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
“老師”在此處沒有特別含義,約等于“人”的意思,類似的用法還有買東西時別人口中的美女。
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是特別受人尊重的,我們釣魚行業(yè)里也不乏這樣的老師,他們給人啟迪,幫人解惑,把自己畢生的經驗分享給釣友們,這樣的人我們都發(fā)自肺腑地叫他一聲老師,“老師”在此處是神圣的尊稱,代表著一份尊敬,也是一種肯定。在釣魚這個大圈子里,這樣的人有很多。比如網絡上,上至大師級的重磅人物,小到微不足道的販夫走卒,他們把對釣魚的所感所悟,哪怕是點滴的心得都毫無保留地發(fā)貼和大家分享,雖然有些人的文字表達能力并不好,但是誰讀都能看懂;盡管有的貼子只有百八十字,但能看出來他們走心了。對于這樣的人,讀者心中都會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他們的名字也會被大家記住。
不過,還有那么一些貪圖名利的人也欲加入到“老師”的隊伍中來,不是沒人叫自己老師嗎?那就先從自詡為“老師”開始吧!“老師”在此處沒有特別含義,約等于“人”的意思,類似的用法還有買東西時別人口中的美女。
我剛學釣魚的時候,對各種技術貼子或文章可謂孜孜不倦。我不厭其煩地翻找、如饑似渴地閱讀,盡管什么都看不懂,但我會挑選——誰的貼子字兒多誰的水平可能就高,要不然能寫出那么多字兒嗎?挑字兒多的看準沒錯!可這一挑卻挑出毛病了。有一篇關于紅薯作釣餌的文章,正文洋洋灑灑4000字,可是叫人難受的是注解、補充解釋、再補充解釋,全下來達到了驚人的14000字!
你問我是怎么得到的字數?我復制到了word文檔里以便學習,我的態(tài)度夠虔誠吧?
可是在看了文章后,我的疑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燒腦,干嗎第一條的解釋是1、2、3、4、5、6點,每一點又分成1、2、3、4、5、6小點,接著每個小點又分成A、B、C、D、E、F小小點,再接著A、B、C、D、E、F每個小小點又分成1、2、3、4、5、6個小小小點,最后我糊涂得找不到東西南北了信嗎?難道這就叫玄妙?
當時,我有一種找到了垂釣界九陰真經的感覺,我的媽呀,這么高深晦澀的理論難道不是只有高人才能掌握嗎?我樂得幾乎顛餡兒,可是樂歸樂,那些打小就認識的漢語咱總得看明白不是?可是參照每一條去尋找下一條的再下一條注解的時候,我總會忘記些東西。我自責啊,這是啥?這是文化差距。
我不氣餒,我沒文化,但是休想擋住我那顆如饑似渴熱愛釣魚的心!我繼續(xù),我努力,我咬牙切齒!但是,無論我怎么使勁都記不住主題、子主題、孫主題、從孫主題之間的關系。這個時候,我突然想起一個叫“宿公”的人的文章,那是十幾年前的貼子,一個介紹滑標釣法的文章,不過幾千字的文章卻非常詳細,細到我這一窮二白的釣手都能完全理解的程度,不用看第二遍就會了。
可是那14000字的貼子,我看了好幾遍也沒看懂……算了,咱是新手,看了人家這么有貢獻的文章偷著樂就得了,人家沒義務給你傳道授業(yè),可人家畢竟耗費心血打了這么多字,咱有幸免費學習再不頂一下貼子是不是不厚道?帶著疑問,我回了個貼子,有建議也有疑問,我的建議是能不能把所有的問題歸納到一起,要不然看起來太費勁,疑問是紅薯餌的一些用法。
感謝上帝,貼主給我回復了。對于我的建議,他是這樣回復的:不拘一格是本人行文的風格,本人在大學教學的時候就是這么講的,你認真學了?
對我的疑問的答復則是:你沒仔細學習我的所有文章,答案自己找,本人在以前的文章里面講過。
誰能理解我當時的心情?我的第一想法就是,我只是和你學個紅薯的用法,你要我對你投入多高的關注度?寫得這么爛居然叫風格?
