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廷清
摘 ? 要:新時期人們對水稻的產量及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種植生產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農業(yè)生產的需求。為了促進種植結構調整,提高種植效益,闡述了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及推廣措施,其中包括選用優(yōu)良品種、施用有機肥、減少化肥農藥施用、綠色防控病蟲害、秸稈還田等方面內容,通過加強宣傳力度、建立示范基地、發(fā)揮技術骨干作用等推廣措施,促進我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革新進步,提升水稻品質及生產效率,進而推動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引領綠色發(fā)展,實現節(jié)本增效。
關鍵詞: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推廣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食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為滿足市場需求,應當進一步加強對于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和運用,提出更多新型高效綠色水稻種植方法,是目前水稻種植行業(yè)發(fā)展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之一。由于受到傳統技術以及思想理念等諸多因素影響,栽培水稻過程中仍舊遇到諸多阻力以及困難,因此需要加強對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的深入研究,通過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來提升水稻產量和品質。
1 ? 綠色水稻高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1.1 ? 基地和種子選擇
水稻的生產基地宜選用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空氣無污染、土壤肥沃且有機質含量高、歷年來較少發(fā)生病蟲害、地勢平坦的基地。同時,基地符合灌溉水純凈無污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產地的大氣、水質、土壤質量均符合綠色食品的相關要求。注意在常規(guī)水稻和綠色水稻間要設置隔離帶,避免綠色大米受到污染。
優(yōu)質水稻種子是提高稻米產量和質量的首要條件。在選擇種子時,應根據當地積溫等生態(tài)條件以及綠色食品水稻對品種的要求,選用熟期適宜、豐產性能好、綜合抗逆性強、適應本地生長的優(yōu)良水稻品種。另外,為了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和成活率,播種前需要對水稻種子進行曬種和藥劑浸種處理。
1.2 ? 減少化肥用量,施用有機肥
水稻綠色高質高產栽培所需肥料以施用有機肥為主,減少化肥用量。加大對秧床的培肥力度,必須做到在深翻耕地的基礎上,施精制有機肥400~600 kg/667 m2或農家肥1 500 kg/667 m2作基肥。如果秧苗后期出現脫肥情況,應追施1次無害化人畜糞尿提苗。一般情況下,水稻生長期間不進行施肥,但若在水稻生長后期發(fā)生脫肥落黃的情況,則可以追施腐熟餅肥25 kg/667 m2。通過減少化肥用量推行施用有機肥,使肥料產生最大效益,達到節(jié)肥、節(jié)藥和控污的目的,從而實現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1]。
1.3 ?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在水稻綠色高質高產栽培技術要求下,大力推廣施用高效低毒化肥、緩釋肥和控失肥等新型高效肥料,提高化肥和灌溉水的利用率,開展無公害綜合防治,并進行統防統治,合理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降低水稻生產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提升水稻種植效率和效益,保障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稻米品質的安全。
水稻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帶病雜草和植株,也可使用稻田養(yǎng)鴨的方式驅蟲。如果需要用到化學藥劑,則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的相關要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在水稻生長期盡可能少地使用有機合成農藥,優(yōu)先施用生物農藥[2]。二化螟在化蛹期具有抗逆性弱的特點,可在水稻播種前對稻田進行深翻耕,降低蟲源基數。在田間肥水管理上,利用“淺—干—濕”間歇灌溉技術,增加水稻抗稻曲病、稻瘟病、紋枯病的能力。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創(chuàng)造不利于稻曲病、稻瘟病、紋枯病發(fā)生的內在條件,做到控氮、增磷、補鉀,適當配施微肥,提高肥效,增強水稻抗逆性。使用生物農藥100億孢子/mL短穩(wěn)桿菌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30%的茚蟲威防治稻縱卷葉螟,12%的井岡苯醚甲防治水稻稻曲病、稻瘟病、紋枯病,使用20%的呋蟲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稻飛虱。其中,通過放鴨能夠有效防治稻飛虱危害,同時還能清除田間雜草,保護害蟲天敵,從而減輕蟲害。田間利用頻振燈誘殺稻縱卷葉螟。通過利用農業(yè)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技術,實現水稻的綠色穩(wěn)產、增產。
