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以建構立體多維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為目標,從學習空間、課程實踐活動、工作者的專業(yè)勝任力等角度呈現了學校層面的努力。針對學生個性心理,對課程安排、專題活動的開展、校園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等開展了具有可操作性、可借鑒性的工作。
【關鍵詞】生態(tài)系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16-0017-03
【作者簡介】朱焱,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南京,210019)校長,高級教師。
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認為個體發(fā)展嵌套于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huán)境系統(tǒng)之中,系統(tǒng)與個體相互作用影響著個體的發(fā)展。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影響其健康成長的因素不僅來自個人,還來自家庭、學校、社會。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角度去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正成為眾多學者的研究課題,也是學校教育實踐探索的方向。
成立于2003年的金陵中學河西分校,依托與傳承百年老校金陵中學的辦學傳統(tǒng),堅持“為一生奠基”的辦學理念,以“構建幸福教育,共創(chuàng)和諧校園”為辦學目標,實施“生活為源,生命為本”的育人模式。學校專注于“人”、專注于“舒展”、專注于“幸?!钡慕逃砟?,與積極心理學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向功能,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挖掘學生身上的積極品質。在這樣的理論背景和教育理念引領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視野不斷開闊,內容和方式也不斷豐富。學校重視校園的心理環(huán)境建設,關注師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指數,爭取家長和社會的支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實際需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逐漸形成了立體、多維、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構建舒展自由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位于南京市主城區(qū)的金陵中學河西分校校園大氣開闊,一年四季花繁葉茂,自然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通過對文化育人內涵、課程基地育人功效和模式轉型的研究,學校將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與學生的校園生活、精神成長、核心素養(yǎng)提升聯系起來,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引入學生喜歡的、貼近時代的課程資源,構建了科學與人文相互融通的育人模式。
“西河雅集”“書畫長廊”以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師生書畫藝術交流為主,通過文化浸潤提高師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養(yǎng)。對原有的創(chuàng)新實驗室進行改建、整合,建成可選擇、可動手、可猜想、可創(chuàng)意、個性化的“創(chuàng)想空間”,包括比特實驗室、機器人工作室、3D打印室、技能創(chuàng)造室、智慧教室等。設立在教學樓下的“樂聆”“樂健”“樂奕”園地,讓師生在課余時間自由地暢聽、運動,在棋盤上對弈。改造一新的田徑場和體育館成了師生的最愛,舞蹈房、健身房、棋類教室、籃球場、乒乓球室拓展了學生和教師的活動空間,提升環(huán)境文化的熏陶功能。
學校努力創(chuàng)設自然、人文、科學一體的育人環(huán)境,小到窨井蓋上的創(chuàng)意繪畫、自由生長在噴泉邊的碩果累累的柿子樹,大到高端先進的創(chuàng)想空間、舒心健體的“三樂”園地,處處都體現著對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滿足他們成長的需求和愿望,使學生處于快樂、幸福的狀態(tài)。
二、以豐富的活動體驗,提供認知自我、認知世界的多元途徑
金陵中學河西分校校園涵蓋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國際部,學生學段多、年齡跨度大,心理特征表現和認知水平差異也比較明顯。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幸福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個體可以實現自我,能夠應對壓力,學習、工作富有成效,有能力做出貢獻。基于以上認識,為了滿足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個性發(fā)展,學校以活動為依托,為學生提供了認知自我、認知世界的多種體驗途徑。
小學部活動包括:一年級新生入學儀式,帶領一年級新生盡快融入新的環(huán)境;二年級“精靈秀”活動,為學生、教師、家長提供一個全方位展示自我的平臺,拉近家校關系和親子關系;三年級綠色十歲集體生日禮,學生用腳步丈量南京的歷史,在活動中培養(yǎng)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以及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四年級綜合實踐課程,學生走向田間地頭,感知大自然的神奇,體驗收獲的快樂;五年級“珍愛生命,防危自救”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安全防范意識,提升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技能;六年級畢業(yè)典禮,學生夜宿魚嘴公園,一起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奧秘。
除此之外,“快樂星期六”更是小學部的一大特色,有50多門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自愿參加。
中學部的活動包括:3月的校園生活原創(chuàng)心理漫畫大賽;4月的個性T恤秀大賽;5月的“心理健康月活動”,9月的給家長寫一封信;10月的“當一天孕婦”生命體驗;11—12月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才藝展示。自2006年以來,學校每學年都會開展一次為期一個月的全校性心理健康活動,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惠及人員眾多。另外,中學部還有近40門選修課和20多個學生社團。
豐富多樣的活動為不同學段學生的自主成長與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極大地滿足了學生舒展生長、多元發(fā)展的需求。
三、打造專業(yè)的師資隊伍,提升教師的專業(yè)勝任力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依靠全校每一位教育者,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是尤為重要的。學校一方面定期開展對全體教師的培訓,邀請專家指導,開展教師沙龍、戶外拓展等活動。另一方面,每年推薦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yè)培訓,提升教師心理輔導的能力。目前,學校有2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均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和南京市心理咨詢員資格,另有100多名教師持有南京市心理健康教師資格證。
四、關注學生個體心理,適時進行引領援助
處于青春期或即將進入青春期的中小學生,由于學習壓力不斷加大,難免會出現各種心理困惑和沖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內心的困惑是學校心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1.在課程表中落實心理課。
學校從建校開始就將心理課排上課表。八年級、高一年級的心理課是必修課,其他年級以選修課、心理主題班會課的形式開展。心理課緊緊圍繞學生成長和發(fā)展中最關心的問題展開,包括認識自我、人際交往、情緒調適、環(huán)境適應、青春期心理等內容。
2.多種形式助力學生解決切身問題。
每學期學校都會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針對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在各年級開設系列專題講座,如:面向起始年級開設“適應新環(huán)境”主題講座;分別面向初中男女生開設“青春期心理保健”專題講座;面向畢業(yè)年級開設“考前心理調適”系列講座。另外,還面向家長組織心理沙龍,如“我與孩子一起成長”“對話青春期”“如何助力孩子迎接中高考”等。
3.建立完善的校園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為了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學生可能出現的危機情況,學校建立了完善的校園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制定危機預警措施、應急措施、維護措施。通過教師培訓會,使全體教師知曉危機干預的重要性及具體做法;為起始年級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每學期召開班級心理信息員培訓會,組織學生填寫《班級心理晴雨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對有中重度心理問題和障礙的學生及時轉介上級專業(yè)機構,并跟蹤回訪。
4.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個別心理輔導。
為了及時幫助個別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學校多年來堅持多層次地開展工作:建立學生成長導師制,每個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安排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和有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兼職教師在學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值班,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尋求幫助,還可以通過寫信或打電話的方式進行心理咨詢。
【參考文獻】
[1]谷禹,王玲,秦金亮.布朗芬布倫納從襁褓走向成熟的人類發(fā)展觀[J].心理學探新,2012,32(2):104-109.
[2]李敏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視角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舉措[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3):43-44.
[3]邊玉芳,吳洪健,張玲玲.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6):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