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昶 閆正宇 譚夢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從西柏坡出發(fā),進京“趕考”,3月25日抵達北平,將香山作為進城第一站。從這時起到新中國成立,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香山工作、生活了181天。中共中央在香山雖然只有半年時間,但這里是我們黨領導解放戰(zhàn)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農(nóng)村轉(zhuǎn)向城市的重要標志,在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新中國迎來70華誕之際,香山革命紀念地8處革命舊址全部完成修繕和布展,共展出9495件展品;新落成的香山革命紀念館同時對公眾開放。9月17日,記者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謁了香山革命紀念地和香山革命紀念館。
初秋的香山公園,陽光燦爛,松柏蒼翠。記者沿著香山南麓的青石小道拾級而上,步道兩側(cè)金黃色的菊花腦、紫紅色的多花胡枝子散發(fā)的清香沁人心脾。走在川流不息的參觀人群中,記者心中豪情澎湃。
山坡上,花團錦簇中,指路石上鐫刻的“雙清別墅”四個鮮紅大字分外醒目。舉步而上,是一處幽靜的院落,院門上方匾額的“雙清別墅”四個大字挺拔溫潤。青山之下,松柏之間,一組院落建筑便是雙清別墅。房前一潭凈水映照天光明凈,六角紅亭矗立在水邊。1949年,這座紅亭就是毛澤東工作之余常來休憩的地方。
香山革命紀念地對公眾開放后,前來參觀的團體、個人絡繹不絕。很多人參觀后在留言簿上留下真摯的感言,盛贊老一輩革命領袖的豐功偉績。講解員告訴記者,僅開放第一天,留言簿就被寫滿了,前三天就用掉了近10本。翻開留言簿,記者看到了一位署名劉小光的參觀者寫下的一首詩:“香山革命紀念地,雙清別墅松柏翠;領袖進京來‘趕考’,人民出卷全答對?!?/p>
字里行間,道出了所有參觀者的心聲。
踐行“兩個務必”的典范
毛澤東工作和生活的居室是一個三聯(lián)套間,極其簡樸。中間是會客廳,在會客廳的墻上張掛著巨幅《中國解放區(qū)現(xiàn)勢圖》。講解員介紹說,這張圖是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制印的。圖中深紅色區(qū)域是解放區(qū),白色是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圖上的箭頭、圈點,顯示著當時敵我雙方軍事力量的部署,以及中共中央指揮作戰(zhàn)的方略。
在地圖的前面,擺放著一圈沙發(fā)。會客廳的東側(cè)是毛澤東的辦公室,寬大的辦公桌上擺放著老式電話、筆墨等辦公用品。辦公室的里側(cè)有一個小間,是小餐廳。會客廳的西側(cè)是毛澤東的臥室,一張寬大的木板床占據(jù)了多半間屋子。床邊的衣架上,掛著打著補丁的中山裝和襯褲,磨出洞的皮拖鞋放在床下。
講解員介紹,無論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毛澤東始終保持著艱苦奮斗的作風。進駐香山前夕,他向全黨發(fā)出“兩個務必”的號召,自己更是率先垂范。
在進駐香山前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备锩院蟮穆烦谈L,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從西柏坡出發(fā)前,毛澤東曾告誡身邊的警衛(wèi)員:“我們進城后還要建立新中國政府,很多人要在政府里當官。不管當多么大的官,做什么樣的工作,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革命工作,都需要努力奮斗??刹灰詾檫M城了,當官了,就不求上進了,不愿再過艱苦的生活了。那樣,就和李自成差不多了。”
講解員給記者講起了一段關于毛澤東睡覺用的木板床的故事。她說,毛主席不僅自己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還給衛(wèi)士們定下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凡是他用的東西不得隨意換新的,要換必須經(jīng)他批準。當毛澤東第一次走進雙清別墅自己的臥室時,便對身邊工作人員發(fā)了一通脾氣。原來,毛澤東對臥室那張彈簧床極不滿意。他看到這張床,高聲對工作人員說:“為什么要給我買這樣的床?這床比木板床得多花多少錢?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我不喜歡這個床?!?/p>
沒辦法,管理科的同志只好讓木匠現(xiàn)為毛澤東做了一張木板床,后來這張床被直接搬進了中南海。
說起毛澤東始終保持艱苦樸素作風的故事,講解員還為記者講述了這樣一段往事。1949年3月24日晚,從北平到涿縣迎接的北平市市長葉劍英等人向中央領導同志匯報第二天進城的具體安排。當匯報到原打算準備隆重的歡迎儀式時,毛澤東鄭重地說:“我們進城,千萬不要驚擾老百姓,聲勢不要搞得太大。我們進入北平,就是不做宣傳,全世界也會知道。沒必要花銀子搞儀式?!睔g迎儀式最后簡化為毛澤東等領導人在西苑機場閱兵,并會見各界代表和民主人士。
25日凌晨2點,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坐上向北平進發(fā)的專列。4小時后,列車到達清華園車站。毛澤東一行從清華園車站換乘汽車前往頤和園益壽堂休息。進入頤和園后,毛澤東發(fā)現(xiàn)偌大的公園空空蕩蕩,竟然沒有一個游人,就詢問工作人員怎么回事。原來,為保證首長安全,中央社會部把頤和園內(nèi)原來住的人都清出去了。毛澤東一語雙關地說:“水全排光了,魚還怎么活?”
