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新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要培養(yǎng)這種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yǎng),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陶行知說:“生活即學校,社會即生活”,將社會生活帶入語文課堂,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豐富的社會生活中,語文課堂才會煥發(fā)活力,學生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語文源自豐富多彩的生活,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制約,很長時間以來,初中語文教學偏重于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與實踐嚴重不足。實施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理念落地的體現(xiàn)。將初中語文教學和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生活、認識生活,能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tǒng)一。
一、實施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在生活化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在實施生活化語文教學時,必須著眼于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語文教師實施生活化教學也是提升師能的需要。其一,從教學理論的層面來分析,實施生活化教學能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以更好地把握語文教學的本質和規(guī)律;其二,從教學實踐的層面來分析,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提升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方法的有效手段。
二、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課文內容,設計生活化導入
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導入時往往由教師給學生介紹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內容,接下來就是教師“填鴨式”的講授。如果教師能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的生活體驗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探究語文,讓語文知識生活化。例如,在講解安徒生《皇帝的新裝》時,就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設計表演環(huán)節(jié),進行導入,讓學生將文章的內容演繹出來,學生化身文章中的皇帝、大臣、天真無邪的孩童,自己親自去體會文章中每個人的感受,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文章中人物的影子,從而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通過學生親自的演繹,教師再加以適當?shù)闹v解,學生的理解就會上升一個層面,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樣的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走進文本,融入生活化內容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融入生活化的內容,以教材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更加清晰地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豐富資源,激發(fā)語文學習的興趣。將語文教學內容生活化,就要做到將所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首先,要做到將教材文本和生活結合起來。比如,比如在講解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時,就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在課堂中掛一些有關瀑布的山水畫,讓學生置于山水之間進行教學,也可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瀑布的片段,使學生感受瀑布的流速和壯觀的景象,去理解文章的內容。在講解朱自清的《春》時,可以把課堂布置成春天的樣子,萬物復蘇、鳥語花香,一片綠色的景象,讓學生在春天的氛圍中學習文章。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學習語文,能夠漸入佳境從深層次去體會作者的用意。再例如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學會自我介紹,筆者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按順序進行自我介紹,并討論誰的介紹比較全面、簡練,然后對照自己的介紹進行修正。這樣的實踐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了解。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方式使學生既親近了課文,也增長了知識。
(三)加強實踐體驗,教學過程生活化
語文教學過程生活化,就是要讓學生將語文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語文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在生活中實踐的機會。比如,在教學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一文時,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做了這樣的引導:母親是平凡的,她每天為我們洗衣做飯、收拾衛(wèi)生,關心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喜怒哀樂……就是在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點點滴滴中,傾注著母親無私的愛?,F(xiàn)在,讓我們來想一想母親每天都在幫我們做什么?母親為你做的什么事最令你感動呢?你又是如何向母親表達愛意的呢?并開展小組討論:你認為母愛偉大之處是什么?從而提升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實現(xiàn)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培養(yǎng)道德公民的教學目標。
(四)結合學生感受,作業(yè)設計生活化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作業(yè)多采用書面形式,這種作業(yè)形式在加強學生記憶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對于思維活躍、樂于表現(xiàn)的初中學生來說,長期做同一種形式的作業(yè)難免會心生厭倦。而設計生活化作業(y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提升語文實踐能力的同時增強人文素養(yǎng)。比如,在教學鄭振鐸先生的《貓》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①生活中,你是否也錯怪過別人或者被別人錯怪過,請把事情的經過講出來給大家聽一聽,并以“如何減少彼此間的誤解”為題開展小組討論,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一篇500字的作文;②請用作者的口氣為第一只小貓寫一段悼詞。這樣的生活化作業(yè)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養(yǎng)貓之樂和失貓之痛,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要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將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讓生活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效資源。教師要擺脫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積極改革落后的教學模式,引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董亞梅.初中語文如何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J].科技信息,2014,(11).
作者簡介
丁文仲,男,大專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