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泉鳳
本人平時主要擔任低中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生寫作文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全班四十多個學生,只有4個學生不怕寫作文,占全班的8%,其余學生都怕寫、厭寫,最好別寫,寫作內(nèi)容空洞的學生占全班的10%,個別學生甚至不寫。我著急了,就調(diào)查了其他年級其他班級的學生,通過一個多月的調(diào)查,結果跟自己的班級差不多:多數(shù)學生大多怕寫作文。那為什么大多數(shù)學生怕寫作文呢?是教師的原因還是學生自身的原因?我思索,于是進行了一個學期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好多問題。
一、存在問題。
1、題材狹窄,構思呆板,立意陳舊,缺乏個性化。
在作文教學中,由于我們常給學生設置“雷區(qū)”告訴學生只能這樣,變“條條大道通羅馬”為“自古華山一條路”,牽制了學生活躍的思維,使本應該豐富多彩的充滿靈氣的作文變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滿大話空話套話的的應制之本。由于過分的規(guī)定了寫作套路,學生想說的內(nèi)容不能說,想寫的內(nèi)容不敢寫,于是抑制了他們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使他們的作文構思公式化、程式化、沒有新意。一位老師在教學生寫記敘文,就是教給學生公式化的方法:寫記敘文一定要先寫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這三要素,不可顛倒這三要素的順序。比如,寫到老師,很多同學就是寫老師暈倒在講臺上,夜晚備課、批作業(yè);寫媽媽,就是冒著大雨給“我”送雨傘,深夜“我”發(fā)高燒,背“我”到醫(yī)院。學生變成了制造作文的機器,“出來的產(chǎn)品”都是一個樣,哪有新鮮感?
2、學生懼怕、厭惡心理。
老師剛進教室,說:這節(jié)課我們來寫作文。學生就皺起眉頭,產(chǎn)生排斥了心理了,如果這時老師還是只管自己講,不顧及學生的心理變化,不調(diào)節(jié)當時的氣氛,那這節(jié)課盡管你講吐沫飛揚,但收效不大。學生特別是在剛學寫作文的時候,盡管他們寫得很短,語句并不通順,老師還是以鼓勵為主,表揚他(她)作文中的可取之處,讓學生對作文有興趣,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厭惡心理。
3、學生不愛看課外書,知識積累少。
現(xiàn)在的學生都是獨身子女條件特好,玩的電子產(chǎn)品上就很多,學習不自覺的學生就迷上了玩電腦游戲,還有現(xiàn)在電視里播放的動畫片特別精彩,這些現(xiàn)代信息的出現(xiàn),深深吸引了學生。還有家長一有空就玩游戲,很少陪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講故事。家長榜樣表率作用缺乏。學生久而久之不愛看課外書?知識積累就不多了。另外,好多小學應試教學的現(xiàn)象還存在,學生要做大量的課堂和回家作業(yè),哪有時間看課外書?這都是造成學生知識貧乏的原因。等要寫作文了,學生頭腦里根本沒有什么“貨”,叫他們怎么能寫出具體生動的文章?
