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麗拉·賽力克
哈薩克語是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言克普恰克語支語言,屬粘著語,形態(tài)變化十分豐富;而漢語是漢藏語系,屬詞根語。詞形上基本不發(fā)生變化,兩種語言差距較大。漢語句子中有補語,本身較為復雜,而哈薩克語句子中卻沒與其相對應的概念,所以哈薩克族學生學習漢語補語難點較多,偏誤也較多,甚至涉及到詞匯、語法、語用等各層面。
一、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
1.母語的干擾作用
哈薩克族民考民學生頭腦里的母語系統(tǒng)已經(jīng)固化,所以學習漢語補語時會有一定的和推動的影響,也有很多干擾的作用。由于哈薩克族學生們常用母語知識代替目的語,剛開始總是不大習慣的,從而自覺不覺的造成很多偏誤。主要的偏誤有以下幾點:
(1)遺漏偏誤
遺漏偏誤是由于在詞語或句子中遺漏了幾個成分導致的偏誤。由于受母語的影響,哈薩克族民考民學生常漏掉漢語補語句中的一些成分。漢語的趨向補語在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時是不能漏用的,改用趨向補語而漏用,這種現(xiàn)象在哈薩克族民考民學生學趨向補語過程中是很普遍的。比如:“你閉上嘴別說話?!闭f成“你閉嘴別說話。”。2)誤加偏誤
哈薩克語沒有補語,學生常用狀語對應表達漢語補語,由于常受母語的影響,常用狀語,造成誤加狀語的偏誤。如把:“孩子發(fā)燒起來?!闭f成“孩子很發(fā)燒起來?!?/p>
(2)錯序偏誤
漢語的次序在漢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哈薩克語是有豐富的形態(tài)變化的語言,次序較為靈活。所以往往受母語語序的影響,常把位置擺錯,如把“狗咬傷了孩子”說成“狗孩子咬傷了。”就是哈薩克族學生直接用哈薩克語的思維來說漢語造成了偏誤。
2.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
(1)接觸環(huán)境的影響
語言環(huán)境對語言的獲得是非常重要的,它會在學習第二語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說語言環(huán)境對掌握語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為語言的實際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大家都知道哈薩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征的民族,而且大部分聚居在新疆北部,只有部分在中小城鎮(zhèn)與其他民族雜居。由于哈薩克族聚居區(qū)的學生學習漢語主要靠在學校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或根本不用漢語。
(2)受西北話的影響
在些學生中的少部分跟其他民族雜居的哈薩克族民考民學生才有接觸漢語的條件,而且接觸到的漢語是西北話,所以有時會受西北話的影響產(chǎn)生偏誤,如把“說到”說成“說上”,“找到”說成“找上”。還受西北話中的“把字句”的影響。“把字句”動詞謂語不能是光桿動詞,常帶補語,但不是人和捕魚都可出現(xiàn)在“把字句”里,其后的補語也是有條件的。例如“我搬不動這些書”說成“我把這些書搬不動”。
二、解決補語偏誤的對策
針對我們學生學習漢語補語產(chǎn)生的偏誤的原因,我們提出以下幾個對策:
1.在教室里頭按照學生的情況強化訓練。從而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們總是很不重視訓練,老師們在班里也常講主要內(nèi)容,不太重視在課堂或在課外訓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不自覺的與母語對比,與母語相同的,學生掌握的較快。而不相同的,學生會感到困難,就會產(chǎn)生一種負遷移,對學習造成了干擾。
2.創(chuàng)造和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對學生們學習漢語起著重要的作用,光在課堂上是不會滿足學生的需要,我們可以看到在城市里和鄉(xiāng)村長大的學生們的差別,在城市有足夠的語言環(huán)境,那里學生的漢語很好,而鄉(xiāng)下沒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并次他們的漢語也很糟。
3.改變單調(diào)的訓練
我們的老師們大多數(shù)總是在班里頭訓練,很少外出組織課外活動。這樣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應該通過大量的交際性練習,使課堂教學交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