研究結果通過實驗展開印證,在這一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點的本質。
教師在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狀況的監(jiān)督和指導,給予學生最為及時和有效的幫助,使學生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學生可以在實驗當中對討論的結果進行驗證:先保持物體質量不變,改變施加到物體身上的力的大小,測量加速度。證明加速度大小與施加在物體身上的力成反比;再保持施加的力大小恒定,對物體的質量進行改變,測量加速度。證明加速度大小與施加的力成正比;最后保持施加的力不變,對物體質量進行改變,結果表明加速度大小與物體質量成反比。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認真檢查,并幫助學生小組進行實驗總結。學生在這樣的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習能力將會得到有效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也會變得更好。
三、直觀式教學
學生對知識點的立認知要從視覺觀察開始,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展開高效學習,教師要努力使知識點變得更加直觀。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使用演示性實驗,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形象展示,促使教材當中很多抽象的知識點內容能夠直觀地展現(xiàn)到學生的面前,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觀察和理解。例如,在學習加速度相關知識點時,很多學生認為加速度與速度之間必然存在聯(lián)系,因此便將加速度當作是表示速度的一種物理量。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這一錯誤看法,利用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形象地展示,使學生能夠對加速的定義進行有效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臺摩托車從啟動到正常行駛,再到減速停止運動的全過程。在動畫演示中要進行計時。摩托車先進行加速運動,速度從0~35km/h使用了一分鐘;第二次實驗的過程中使用2分鐘。教師要讓學生針對這兩個實驗的結果和過程展開分析,利用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深入探討。雖然摩托車在兩段視頻當中最終都擁有了相同的速度,但是摩托車在加速的過程中消耗的時間卻是不同的。這一過程中,影響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便是加速度。加速度與速度之間并不存在著直接聯(lián)系。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對知識點將會理解的更加透徹。
四、結束語
教師要重視教學方法的使用,堅持生本理念,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培養(yǎng),促使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點的本質并能夠加以應用。
參考文獻
[1]袁包太.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
[2]張鳳霞.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1.
[3]祁凱.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