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城的城君
芬蘭人的“內(nèi)向”“社恐”在歐洲出了名,他們獨特的等公交方式更是聞名世界。無論晴天、雨天還是雪天,只要和陌生人在一起等公交,距離必須拉開1米以上。
只要陌生人靠近一步,芬蘭人會條件反射地退后三步。這個國家設(shè)計的戶外椅,都充分考慮“社恐”的剛需。不僅是單人的,連朝向都不同,渾身上下寫滿了“歲月靜好,請勿打擾”。
每到冬季,不得不跟一群人擠在室內(nèi),也是“社恐”人群最無奈的時刻。1/3的芬蘭國土在北極圈內(nèi),冬季從11月延續(xù)到次年三四月。在漫長的冬季里,不想跟人擠在屋子里的芬蘭人,會去冰面上尋找個人空間:冰釣。乍眼望去,這種冬季活動讓人摸不著北。
走到一大片冰凍的水面上,周圍除了茫茫的白色,什么都沒有。只要冰層厚度超過5厘米,你就可以放心拿出手鉆,在冰上鑿個洞。用一把篩子清理洞邊的碎冰,把魚餌小心地浸到鑿開的洞里,坐在那里等著,或者躺著。太陽把你的影子拉長又縮短,好幾個小時就過去了。
沒有一種冬季活動能比冰釣更滿足“社恐”人群的內(nèi)心需求:端著一杯熱咖啡,耐心地等待魚兒的靠近,等待驚喜的到來。你的頭腦出乎意料地放空,清理紛擾世界的壓力,從寂靜天地間重新充電,在獨處中完成自我的對話。一場冰釣,就像一次冥想。
這活動還可抵擋不必要的社會壓力。如果你宅在被窩里看劇,爹媽肯定會說你懶你宅,但去冰釣就不一樣,你可以美其名曰“親近自然”。萬一半路遇到熟人不想寒暄,你只要提起冰鉆,徑直往冰面的另一邊走去,連借口都不用找,別人就心領(lǐng)神會:你想換個能釣到魚的地方。
冰釣,據(jù)說是芬蘭人發(fā)明的,他們有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優(yōu)勢。這里素有“千湖之國”的美譽,擁有超過18萬座湖泊和漫長的海岸線。常見的魚類有20多種,包括歐洲鱸魚、紅點鮭、虹鱒、梭魚等。加上芬蘭的水域是世界上最純凈的,無論在哪里都可以冰釣。
冰湖里打一桶水就可以煮魚湯,隨便撿個棍子穿上就是烤魚大餐。哪怕身在首都赫爾辛基這樣的大城市,往郊區(qū)走個二三十分鐘,你就能找到一塊屬于你的冰面。
偷偷告訴你,冰釣的成功概率挺高的。雖然冰面上冰凍靜止,水深處卻充滿活力。魚兒們在長期冰封的冬季缺少食物,看到魚餌很容易上鉤。
芬蘭冬天有不少冰釣比賽,連小朋友都能參加。但是到了夏天,連個冰湖都找不到的季節(jié),芬蘭人依然對冰釣?zāi)钅畈煌忱掀拧G手機(jī)、彈空氣吉他都有比賽,為什么不能有夏天版冰釣比賽呢?
沒有冰,不要緊,芬蘭人想到了白得像冰的泡沫板。兩米見方的泡沫板上,鉆一個圓洞,曬著太陽,喝口啤酒,繼續(xù)等魚上鉤。據(jù)說,只要你贏了,就是“世界冰釣冠軍(備注:夏天版)”,以后簡歷上又可增添光彩的一筆。
圣誕夜圣誕老人又會從芬蘭出發(fā),騎著馴鹿車去到世界各地派禮物。以前總好奇為什么圣誕老人要住在芬蘭,那樣的話,寄個快遞得有多貴呀!
后來想想圣誕老人估計也是“社恐”吧,住在偏遠(yuǎn)的地方,一年出門一趟,看似冷漠遠(yuǎn)離人群,卻關(guān)心全世界小朋友的愿望,實際上是個熱心腸。
與其說芬蘭人“社恐”,不如說他們更懂得距離的藝術(shù),享受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魚愿上鉤就上鉤,話愿意說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