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永秀
摘 要:當下各地都在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的目的應該更多的為培養(yǎng)德智體全方位發(fā)展的學生而服務?,F(xiàn)階段的義務教育不應該以犧牲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活動為代價,因此,教育部近年也在積極推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大課間活動開展,這也是與素質教育模式下全面提升學生德智體發(fā)展相吻合的。文章即是在此大背景下,結合作者實踐情況,針對中學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困境與策略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中學體育;大課間活動;困境;策略
眾所周知,體育鍛煉的最終目的是強身健體,其強調的是運動,是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的鍛煉。而中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身體發(fā)育成長的黃金時期,在當下教育部門大力提倡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大背景下,中學體育老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從注重運動出發(fā),加強對學生的體育鍛煉。
大量的研究資料也表明,中學生每天應該至少保持在40分鐘以上的有氧體育鍛煉,才能保證其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成長所需,有效的體育鍛煉更是為中學生支撐起學習的重壓保駕護航的重要手段。但當下,在很多學校注重文化成績、忽視體育運動的錯誤風氣下,很多中學生的課間體育活動有點有名無實,令人擔憂。教育部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能保證“每天一小時陽光體育”,然而很多學校往往都變相地以文化課程侵占了這原本寶貴的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一切體育鍛煉都為文化課程讓路”的錯誤觀念在很多學校往往被當成理所當然,上午的大課間活動僅僅就是做個課間操,大部分中學生還沒活動開來,又要投入緊張的學習氛圍里去,尤其是初三畢業(yè)班的學生,可能連這僅有的課間操都被放棄掉了,爭分奪秒向文化課要分數(shù),長期沒有課間體育活動,學生缺乏鍛煉和調節(jié),大多數(shù)同學體質較差,幾年中學生活,學生中戴眼鏡的多了、肥胖的多了。大多數(shù)學生個頭長高了,抵抗力卻下降了,天冷感冒、天熱也感冒,平時學生也是這兒不舒服,那兒很難受,一學期下來,很難有不請病假的學生。
眼下初中學生普遍是00后,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庭對于孩子的安全問題相較于以往特別敏感,以前學校常見的體育項目如單雙杠等,現(xiàn)在也在逐漸退出中學體育的歷史舞臺,家長對于學生的過度保護、以及學業(yè)壓力較大、學校對體育活動的忽視等因素,都導致了初中生的大課間活動缺乏這一現(xiàn)實處境。反觀西方國家,社會上普遍對于體育好、運動能力強的人的“英雄崇拜”和良好的鍛煉氛圍,使得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而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形成了“刻板”的體育傳統(tǒng),強調學生在學習之余加強鍛煉,普遍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而我們國內的體育教師,一方面要大聲疾呼,“規(guī)范中學辦學行為”,放棄“只要文化課成績上線,體檢都能合格”的做法。另一方面要還給中學生一個豐富多彩的課間體育活動,讓孩子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眼下當務之急,是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應該將體育活動并入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堅定其基本課程的待遇不受歧視,且應該定期開展體育課程的教研活動。在有條件的學校,還應該安排專人負責和組織實施學生的大課間活動,對學生的大課間活動進行統(tǒng)一管理,定時評價。在大課間活動的內容編排上,應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娛樂性強和有趣的體育活動為主,可三五人一組相互競爭。如可以組織干洗臉、干梳頭、搓耳朵、轉脖子、扭腰、原地跳等活動。課間活動可安排運動量較大的活動,如踢毽子、跳繩、跳皮筋、打沙包、快走、慢跑、打籃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拳等活動。有些學校甚至抓住當前流行熱點,為增添課間操樂趣,為校園注入生機活力,選擇將《小蘋果》等流行歌曲改編成韻律操,融入學生大課間活動,在鍛煉師生體質的同時也極大地展示了學生風采。新課間操活潑的動作,讓學生們不再感到枯燥,不再覺得老土,這樣的體育教育遵循了教育的基本法則,讓快樂成為學習的一個部分。
當下,對于每天一小時”的體育大課間活動概念已逐漸被社會、學校認可和接受,但是對于體育鍛煉活動的時間,有的學校是分成兩段,上午和下午各一次“大課間”活動,而有的學校則主要放在下午時間。對于此次提出的要求,不少學校都忙著調整課表,甚至提前上課或者推遲放學,爭取能在上午調出25分鐘的活動時間。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中學體育老師應該聯(lián)合學校以“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為目標,全面提升體育教育質量,健全學生人格品質,深入推進學校體育工作評價制度,全面提升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為切實保證體育課時和鍛煉時間,各級各類學校要規(guī)范辦學行為,認真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開足、開齊體育課程,嚴禁擠占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各地和學校要定期開展以“走下網(wǎng)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為主題的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中小學要合理安排家庭“體育作業(yè)”,逐步形成家庭、學校、社區(qū)聯(lián)動的促進學生體育鍛煉機制。
總而言之,只有堅持搞好課間體育活動,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也才能培養(yǎng)出有用之材。此外,各學校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保險制度,學生一旦受傷,學校、家長就立刻通知醫(yī)院、保險部門進行及時處置,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需要綜合干預。
參考文獻
[1]梁國忠;;“實效”視角下中小學體育大課間存在問題及其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5年30期
[2]段有林;;淺析中學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影響因素[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