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碧英
當前低年級識字教學普遍存在著如下現象:重識字輕寫字,一味貪多,忽視寫字的指導與訓練,導致學生的錯別字與日俱增,書寫每況愈下;重內容輕識字,回避識字寫字而大談文本閱讀,導致學生讀通順都成問題,可謂是舍本逐末;重字理輕過程,大談字理依據,忽視低年級學生識字規(guī)律,導致學生對識字毫無興趣。識字應與快樂相隨,在教學中,教師應讓漢字活起來。
一、創(chuàng)設情境,快樂識字
情境識字從感受形象開始,以情激情,符合兒童思維的特點。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更應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飽滿熱情。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采用簡筆畫、多媒體等引進圖像、動畫,讓課堂動起來。如教學“哭”字時,學生比較容易漏寫一點,用簡筆畫畫出哭的圖,教師指出“哭”上的兩個口表示眼睛,一點表示眼淚。這樣的識記多么富有情趣!這樣學生再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
二、游戲娛樂,玩中識字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以玩耍為主的幼兒園踏入校門,他們活潑好動、充滿童趣,但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因此教師應盡可能通過游戲、表演、操作、動手模擬等活動,讓他們的眼、耳、腦、手、口等一起“動”起來,以“動”激活識字教學。如教學“打、拍、拔”“跑、跳、踢”等字時,可以讓學生相應地做這些動作,下課后,還可把學生帶到操場上,一起玩一玩。當學生在操場上盡情歡跳時,教師可提醒他們“打球”的“打”、“拍皮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那“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
三、滲透字理,深度識字
字理是古老的漢字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識字教學中,巧妙地滲透一些字理知識,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有助于增強識字的趣味性,提高識字效率。因而,巧妙地利用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輔以故事、兒歌等,讓學生在繁重的識字任務中快樂地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何樂而不為?如人靠在木頭上是“休”,兩人一前一后是“從”,三人成群叫“眾”……如此的會意字,本身就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再如教學《靜夜思》中的“思”字:
師:題目中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情感?
生:思。
師:怎么記這個字?
生:上面是一個“田”,下面是“心”,詩人的心思在田野。
師:哪里的田野呢?
生:肯定是家鄉(xiāng)的??!
師:僅僅是思念家鄉(xiāng)的田野嗎?
生:還有田野里的莊稼。
生:可能還有在田野上勞動的爸爸媽媽呢……
師:是啊,家鄉(xiāng)的一切都讓詩人那么牽掛、思念。你能理解題目的意思嗎?
通過適當的字理滲透,學生由字及情,發(fā)揮想象、移情等思維特質,使?jié)h字有了根。
四、形象比擬,想象識字
漢字美如圖畫,具有形象性。故在指導學生識字寫字時,用上比喻、擬人等富有想象的手段,會為識字寫字增添無窮的樂趣。如運用打比方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筆畫的特征:橫像扁擔、撇如劍。再如指導書寫“川”字時,指出第一筆是豎撇,就像一條瀑布傾瀉而下,再向前流去。
同樣,運用擬人的方法,編一些識字故事,更讓學生的識字興趣盎然。如指導寫“李、梨、桃”三個字時,由于“木”字所處的位置不同,其形態(tài)也有所不同:“李”字的“木”豎短,“梨”字的“木”豎長,“桃”字的“木”捺筆變?yōu)辄c。為此,指導學生書寫時,我拿起粉筆,寫出“木”不變的情況下“李、梨、桃”三個字,學生們紛紛否定了。接著,再因勢利導,請學生代替 “木”字說說該怎么變。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我要給‘兆’讓位置,所以我‘木’的捺要變成點?!睅熞娍p插針補充:“漢字都懂得謙讓,那么我們同學之間更要學會謙讓呀!”大家哈哈大笑,點頭稱是。
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和活動范圍,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使學生積極地快樂地高效識字。
(作者單位:福建建甌市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