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安
摘 要: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學得如何,對于以后學習語文知識有著直接的影響。拼音是農村小學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小學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內容之一、再加上教學對象是剛入學的小朋友,受地方語言影響,這就使得拼音教學難上加難。如何把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教學手段使之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興趣,圓滿地解決好這個難題呢?我結合新教材的特點以及自己的教學反思,談一些體會。
關鍵詞:農村;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
前言
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基礎識字能力,確立良好的拼音認讀意識和漢語學習意識,為今后更加深層次的語文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在實際的漢語拼音教學過程中卻受到學生年齡認知水平和性格因素的限制,使得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并不理想。鑒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漢語拼音基礎知識的鞏固,適當增強拼音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對漢語拼音知識的探究學習興趣,同時豐富和拓展語文知識,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本文就農村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進行探究。
1農村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的特殊性
1.1學情
農村學生雖然經(jīng)過學前教育,但對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掌握不好,有好多學生只會寫拼音,拼讀方法也有所了解。背著書包高高興興來到學校,如果每天接觸的仍然是這些一成未變的東西,其內心的失望可以想象,也許慢慢地會覺得上學是一件索然無味的事。
1.2課程標準要求
學生的狀況如此,而新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關于漢語拼音的安排比較緊湊。它的每一篇漢語拼音課文不僅在教字母,而且把認識事物、養(yǎng)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融為一體。它改變以往陳舊的先教6個單韻母,再教聲母、韻母、音節(jié),最后教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編排體例,大膽地、有機地把這些知識逐步地揉合到一篇課文中,讓學生去觀察、比較、認識、分辨,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養(yǎng)成學習思考的習慣。綜合來看,所謂的特殊性體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已接觸過拼音,但僅僅停留在機械記憶這樣一種淺層次狀態(tài),抽讀不熟,音近、形近字母易混淆,拼讀方法的一些細節(jié)部分如三拼音、聲韻母分解、標調方法等都較生疏,書寫欠規(guī)范,拼寫困難。而學生對這些自我意識不足,洋洋自滿于“認識”,更不知道自己離課程標準的要求尚有較大距離。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正確把握學生實際和課標要求,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將初入學的好奇與興奮較好地延續(xù)到后續(xù)的教學活動中去,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圓滿地完成拼音教學的任務。
2農村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存在的問題
農村孩子學習條件差,學校教學資源匱乏,一直處于教師加課本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使用直觀生動的教具,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習這些單調、枯燥的拼音字母時產(chǎn)生了難度,也產(chǎn)生了厭倦情緒。老師只是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沒有想辦法幫助他們理解、記憶,這樣學的知識既不牢固,也不能運用。農村小學教師,大都是土生土長的當?shù)亟處?,年齡偏大,學歷低,他們自身的漢語拼音基礎也不是很好,讀音很不準,普通話水平不是很高,有時受方言的干擾,使得教學效果要大打折扣。農村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也不利于他們學習漢語拼音,因為農村大多數(shù)教師,尤其是除語文之外的其他科任教師,都是不習慣于用普通話教學,所以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到的一點拼音知識離開語文課堂就忘得一干二凈了?,F(xiàn)在農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見識面狹窄,課后無人輔導?;氐郊乙院笏佑|到的人又都是說地方方言的,所以家庭的教育與語文課堂嚴重脫節(jié)了!
3探究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中的對策
3.1采取情景再現(xiàn)的教學方法
第一個提高小學漢語拼音的對策便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就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及促進聯(lián)想的方法進行情景再現(xiàn)。老師可以根據(jù)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需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情境里增強對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讓學生在漢語拼音的整個過程中感受到作者洋溢的情感。諸如,教師可以采取編故事和講故事結合的形式,在聽故事中學習拼音進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進行分組后進行漢語拼音的學習,像小鹿著急找衣(i)服,(帶學生練讀i);通過聽故事的形式來感受“a、o、e、i、u、ü”的拼音??傊?,任課教師要在鼓勵學生進行漢語拼音的鍛煉,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描述拼音的能力,最終從內在提高學生們對漢語拼音的興趣與水平。
3.2老師采取多編兒歌的方式,有機融合拼音語法的教學
漢語拼音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版塊,也是加強小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的重要途徑,更是感悟遣詞造句、語言結構及韻律的基礎。小學生喜歡朗朗上口的兒歌與童謠,這也符合他們的心智發(fā)育特點。因此,在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加以聯(lián)想,將所學的漢語拼音轉變成身臨其境的具有真情實感的現(xiàn)實生活。比如,編排兒歌,像小u小u真討厭,小ü小ü真可愛,見到jqx趕快摘帽子,摘下帽子也讀ü。同時,老師要訓練學生音節(jié)拼讀的能力,讓學生經(jīng)常訓練來分清音節(jié)中的聲母和韻母,拼出正確的音節(jié),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漢語拼音的拼讀能力。學生的智力和思維能力的差異,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的興趣點不一樣,因而學習效果也不相同。老師在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體現(xiàn)出科學和激勵的中正評價,老師可以通過語言激勵、評價激勵及欣賞教育促使學生學習文化科學方面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激發(fā)學習動力起到較為關鍵的作用,從而間接地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漢語拼音具有很多益處。
3.3創(chuàng)設個性化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作為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對學生學習漢語拼音進行具有指導性的教育。我們就要采用不同形式來學習漢語拼音,讓學生通過拼音來推敲詞語含義進而把握段落含義并且學會概括文章的基本內容。根據(jù)每個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jié)h語拼音實踐訓練,用不同形式的訓練提高學生漢語拼音能力,主要是指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激勵。為了鞏固拼音的標調規(guī)則知識,老師可以讓學生上臺當小評委,并由其他同學說拼錯的理由。通過創(chuàng)建溫馨和諧的課堂氛圍,根據(jù)各個年級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情境教學并因材施教。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鍛煉口語、提高學生的漢語拼音能力并增強綜合素養(yǎng)。在教師和學生的努力下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讓小學生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語文漢語拼音學習的獨特魅力以及受到激勵后開發(fā)出更多的內在學習潛力,同時給學生營造出學習拼音的氛圍,讓學生能隨時見到拼音進而在多讀的過程中熟練地拼讀音節(jié)。
結束語
漢語拼音教學是學習語文的基本功,拼音學習的質量更是直接影響到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重視情感漢語拼音的教學,不僅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還能讓學生在情景再現(xiàn)的漢語拼音過程中淋淋盡致地感受作者情感的熏陶,從而能享受漢語拼音的樂趣并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馬紅玲.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J].教學研究,2017,(08):35.
[2]雷志春.淺議農村小學漢語拼音個性化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04):57-58.
[3]楊勤.漢語拼音教學的“趣”“樂”“巧”[J].廣西教育,201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