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萍
18歲那年,她執(zhí)意出家,以死抗?fàn)?。父母拗不過她,終于答應(yīng)。
她出身名門,容顏姣好,且精通文墨,父母視之如掌上明珠。世人都不知道姑娘為什么那么決絕,要割舍紅塵。
原因,只有她自己知道。
那日,鑼鼓喧天,嗩吶聲聲,在繡樓上,她望見了長長的迎親隊(duì)伍。花轎漸近,而花轎前的那位新郎,是他!頓時(shí),她覺得天旋地轉(zhuǎn),眼淚如斷線的珠子。淚眼婆娑中,她憶起那年的元宵。月下,那枝紅艷艷的梅花,那無比鮮艷的朱砂色,這一刻刺得她的心流血不止……
遇上他,是不是前世的孽緣?那個(gè)元宵,她和婢女一起去看燈,她手拿一枝梅花,可人多,一擠,梅花失手落地。離開燈市,行至燈火闌珊處,他追了上來:“小姐,你的梅花!”他將梅花還給她。她道謝,幾分靦腆,幾分矜持。抬眼,卻望見一張英俊的臉。那眸子中,是一種愛慕、愉悅、驚喜交織的光。四目相對,如此親切,宛若前世的故交。她的心突突地跳,臉上一熱,隨即莞爾一笑,含羞離開?;貋砗?,夜闌人靜,圓月在天,那個(gè)影子浮上心頭,她輾轉(zhuǎn)難眠。此后,無人時(shí),她將梅花嗅了又嗅,暗香銷魂。
第二年元宵,她又手拿一枝梅花,依然是行至去年相見處。她祈求上蒼,能再遇到他。果然,柳樹下有個(gè)身影,是他!四目相對,滿是相思的慰藉。那日,他問她的名字,問她的家,并告訴她自己的名字。原來,他就是詩名遠(yuǎn)揚(yáng)的段生。在閨閣中,她抄過他的詩,熟背他的詩。她原以為段生是一位老夫子呢。回來后,她就一直盼。月圓了缺,缺了圓,提親的人踏破門檻,她就是沒有盼到他來提親的消息。第三年的元宵,她沒有遇見他。如今,她卻看到他做了別人的新郎。
“淚痕不學(xué)君恩斷,千行萬行還為君?!笨墒?,只是一枝梅花的邂逅,何談恩和義?她作繭自縛,不可自拔。多少閨愁幽怨,無限心事,卻沒有一個(gè)人可以傾訴。女兒的心多小,小到只能裝下他一個(gè)人。女兒的心多傲,傲到只能將這相思的苦果獨(dú)自咀嚼。眼看年歲漸長,父母一再催促,她咬咬牙,執(zhí)意出家,理由是信仰禪宗,愿一世修行。其實(shí),她何嘗不是為了斷這煩惱根!
從此,城外的白云庵中,多了一個(gè)妙齡女尼,日日抄經(jīng)、坐禪。字如梅花勁秀,人如梅花幽嫻。風(fēng)流才子、浮浪弟子紛紛尋來,最后悻悻而歸。不僅因女尼端莊矜持,而且她家還專門派家丁在庵四周把守。每年梅花將開的時(shí)候,她都穿著芒鞋,托著缽,四處云游,遍訪禪師。梅花落盡,才回庵中。此時(shí),也總有父兄為她安排的仆人暗中相隨。
城內(nèi)段生,不久中舉。夫妻和睦,子嗣綿延。不知哪一年起,段家屋前屋后種滿了梅花。后來,他在白云庵旁買下一塊地,遍種梅。她外出,從來都繞道而行,避開段家梅園。
對段生,她不知道是恨還是思念。她又有什么理由恨?那年月下,他只是問了她的姓名、她的家,并沒有任何表示。他和她,只是兩面的緣分。就是這兩面之緣,讓她擺脫不了一世的心結(jié),正像那已擺脫不了的爛熟于心的他的詩文。多少年坐禪,她都不能放下心魔。梅花開的時(shí)候,暗香浮動(dòng),令她心旌搖動(dòng),她再也無法禪定。“無意結(jié)同心,種甚梅花萬千?”她在心里說。這就是她每年梅花將開時(shí)云游四方的原因。
漸漸地,她到了不用仆人跟隨的年齡。而且,芒鞋破缽,櫛風(fēng)沐雨,她成了一個(gè)真正的行腳尼。她遍訪名剎,參謁了不少禪師,以求開悟禪機(jī)。她自感漸悟,正漸漸擺脫煩惱。那年,梅花盛開時(shí),她回來了。大雨滂沱,她不再繞道,就從段家梅園過吧,她心中釋然。
避雨,到梅園的一處亭臺小榭。此時(shí),亭內(nèi)有一位青衣男子,煢煢孑立,幾分落寞,幾分滄桑。轉(zhuǎn)身,兩人竟呆住了。是段生,面容清癯,幾分憔悴。雨中,他倆默默地對視,數(shù)十年的時(shí)光,就濃縮在這一刻。
“小姐因何出家?”
“施主何須再問?”
段生告訴她,曾央父親托媒人上門,但是府上一對八字,不合,就斷然拒絕。而且,他也實(shí)在不知她的心意?;楹舐犝f她出家,還不敢肯定是否因?yàn)樗?。她出家后,他讀過她的好多禪詩,愛慕之心尤深。種下這片梅園,就是為她。多少個(gè)元宵,他就在這梅園徘徊。
…………
亭外,大雨傾盆,鎖住一切,白茫茫,什么都看不見。亭內(nèi),他看著她,似乎要將一生的愛戀償還給她。她無限歡喜,卻又滿眼清淚。
雨止,他折一枝梅花,給她。她輕輕地嗅著,暗香銷魂,于是,口占一絕:“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好詩!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梅花詩,你我回去后趕緊寫下來?!彼芍缘刭潎@。
《詠梅花》不久便傳揚(yáng)開來。世人稱,這是她的悟道詩。她苦苦尋覓,終于開悟。于是,她得了“梅花尼”的名號。自元以來,此詩流傳千古,萬口傳誦。
段生死后,葬于梅園。不久,梅花尼坐化。坐化時(shí),她口銜梅花,唇角有微微笑意。
[責(zé)任編輯 徐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