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姜米樂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這是詩人杜牧眼中的秦淮河,美輪美奐,讓人神往。這次,我來到南京,終于可以一睹秦淮河的芳容了。
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時期,因為祭奉的是孔夫子,所以得名。來到大門口,“古秦淮”這三個雖小卻剛勁有力的字映入眼簾。遠遠我就聽到了人群的嘈雜聲和商鋪的吆喝聲,熱鬧非凡。游人們在燈籠長廊下觀賞著燈火輝煌的傳統(tǒng)建筑夜景,流連忘返。漫步于古色古香的街道,兩旁都是琳瑯滿目的商鋪,有讓人垂涎三尺的小吃,有巧奪天工的手工藝品,有五彩繽紛的絲綢衣物……令人目不暇接。但讓我這枚“吃貨”最難忘的還是這里的小吃:現(xiàn)做現(xiàn)賣的紅糖糍粑,可以拿著吸管吸的蟹黃湯包,鮮美的鴨血粉絲湯……這下可以大飽口福啦!
天漸漸黑了,絢爛的燈光讓夜色中的夫子廟顯得更加神秘。突然人群都向一處地方靠攏,我不禁好奇起來,也跟著跑過去。原來這就是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河水如一條藍綢帶,在兩岸燈光的輝映下,波光粼粼,美麗極了。水中的秦淮畫舫張燈結彩,水景相融,便有了景物與燈光互動的優(yōu)美意境。河的南岸有一塊照壁,燈光映照著一幅“雙龍戲珠”圖,兩條龍交織在一起,色彩絢麗,栩栩如生,世世代代守護著河兩岸的人民。
登上畫舫,耳邊只剩下呼呼的風聲,伴隨著璀璨的燈光,船行過橋洞,依稀可見橋墩似乎有些斑駁陸離,但依然挺立。船行駛在河中,還真有點兒魂牽夢繞的感覺呢,難怪朱自清先生在此寫下了傳世佳作《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漸漸地,船行至白鷺洲公園,周圍的樹木多了起來,據(jù)說這是明朝皇帝朱元璋賞賜給開國大將徐達的一座花園。真不愧是皇帝的賞賜,粉妝玉砌,柳碧水清;夏可避暑,冬可驅寒,宛如人間天堂。
船行過“李香君故居”,我不禁想起古代文人筆下的“秦淮八艷”,她們知書達理,能歌善舞,雖流落至此,卻堅貞不渝,留下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
不知不覺,月亮已當空,美妙的夫子廟之旅結束了,真是意猶未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