1.4 ? 水稻秸稈還田技術
水稻秸稈作為一種生物質資源,粉碎后還田對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水稻莖稈的纖維素含量較高,柔韌性強,秸稈不易粉碎且難降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提高秸稈還田的效率及質量,可以采取機械化還田模式,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會導致秸稈對農田營養(yǎng)供應造成損失,在某種程度上促使土壤的通透性得到提升,避免土壤固化問題,還有助于營養(yǎng)成分和土壤之間的相互融合。除此之外,秸稈還田能夠有效避免焚燒秸稈焚燒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污染,對于水稻生產環(huán)境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
2 ? 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的主要推廣措施
2.1 ? 加強宣傳力度
加強對綠色水稻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宣傳力度,促進無公害、綠色稻米的生產。在生產前,積極召開動員大會,對示范農戶進行登記,建立戶面積臺賬;生產過程中,全程對綠色水稻栽培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服務工作,保證綠色水稻的增產、穩(wěn)產。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宣傳,例如新聞媒體、廣告雜志、報紙等方法。同時,為了實現大范圍的推廣,需要在宣傳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針對于水稻高產高效技術加以宣傳,例如在科技領域加大水稻高產高效技術宣傳,重點宣傳高產高效水稻科技效益。在農業(yè)方面,應當重視宣傳水稻最終產量以及水稻品質,促使廣大農戶積極主動使用綠色高質高效水稻種植技術,進而提升產量以及提高水稻種植經濟效益。
2.2 ? 建立示范基地
近年來,我國綠色水稻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多地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了示范性基地,種植區(qū)逐步實現多樣化、規(guī)?;皹藴驶a。所謂標準化,就是在水稻栽培過程中要求施肥、種子統一安排,同時保障水稻實現有序健康以及規(guī)范化種植。另外,在綠色水稻種植的過程當中,需實現規(guī)模化種植,從而提高水稻種植效率。要逐步實現多樣化生產,開展一些其他副業(yè),例如在水稻種植的過程當中可以稻田養(yǎng)鴨、稻田養(yǎng)魚等,進而促使稻田價值得到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在水稻種植過程當中建立示范基地,能夠讓農民親眼看到示范區(qū)經濟效益,切實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促使農民樂于接受綠色水稻栽培技術,進而嘗試使用該技術。
2.3 ? 發(fā)揮技術骨干作用
抽調農機、植保、栽培等專業(yè)技術人員成立專家指導小組,綜合協調,加強服務,將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科學合理指導綠色水稻高質高效生產。為了確保技術服務到位,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制定專業(yè)技術操作流程,專業(yè)技術人員之間相互配合。②實行責任制,實時解決水稻栽培過程中遇到的難題。③改變以往較單一的集中培訓,以入戶指導與田間培訓相結合,進行多層次培訓,幫助農戶學習并掌握綠色栽培技術。④在不同的生產時期,及時編制操作性較強的作業(yè)生產指導資料,并發(fā)放到農戶手中,確保技術的普及性及利用率[3]。
3 ? 結語
綜上所述,水稻種植過程當中應當采用綠色高產高效水稻種植技術,提高水稻產量以及保障水稻的質量,進而提高農戶經濟效益,促使當地農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對實現我國國民經濟進一步發(fā)展以及保障農業(yè)進步都具有重大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 1 ] 戴建宏,王啟苗,袁邦友.有機水稻高產高效種植的關鍵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43-44.
[ 2 ] 孫桂琴.黃程寬.王見華.江西省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9(10):24-25.
[ 3 ] 王愛梅.水稻綠色增產攻關模式與配套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yè),2017(35):24-25.
(收稿日期: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