3月25日晚上7點多,毛澤東等領導人從西苑機場閱兵結束后,返回頤和園益壽堂,宴請李濟深等20多位民主人士。
這一整天,毛澤東奔波忙碌。深夜時分,毛澤東等領導人到達駐地香山。眼看一天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就要順利結束,保衛(wèi)隊的同志們正要放松之際,剛下車的毛澤東卻發(fā)了火,他對跟上來的警衛(wèi)高富有說:“你們怎么搞的?我進城比蔣介石還厲害,搞得那么戒備森嚴!我們的戰(zhàn)士用槍對著人家,多么不好看!”周恩來也批評說:“我們是共產(chǎn)黨,怎么能怕群眾呢?”
原來,當時的西郊剛解放不久,盡管已經(jīng)基本肅清在這里盤踞已久的國民黨特務和美英間諜,有效打擊了特務們的刺殺暗害企圖,但為了保證首長們的絕對安全,保衛(wèi)人員根據(jù)規(guī)定,認真布置警衛(wèi)工作。從清華園車站到頤和園,再到西苑機場,最后到香山,戰(zhàn)士們一路荷槍實彈,以應對隨時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這些情況都被毛澤東注意到了,因此發(fā)了火。
這是中央領導同志進京的第一天。在這特殊的一天,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夙夜在公,寫下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進京“趕考”首日的優(yōu)秀答卷。
“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生動課堂
人們在雙清別墅和香山革命紀念館里都可見到一幅巨大的黑白照片:在六角紅亭旁,毛主席端坐在靠背椅上,上身微傾,一手持報,一手輕搭在膝蓋上,目光炯炯,神情自若。他手中的報紙上,“南京解放”四個大字十分醒目。而右側(cè)一則報道標題“千里江防轉(zhuǎn)眼粉碎,南京反動政權滅亡”清晰可見。
周恩來在談到香山時曾說:這是毛主席發(fā)布渡江作戰(zhàn)解放全中國命令的地方,要記著這個地方。
在香山腳下的香山革命紀念館里,斑駁的紀念章、獎章和渡江戰(zhàn)役期間使用的木船,又把記者帶回到那段驚心動魄、激蕩人心的歲月……
1949年4月1日,張治中等6人組成的南京和談代表團前往北平。當晚,中共代表周恩來等6人來到六國飯店看望南京和談代表,便宴款待代表團全體人員后,雙方代表即開始商談。至4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nèi)和平協(xié)定》(最后修正案)上簽字,國共和談破裂。1949年4月20日夜,中國人民解放軍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2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fā)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香山革命紀念館展廳內(nèi)展出的“渡江第一船”十分顯眼,講解員說,這艘船是從安徽和縣征集到的,是展廳內(nèi)最大的一件展陳物。渡江戰(zhàn)役打響后,當聽說人民解放軍要渡江解放全中國時,沿江一帶的老百姓都興奮不已,積極支援前線,尤其是漁民。他們主動將自家的漁船貢獻出來,并親自擔任船工,還積極為解放軍介紹長江行船的經(jīng)驗和方法,主動教指戰(zhàn)員練習游泳、劃船等技能。陳毅元帥曾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蹦敲矗山瓚?zhàn)役的勝利則是人民群眾用小船槳搖出來的。
展廳內(nèi)同時展出了“渡江第一船”錦旗,錦旗的一角就是在渡江過程中被炮彈擊穿,成為渡江戰(zhàn)役中軍民聯(lián)手抗敵的重要見證。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在毛主席、黨中央的英明指揮下,在人民群眾的無私無畏支持下,英勇的人民解放軍長江飛渡,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摧毀了敵人苦心經(jīng)營的長江防線。
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國民黨22年反動統(tǒng)治的滅亡。消息傳來,毛澤東揮毫寫下了著名的雄壯詩篇《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在香山革命紀念館,我們看到了一張“渡江戰(zhàn)役后全國各大城市解放時間表”。一個個耳熟能詳?shù)某鞘?,一個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時間,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全中國勢如破竹的英姿:
南京:1949年4月23日
上海:1949年5月27日
長沙:1949年8月4日
