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方
[原題展示]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年輕人拜訪一位前輩。一進門,他的頭不小心狠狠地撞到了門框上,他一邊不停地用手揉搓自己的腦袋,一邊恨恨地看了看那比他的身高略要低矮的門框。沒想到,出門迎接他的長輩恰好看到這一幕,意味深長地說道:“很痛吧!可是,這是你今天來訪問我的最大收獲?!?/p>
機動車駕駛有這么一條規(guī)定:換擋時禁止低頭看變速桿檔位。特別是在城市道路駕駛或高速行駛時,低頭看變速桿的檔位容易使方向跑偏,發(fā)生交通事故。
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選擇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dǎo)航]
多則材料作文的審題,關(guān)鍵在于尋找材料之間的相關(guān)聯(lián)的地方。材料一有多種解讀的可能性,如“關(guān)注細節(jié),避免遺憾”“年輕氣盛不可取,學(xué)會低頭有必要”“人生難免會碰到挫折”等;材料二可解讀為:開車時要抬頭,即使看變速桿檔位,也不能低頭,只有抬頭正視前方,才能安全駕駛,這里強調(diào)的是抬頭。但將兩個材料放到一起綜合理解,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二者的交叉點是關(guān)鍵詞“低頭”:年輕人走路只抬頭看前方,而不低頭避門框,導(dǎo)致撞頭,開車時抬頭看路,才會避免交通事故,而低頭看擋,則會導(dǎo)致交通事故。這就需要對“低頭”和“抬頭”進行辯證分析。
什么時候該低頭,什么時候該抬頭?俗話說的“抬頭看路,埋頭拉車”,就很形象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抬頭是為了認準前進的方向,低頭則是求學(xué)、做事時該有的謙虛謹慎、腳踏實地的態(tài)度。對這一認識,通過寫議論文可以加以探討,還可聯(lián)系自身經(jīng)歷來寫“低頭”的重要性,就可以寫記敘文了。
[批閱實錄]
低頭?抬頭?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抬頭的自信;“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這是低頭的嫵媚。人生之旅變幻莫測,時而平坦,時而崎嶇,抬頭與低頭,我們又該如何選擇?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站在新世紀的門口,我們回溯歷史,尋找答案……
低頭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游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钡诙温浒窈?,柳永揮筆寫下《鶴沖天》,美妙的詞句和音律征服了所有官家百姓,“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只是在第三次考試中,仁宗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再一次落榜,他低下頭,卻不沮喪,他轉(zhuǎn)向市井,深入到平民堆里。俗衣破袍包裹不住他閃亮的錐尖,粗茶淡飯掩蓋不了他滿腹的才華。那一低頭,使柳永成為第一個以畢生精力填詞的專業(yè)詞人,成就了他的文名,也成就了他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
無獨有偶,勾踐也是用十年的低頭換回了之后的輝煌。越國慘敗后,勾踐低下他高貴的頭顱,為吳王夫差御馬。那一低頭,也為抬頭埋下了伏筆。勾踐悉心管理越國,“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成功了。暫時的低頭,成就了勾踐的豐功偉績。
抬頭
如果瞿秋白的骨頭跟他的身體一樣柔弱,一被捕就招供認罪,那么歷史早就遺忘了他。瞿秋白以柔弱的身軀上演了一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英雄戲。被叛徒認出后,面對勸降,他高昂著頭不為所動。在獄中,他寫出了震驚中國的《多余的話》,將自己的靈魂仔仔細細地剖析一遍。行刑前,他盤腿席地而坐,高唱《國際歌》,奮力喊出“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不曾退縮分毫。他的坦蕩、硬骨頭令天地動容。
而在千年前,當垓下之歌響起時,項羽揮劍自盡,將生命結(jié)束在刀光劍影間。項羽永遠傲視著前方,至死都不肯低頭。
……
手握著歷史長河中一枚枚光彩照人的珍貝,我逐漸明白:低頭并沒有錯,大丈夫能屈才能伸,但低頭時要埋下抬頭的種子;抬頭也是必需的,勇往直前,才能彰顯生命的激情。抬頭與低頭都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們行走在人生旅途中,行走在抬頭與低頭間。
從材料中挖掘出低頭與抬頭,契合題意。但題目過于淺白,若改為“低頭抬頭兩相宜”之類,文學(xué)性則大大增強。
兩處引用,緊扣題目。
點題之后,運用歌詞巧妙過渡。
這個引用恰到好處地引出了論題,但《鶴沖天》的全文呈現(xiàn)則顯贅疣。
勾踐和后文中項羽的例子雖然有說服力,但這些老面孔的出現(xiàn)也反映了作者的素材積累不夠。
記敘文重細節(jié)描寫,若能對瞿秋白臨刑前的動作、神態(tài)進行描寫,可使文章增色。
既承認低頭,也肯定抬頭,顯出思辨色彩。
結(jié)論
這是一篇夾敘夾議的文章。其亮點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敘述事例時注意到了主次、詳略的安排;二是觀點具有思辨性,既提出“人生旅途中低頭與抬頭都不可缺少”的中心論點,更指出“有時,低頭是為抬頭做準備”,做到了觀點鮮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