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世杰 謝云華
一、新生仔豬溶血病
(一)癥狀
仔豬出生后,精神和體質良好,無反常情況,在吸母豬初乳后數小時突然發(fā)病,最初表現為精神萎靡、畏寒、全身震顫、被毛聳立亂、后蹆站立不穩(wěn)、眼活膜利齒器變?yōu)辄S色。重者仔豬黑毛色皮膚也變成黃色,糞便稀薄,尿液呈透明紅色或深紅色,體溫升到39~40 ℃,一般1~2 d便會死亡。
(二)發(fā)病原因
公豬母豬血型不匹配。仔豬的紅細胞抗原是繼承公豬的,而仔豬的紅細胞抗原進入母豬的血液循環(huán)后,在妊娠期,母豬的血液中便會產生特異性血型抗原,在初乳中直接分泌這種抗體,仔豬吮吸了具有高濃度抗體的初乳后,初乳中的抗體與仔豬體內的紅細胞表面特異性同種血型抗原相結合,補體被激活,導致血管內溶血。
(三)防治措施
目前沒有很好的辦法治療該病。如果發(fā)現新生仔豬感染此病,應立即停止仔豬由所產母豬哺乳,改為由其他哺乳母豬代哺乳,可避免此病的發(fā)生。
二、先天性震抖
(一)癥狀
仔豬先天性震抖又叫傳染性先天性震抖,俗稱“仔豬跳跳病”或“仔豬抖抖病”。出生20 d的仔豬易發(fā)此病,因痙攣而出現全身震顫,雙耳、被毛和尾開始發(fā)抖,站立不住,被迫躺臥;震顫減輕后,再次站立又出現新的癥狀。全身震顫程度不同,主要是頭部或頸部震顫,無法準確吸奶,后身不能站立,發(fā)展到全身肌肉有節(jié)奏性扭曲,后肢嚴重痙攣,呈跳躍運動狀態(tài)。病情輕者,雖全身震顫,但可運動,呼吸、脈博和體溫均沒有明顯變化。此病只是母豬傳給仔豬,仔豬之間不會相互傳播,病輕者幾個小時可自愈;病重者可持續(xù)數周,如果母乳充足,一般后期良好。
(二)防治措施
一是天麻50 g研成粉末,1頭仔豬1 d為7 g的量,用開水沖成糊狀喂服,每天3次,連服9次。二是用全蝎20 g、黨參25 g、黃芪25 g、地龍15 g、甘草5 g、當歸15 g研磨混勻,每頭仔豬每次服5 g,每天2~3次。三是母豬用鈣粉6 g(也可用蛋殼60 g炒黃碾細代替)、何首烏粉60 g,混合拌入精飼喂母豬,每日1劑,連服3次,同時增加動物性及綠葉多汁的飼料。
三、仔豬紅痢
(一)癥狀
仔豬紅痢又稱仔豬梭菌性腸炎或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是由C型或A型魏式梭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該病多發(fā)生于出生3天內的仔豬,仔豬拉稀,糞便呈灰色或灰綠色,很快變?yōu)榧t色糊狀,糞便中有壞死組織碎片和小氣泡,病程短,死亡率較高。
(二)病理變化
空腸黏膜紅腫,有出血性或壞死性炎癥,腸內物呈現紅褐色并有氣泡,腸壁黏膜下層、肌層或腸系膜有灰色小氣泡,腸系膜淋巴變腫并出血。
(三)防治措施
一是仔豬感染此病后,禁止喂乳,豬仔用瀉利寧、青霉素、鏈霉素調成糊狀,抹入仔豬舌根部。二是用上霉素、慶大霉素等預防,在母豬產前15 d或30 d肌肉注射紅痢菌苗10.0 mL。
四、新生仔豬衰弱病
(一)癥狀
在仔豬出生后,食欲差、發(fā)育不良,個頭比正常仔豬小,不活潑,精神萎靡,四肢無力,走路搖晃,嚴重時叨不住乳頭,無法吮吸乳汁?;疾r易患肺炎、下痢、感冒等疾病,有的很快死亡。
(二)防治措施
新生仔豬衰弱病無特效療法,主要是加強懷孕母豬的營養(yǎng)管理,增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飼料。要加強公豬母豬的管理,建立公豬母豬系譜卡片,隔斷近親繁殖,阻止配種過早,年齡大的公豬母豬要及時淘汰。
五、貧血病
(一)癥狀
患者仔豬表現為食欲不振,生長緩慢,精神沉郁,肌體消瘦、衰弱,不喜歡運動,拉稀或便秘等。
(二)防治措施
加強妊娠期和初乳期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增加富含蛋白質、青飼料、礦物質的飼料。在每噸飼料中添加硫酸亞鐵和硫酸銅各100~500 g,研成粉末拌勻喂豬。在仔豬圈舍中放一些紅黏土或干燥的紅土,讓其拱食。在仔豬出生后2~3 d補加鐵制劑。對發(fā)病仔豬用下列制劑進行治療:鐵鈷注射液、葡萄糖鐵鈷注射液、右旋糖酐鐵。
六、仔豬水腫病
(一)癥狀
該病發(fā)生于斷乳仔豬,生長快、膘情好的仔豬最常發(fā)病。發(fā)病較快的仔豬,發(fā)病突然,見不到任何反應就死亡;發(fā)病較慢的,開始表現為不食,精神沉郁,頭部、眼臉、肛門和頸部等出現水腫,嚴重時全身水腫,用指甲壓下留有痕跡。
(二)治療措施
用安維糖腹腔注射液注射防治,藥液溫度要與體溫相近。在治療時,增加青料,停止喂精料,讓仔豬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