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芬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優(yōu)化和進一步深入,課堂中教學的效果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中課堂存在很多局限性,特別是現(xiàn)在很多課堂的中還會出現(xiàn)頻繁的低效率甚至是無效性的提問,難以在實踐過程中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優(yōu)化。因此,需要加強課堂的有效互動方式,從根源上來提升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師生之間有意義地進行互動是當下急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高效互動;教學策略
引言:對于高中階段的語文課堂,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運用怎樣的教學技巧實施教學,以什么樣的互動形式來提高課堂的活躍度,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起著重要意義。科學的教學方法會讓教師的教學效果更為突出,高效的互動方式和提問的方法也會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我們會在語文課堂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愿意舉手回答問題甚至是對問題本身不感興趣,導致在課堂真正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極低,課堂大多都是教師一個人滿堂灌輸,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沒有想象的好,教學的效果難以保證。
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普遍因素
(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師生共同參與的課堂氛圍,首先就是要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點提升上去。但是高中語文課堂上,很多學生對于語文有很多的不理解之處,總覺得它是一件很難掌握又很抽象的學科,包含了很多類型,比如詩歌、散文、文言文等等,所以,很難對于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產(chǎn)生興趣,有一種可望而不了及的無奈,認為該學科極其深奧難以掌握。
(二)無效性互動過多
學生對于課堂的掌握處理自身的因素以外,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也起著很大的客觀作用,現(xiàn)如今很多課堂中依然出現(xiàn)很多無效信息,低效率的互動方式也隨處可見,造成學生對課堂的信息量沒有太多的印象,往往是一堂課后,大家只是大概記住了學的內容,但是對于內容本身卻沒有實質的理解和運用。無效提問在課堂中讓教師很累也讓學生越來越疲乏,造成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二、加強課堂高效性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從興趣入手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對于一開始就對語文這一學科產(chǎn)生抵觸甚至懼怕的情緒,教師也應該多去鼓勵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到語文這一學科的樂趣,也挖掘學生在語文學科中的可塑之處。無論是詩詞還是散文,也不管是小說或者是戲劇,學生總會對某一類型的問題感興趣,那么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多去找相關的文體類型用以幫助學生在此建立信心,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當學生對語文這一科目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并在不斷的學習中認可自己的努力,覺得通過自身學習也可以輕松駕馭的時候,就可以去相應展開內容擴展更多的文體素材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和認識,并對學習的過程中加以引導,這樣長此以往不斷深入,理解力和自身的探索欲也會不斷上升。
(二)運用高效提問
作為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并運用,避免無效提問影響課堂的授課質量。加強有效的互動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知識的引導者和帶領著,不去喧賓奪主,更不是滿堂問,而是在恰當?shù)臅r機,運用有效的互動來營造一個高效的課堂氛圍[1],以下是關于課堂有效互動的幾點建議。
1.啟發(fā)式提問
提問的關鍵不是在于有沒有問問題,更重要的是在互動過程中是否讓學生得到經(jīng)驗和啟迪[2]。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善于啟發(fā)學生,使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表達,對于課堂內容有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在學習過后又獨立的思考過程這是尤為重要的。教師應該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引導學生自身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探究,而不是直接告訴其答案是什么,對于一個問題的提出,得到的結果應該是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不只是對課堂內容本身,在知識的拓展上也能夠給學生帶來巨大收益的。
2.情景式提問
語言的獨特魅力就在于它可以運用不同的聲調加之情感色彩來渲染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情景,那么對于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也是如此,教師應該多去運用情景式的提問來將學生帶入課堂內容的情景之中,讓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課堂內容的精彩,有代入感的提問也能夠促進學生理解課堂內容和教師所在傳達的思想感情,更加有利于學生去理解文章內容的深刻含義。例如在學習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情景式提問來引導學生去體會池塘里長滿了荷花,月色當空景色宜人的情景,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得以提升。
3.發(fā)散式提問
在一篇文章學習之前,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內容進行發(fā)散式提問,意在在學生在學習之前有接下來探索問題的懸念,提高對于學習課堂內容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雷雨》這一文章之前,教師可以請同學先帶著問題速度,例如就其文章的人物關系來說,可以提問學生周樸園和魯大海是怎樣的關系,他們對彼此的態(tài)度如何等等,用以發(fā)散學生們的思維,帶著問題去一探究竟并且通過發(fā)散式的提問方式也能夠營造一個積極的思考環(huán)境,促使學生們有目的學習。
4.提問后有評價
想要營造一個高效的互動氛圍,對于提問過后,無論學生有怎樣的表達,作為教師我們都應該給與反饋,而不是僅僅局限在是不是和對不對之間,對于學生給出的答案,在結合課堂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該給學生提出肯定和建議,幫助學生認識到更多的內容,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課堂內容沉悶壓抑,不理解學生在很多時候為什么對于看似簡單的問題都“置之不理”甚至“閉口不言”。其實我們應該更多地反思自己,是否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充分的信任,在互動的過程中是否尊重的他們的思考成果,正確地給出對方評價是切身理解和體會學生的思考過程。
結語:教無定法,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去思考和創(chuàng)新,總結好的經(jīng)驗,學習科學的方法并且因材施教,借助有效的互動和高效的提問方式來提升課堂的學習效果,我相信會使學生更加愿意參與課堂并且會越來越喜歡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金小汶.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淺探[J].現(xiàn)代語文,2015(12)
[2]閆鶴.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