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竹
紀委暗訪一直給人嚴肅而神秘的感覺。因為不打招呼、不做預先安排,未知數(shù)也會更多。近日,記者就在采訪過程中聽到了一件暗訪時遇到的“奇葩事”。
某鄉(xiāng)鎮(zhèn)政務中心大廳公務人員工作時間作風散漫,對領導的三令五申置若罔聞,如何加強管理,中心主任很是頭疼。
這些大多是剛出校門的年輕人,早上九點先到單位打卡,然后再慢悠悠地出去吃早飯,一來一回起碼耽誤半個小時;還有的工作人員一到空閑時候就自行離開,請同事“打掩護”。中心主任看不下去,便多次向縣紀委反映。
暗訪當天,紀委一行人秘密出發(fā)了。到了之后,里面的景象卻讓他們始料不及:各窗口工作人員一個不少,工作開展井然有序。別說沒有散漫的典型,就這工作狀況,把他們當成先進表揚也不為過。見此狀況,大家有些納悶。
“一定是有人通風報信”,回去的路上大家如此推測,可這個人是誰呢?
事情的水落石出是在一個月以后。在另一次暗訪過程中有人說漏了嘴:當時通風報信的人就是中心主任自己。這邊他剛剛向紀委反映情況,那邊就告訴下屬們,紀委暗訪組要來了,你們這兩天最好老實一點,被抓住了可是要受處分的。
“既然有心包庇,那為何還要去費心思舉報呢?”記者問。
原來這個主任害怕紀委抓出典型來后,自己也要負連帶責任。他的小算盤是,用紀委監(jiān)督的力量震懾一下下屬,讓他們以后工作積極點。
主任的心愿實現(xiàn)了。大廳的工作人員在見識了紀委暗訪的陣勢之后,工作作風有了很大的改進。但這樣,真的合適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