迪化(烏魯木齊):1949年9月25日
……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在雄壯的軍歌聲中,毛主席、黨中央指揮人民解放軍以泰山壓頂之勢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tǒng)治,讓新中國的光明把偉大的國土照亮。
光輝論著繪“大道”
即將誕生的新中國的國家政權是什么性質(zhì),政權內(nèi)部各階級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是怎樣的,當時在黨內(nèi)外不少人中還存在模糊認識。為了從理論上回答這些問題,同時也為了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28周年,1949年6月下旬,毛澤東發(fā)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標志著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基本形成,為新中國的建立和作為新中國臨時憲法的《共同綱領》的制定,奠定了理論和政策基礎。
在香山革命紀念館“進駐香山”展廳里,有一份珍貴的《人民日報》,這份報紙出版于1949年7月1日,上面刊載著毛澤東前一天剛剛撰寫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在一個透明的玻璃展柜中,122件不同版本的《論人民民主專政》擺滿整個環(huán)形展柜。講解員告訴記者,這篇文章從動議起草到公開發(fā)表,雖然只有短短幾天時間,背后卻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這篇8000字的文章,是毛澤東用兩天一夜一氣呵成的,于1949年6月30日由新華社發(fā)表。7月1日是中國共產(chǎn)黨28歲生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各大報紙頭版全文刊登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各民主黨派紛紛發(fā)來賀電,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28年華誕。
這一天,毛澤東如釋重負。晚上8點鐘,他與朱德、周恩來等一起,冒著大雨來到位于北平南城的先農(nóng)壇運動場,出席中共中央華北局、中共北平市委召開的“七一”紀念大會,帶領群眾高呼口號,興奮之情溢于言表。當晚8點45分起,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用45分鐘的時間播出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英播部的工作人員熬了個通宵,譯成英文,經(jīng)周恩來簽批,7月2日通過外宣渠道向全世界播發(fā)。
刊發(fā)當月,《論人民民主專政》單行本在全國印刷兩版共9萬冊,僅平津地區(qū)發(fā)行量就達4萬余冊。7月4日,劉少奇在莫斯科向斯大林報告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核心要義。當月,《論人民民主專政》單行本和英文版印刷發(fā)行,很快被搶購一空。這篇文章后來傳到世界各地,被譯成多國語言,在各國共產(chǎn)黨、工人黨人中廣為傳播。
在雙清別墅,講解員向記者講述了關于毛澤東寫作這篇文章的一些細節(jié)。據(jù)毛主席身邊衛(wèi)士馬尚志回憶:寫這篇文章時正值夏季,那時雙清別墅室內(nèi)沒有電扇,更沒有空調(diào),只能往地上灑水,把冰塊放在銅盆里擺在寫字臺下,手寫熱了,主席就把手按在寫字臺冰涼的大理石面上進行降溫。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主席用兩天一夜完成了這篇著作。
毛澤東在香山辦公居住共181天,沒有休息日,為新中國的建立日夜操勞。他先后起草了179封電報,撰寫了21篇重要文章、社論、新聞稿。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收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和政策的基礎。
中共中央在香山的181天,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推動人民解放戰(zhàn)爭取得全國性勝利的181天;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為新中國誕生構建“四梁八柱”、全面奠基的181天;更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向全國人民交上優(yōu)秀答卷的181天。
(責任編輯: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