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
浦市鎮(zhèn)自明清以來,便是湘西北的商貿中心,位列湘西四大名鎮(zhèn)之首。但恕我孤陋寡聞,第一次聽說浦市鎮(zhèn)還是在沈從文的散文集《湘西散記》中。趕尸、下蠱、落洞的故事,在其他地方,只是遠在天邊的奇談異聞,但卻是湘西人口頭流傳的鄰家俗事。這一次,追尋沈從文的足跡,我們走進武陵山脈腹地瀘溪縣浦市鎮(zhèn),尋找定格巫儺文化表情的儺面師。
劉明生是湘西屈指可數的儺面師。他家堂屋的地上擺滿了長短不一的木料。每一塊木料的一端都鑿出神態(tài)各異的人相:有的是兇神惡煞的金剛,有的是戴著高帽的無常,有的則只鑿出半邊臉而辨不出是何方神圣——這些便是劉明生雕琢的儺戲面具,在昏暗的光線下詭異異常。
湘西沅水流域,自古以來便是漢族、苗族、土家族三族混居之地。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因而各種風俗得以保存,巫儺文化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劉明生第一次做儺面是在1977年秋天。那時的劉明生還只是浦市瓷廠的一名美工。這一年,因為湘西開始興修廟宇道觀,浦市瓷廠一下子接到了大量訂單。原本做瓷器的劉明生也被臨時調配到塑雕像的新項目上來。瓷廠請來了專門塑羅漢的民間藝人王子軍——他雕的羅漢,每一尊都維妙維俏。這讓劉明生第一次領略到傳統造像藝術之美。
終于,劉明生開始“手癢”——一個通宵的奮戰(zhàn),一尊羅漢誕生。這是劉明生第一次造像,雖然造得很糙,卻把握住了羅漢神韻。王子軍找到了知音,當即收劉明生為徒。
劉明生悟性高,在浦市瓷廠造像一做就是8年,直到師傅已經沒什么可教。1985年夏天,35歲的劉明生出師,他挑著開像的家伙,開始當游方木匠。巫儺文化在湘西像種田、吃飯一樣平常,造像是極好的一門營生。游方時,劉志明逢觀必進、逢廟必住,就連見到土地廟,都要停下來研究土地公公的表情。
那時,劉明生挑著工具箱來到浦市西北百里外的白羊溪鄉(xiāng)。因為他接到了當地奇峰寺的訂單。奇峰寺的“造像總監(jiān)”是一位年過古稀的雕刻師湯明澤。看到年輕的劉明生也來造像,老人問:“雕菩薩,你可知人體比例?”劉明生用行話回答:“站七坐五盤三半。”
湯師傅看孺子可教,當即出了考題:黃靈官,左手握九節(jié)鞭,右手擒拿烏龍,腳踏風火輪,甚是勇猛。出完考題后湯師傅就走開了,只留劉明生孤單一人琢磨。還好自己經歷了師門8年的歷練,又有多次在寺廟觀摩神像的經驗,更有多年的美術功底加持,劉明生先拿出紙按湯師傅描述的樣子勾勒出黃靈官形象后,就開始用刀斧造像。盛夏時節(jié),古寺無水、無電,也無現代化設備,全憑手鋸、斧頭、鑿子來雕黃靈官,一雕就是半個月。
當黃靈官雕成時,所有人都贊不絕口,唯有湯師傅在一旁默不作聲。待人群散去后,湯師傅指著雕像對劉明生說:“你雕的黃靈官勇猛非凡,但你有沒想過,黃靈官為什么要這么勇猛?”這個問題把劉明生問住了,以往他造像時,形神兼?zhèn)涫亲罡咦非?。但至于什么神像為什么長那樣,從沒考慮過??吹絼⒚魃鷣砹伺d趣,湯師傅又問:“黃靈官雕好后,你可知道如何開光?開光要念什么咒語你可清楚……”