4、學生感情漠然,失真失誠。
現(xiàn)在的學生基本上是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因此對某一景物或事物就不會產(chǎn)生喜怒哀樂的情感,寫作文時,文章內(nèi)容就很干巴。為了完成作業(yè),只好編造 一些事實。比如寫做好事,學生都是寫扶盲人過馬路,哪有那么多的盲人過馬路?不要說小學生,連高中生寫作文也缺乏真實性,1998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堅強,我追求的品質(zhì)》,好多學生寫了自己是個孤兒,是怎樣堅強地生活,還有父母重病在床,“我”是怎樣堅強地挺過來了,一調(diào)查,他們的父母都是好好的。2000年天津市作文題目《上學路上》;2002年高考作文《風雪救人》,好多學生寫的都是缺乏真實性。作文編造,內(nèi)容當然缺乏真情實感,不會得高分。高考的學生寫作文缺乏真實性,那就要求我們小學語文老師把握小學作文教學的訓練關,提倡學生要寫真情實感的作文。
5、想象不豐富,作文內(nèi)容空洞。
作文的想象與編造故事情節(jié)不并矛盾。為了能使文章更加生動、細膩,課本中的進行好多文章都進行了了想象,把這個物體比喻成什么什么??蓪W生學了大量的范文,就是不會使用想象。寫的作文就不生動,很平淡。
針對以上問題,我提了幾點建議。
二、提出建議。
1、立意要新異,使用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千人一面。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應盡力做到有自己的見解,切忌“人云亦云”,尤其是那些老生常談的話題,更應鼓勵他們多動腦筋,避同求異,力爭翻出新意,從與眾不同的方面展現(xiàn)時代風貌和生活氣息,提出別人沒有提出過的真知灼見?;蛟谀骋环矫嬗行碌陌l(fā)現(xiàn),如同登山一樣,能獨辟蹊徑,使文章別開生面。比如,我看到今年玉米長勢喜人,豐收在望,我換個角度,命了《玉米笑的露出了牙齒》的作文題目,學生感到新奇別致,趣味無窮,引起了寫作興趣,有景到人,拖物言志,挖掘了文章的主題。例如寫落葉,就應該指導學生多角度的立意,以贊揚她堅韌、樂觀的精神:“不要緊,我們明年再來就是了”;可表現(xiàn)她自由而喜悅的歡快心情,“終于得到了自由,笑嘻嘻地和故枝告別”;可以歌頌她的奉獻精神“落葉并非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培養(yǎng)興趣,幫助他們積累詞句。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原動力,動機是促進學生積極行動的主觀因數(shù)。每個星期要求每個學生上講臺講一個故事,講的故事不管長短,但一定要讓全班同學聽明白,并且每個星期評出誰的故事最精彩。這樣促使學生們?nèi)タ凑n外書,注重了知識的積累。在課堂內(nèi),當學到特好的課文時,我們師生共同欣賞文中的精詞妙句,并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去領略詞語的美,去體會句子的妙,并讓學生一一抄下來。課外,引導學生把平日自己做的有意義的事,以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那些感興趣的內(nèi)容用各種方法摘抄和記錄下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日積月累就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3、“體驗真”。——真實、真切的關注和感受。
我手寫我心,我口寫我心,反對說假話。葉圣陶先生說:“小學生練習作文之要求,性在理真情切而達意。”中年級的學生對事物有了較正確的感知,情感也豐富起來,而且有了抒發(fā)這種感受的要求。課堂素描也是創(chuàng)造情境,點燃孩子內(nèi)在情感之火的最佳訓練。我對此深有感觸,常常是一件偶發(fā)事件,就別出心裁地指導學生練筆。如:一只小鳥飛進了教室,書本說:原來它是被學生的讀書聲吸引過來的,它也想來學知識呢。最后我們是怎樣放生那只小鳥的。語文課變成了作文課。
4、模范課文寫法,趁熱打鐵,教師學法指導。
課文是最好的范文,著重引導學生揣摩、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技巧。有時要趁熱打鐵地讓孩子們進行仿寫,如學完《桂林山水》一課后,讓孩子們仿寫《我的家鄉(xiāng)》等。從而,達到孩子們吸取、借鑒他人長處的目的。
5、可采取多種想象,使文章思想深刻、主題鮮明、內(nèi)容具體想象。
作文的想象有:擴展想象、對比想象、假設想象、比擬想象,這些想象的正確使用,能使學生的習作錦上添花??磮D作文,看圖學文、學句、說話訓練,課文的擴寫和續(xù)寫這些都是擴張想象。對比想象很多,如上與下,內(nèi)與外,遠與近,現(xiàn)在與將來。《廬山的云霧》一文中,把云霧寫成千姿百態(tài),一會兒像……,一會兒像……。比擬想象,小學低年級很多課文運用了此類想象。
實踐證明,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非一日之功,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創(chuàng)新能力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但只要堅持以上幾個方面著手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訓練,貴在堅持,就能把學生從不良的寫作困境中解脫出來,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