這時劉明生才回過神來,原來湯師傅是想收自己為徒,讓他雕黃靈官只是對他入師門的考驗而已,當即下跪磕頭拜師。湯師傅是“高手”——佛道兩教的掌故、巫儺背后的隱秘無所不知,就連寫詩填詞、篆刻繪畫也信手拈來。
于是兩人白天開像雕刻做工友,晚上授業(yè)解惑做師徒。
“我做‘鬼臉殼’(湘西人對儺面具的俗稱)的手藝就是從湯師傅那里學來的。湯師傅說做鬼臉殼只有核心弟子才會傳授,我能學成這門手藝是機緣巧合?!?/p>
講完自己的故事,劉明生從堂屋里搬出一塊已經雕出模糊人臉的木料開始演示如何制作儺面。
“儺面的木料沒有太多講究,一般是就地取材?!眲⒚魃衙婢叽峙髟诎赴迳瞎潭ê?,拎出工具箱,將鋸子、斧頭等大件擺在地上;刨子、錘子、斧頭等中號工具放在案板邊遠一點的地方;圓鑿、方鑿、油刷、調色板等小件則放在右手邊。
“你姓雷,我今天就雕一個雷公吧!”說著劉明生就拿起筆刷在木質粗坯上畫起來。刷刷幾筆,木坯上就出現一幅似人似鳥的形象。而后,他左手握鑿,右手掄鐵錘。手起錘落,木屑橫飛。幾分鐘工夫,地上木屑散落一地,木坯上雷公臉也逐漸從平面變?yōu)榱Ⅲw。最后錘子落在雷公的眼睛上,只聽兩聲輕脆的聲響,雷公的兩只眼睛終于洞穿了。這時,劉明生拂去雷公臉上的木屑,把儺面貼在臉上。一瞬間,他便從和藹風趣的老者成了兇神惡煞的雷公。
雷公臉雕好后,劉明生從屋里端出一個搪瓷臉盆,把地上的木屑都放進臉盆中生起一盆火。待臉盆中生起青煙時,劉明生把剛雕好的儺面湊到青煙上?!坝脽熝拖裱D肉一樣,一是為了讓儺面防腐,二是讓儺面看起來更有生氣?!笨玖耸昼?,看儺面里外都熏得泛黃后,劉明生這才把儺面擺在案板上冷卻。
這時,劉明生也沒閑著,他端起案板上的調色板,不緊不慢地調色。調好色,他拿起儺面,就像京劇演員畫臉譜一般給雷公“化妝”。上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先涂上一層底漆,待底漆干了后,再往上加一層……因而僅給儺面上色這一道工序,有時就要持續(xù)兩三個月。好在儺面顏色往往都比較單一,有些儺面,像是牛頭馬面、無常等往往都不用上色,只需要刷幾層桐油就完工了。刷完漆、上完油,裝上供佩戴用的帶子,儺面的制作就完成了。
如果是普通的木匠,在這個階段,作品已經完工。但是對儺面師來說,儺面卻還不能“出廠”。因為儺面是溝通人神的道具,要出現在儺祭儀式上,還缺最后的流程——開光。其實,不僅僅是儺面,在湘西,任何神像都需要開光。而且開光時,不同的神像開光還需要念不同的咒語。
雷公面具成型,劉明生站起來,拿著儺面走進另一間房間。這是劉明生的儺面陳列室,羅列了六七十件儺面。有牛頭馬面、小鬼判官、黑白無常、十二生肖、三十六天罡,也有雷公電母風神,還有地藏王菩薩和十八羅漢……佛家、道家神像皆有,苗、土家巫術人物也不缺——走進這房間,就如同走進了一個眾神集聚的世界。
劉明生站在儺面墻邊,每拿起一個儺面時都滔滔不絕。儺戲是人類祖先自然崇拜的殘留,也是先輩生活場景的再現。儺戲最開始只是一種人類取悅神靈的儀式,后來慢慢演化成娛神娛己的活動。年過花甲的劉明生則將儺戲從娛神到娛人的趨勢體現得淋漓盡致:他集聚了一幫巫儺“發(fā)燒友”組建了一個儺戲班子,逢年過節(jié)就到湘西各地演儺戲。
“我不知道我會影響多少人對儺戲感興趣,但起碼我影響了我的家人,我孫女在我的影響下學了民俗藝術專業(yè),她對我這個儺面師爺爺引以為傲。這對一個儺面師來說,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