可我轉念又一想,人家在給我回答的時候不經意間已經透露出幾個重要信息——傲慢,且人家真是老師,并且是大學里的,而且他始終都是這么講的。
我不能說臟話,但我想問:作為一個大學老師(如果你所言真實),你就這個文字能力?別以為是大學老師你就身價自抬了,就這個文字表達能力,菜鳥我真不敢恭維,如果你真是教授,教育界真該為你感到悲哀。一件事需要反反復復解釋解釋再解釋甚至再再解釋還解釋不清,你認為你配在校園里傳經送寶嗎?別以為你暴露了你的職業(yè)會讓人覺得你是個大人物,你暴露的是你的自以為是。我對你的傲慢尚且還能容忍,但對你的自大不能接受,哪怕我曾虔誠地欽佩過你。其實你完全沒有被欽佩的資本,哪怕你有些水平。在我心里,那些學識技巧不如你的民間底層釣手們都比你強,因為他們走心,他們真誠、努力地和釣友們分享每一次成功的經驗和思路,他們紅起來是因為接地氣、是誠意使然,你模仿不來。毫無疑問你想被萬眾矚目,但對不起,我不是你的粉絲。
翻看曾經復制粘貼的word文檔,我發(fā)現還有另一種人,你稱呼他老郭、老呂他會不高興,一定要叫他老師。好吧,這個稱呼我可以接受,會者為師,和年齡無關??墒窃诎葑x他的大作的時候,我從頭看到尾把上萬字讀下來居然不知道這位老師在寫什么,也就是說毫無內容,這種人現在依然大有人在。
現在的我能一目了然判斷出文章的優(yōu)劣,但當年我沒這本事,還加了不少這樣的QQ好友,誠惶誠恐地和人家打招呼,小心翼翼地向人家請教,得到的回答就是一個套路:“我的作品一般的釣魚人寫不來……”“你認真看就懂了……”這都不懂?呵呵,好吧!”“這個不用解釋了吧?會釣魚的都懂。”
漸漸地,我自己懂了許多,不再搭理他們,可他們不甘寂寞,不定期地主動來招惹我,來推銷自己,要么給個鏈接說是又發(fā)表了新作品,要么直接發(fā)個文檔,告訴我這是新文章,我優(yōu)先學習下。說實話,我已經沒興趣了,是出于禮貌我才敷衍的,所以不要總是追著我問心得,我一直在推脫著說等有時間時看看,你心里還沒數嗎?
以上的兩種“老師”沒能力、沒水平,還總以高高在上的角度俯視眾生,容不得你有一絲一毫異議,仿佛他們就是真理的化身,是釣友心中的太陽。
我研究過這兩類“老師”的最后結局,雖然他們都曾經不溫不火過一段時間,但是先后都銷聲匿跡了,因為大家都不買賬。
還有一類“老師”就可恥了——抄襲,孜孜不倦地抄襲,像一群揮舞著洛陽鏟到處挖墳掘墓的賊。
第一種抄襲還有那么一點點技術含量,就是說還知道弄個小褲衩給自己遮遮羞。他們到處抄襲同一類型的貼子,然后拆解再組裝,如此“藝術處理”后就堂而皇之地在網上發(fā)表了。網絡嘛,不會有人較真的,可我偏偏就愛鉆牛角尖。我看他們一年100多篇的產量覺得不可思議,于是就查了一下,方法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這里我想給那些在網上給大家熱心答疑解惑的“老師”提個醒,有種搜索工具叫百度,復制一段話粘到百度里一搜,李逵李鬼一目了然。在這里,我也請如今所剩不多的主流平面釣魚媒體注意一下,我真不敢保證他們不會拿著他們東拼西湊的“作品”給你們投稿騙稿費。我建議編輯們把每個投稿都隨意摘幾個字百度一下,萬一呢……
第二種則是赤裸裸地抄襲了,除了作者的名字改了,原文一字不動。我曾經因為回貼,接到一個站內短信:“我是某某某(貼子的主人),這是我的微信號XXXX?!?/p>
好吧,加個微信好友。
加了也就加了,也沒關注。有那么一天,他發(fā)給我個鏈接,說這篇文章被權威雜志發(fā)表了,你去看一下。
現在的雜志雖然明顯干不過網絡,但是必須承認雜志的質量要甩網絡好幾條街,能被刊用的肯定有極高的質量??晌尹c開一看,咋這么眼熟呢?也不知哪根筋一抽,我點開了我曾經在網絡上復制下來的word文檔。一番好找,嘿!真讓我找到了,是六年前某釣魚網里的文章;再一百度,這篇文章有倆署名。我如獲至寶,陰暗的心理開始活動了,我詢問這位哥兒們:“以前用過別的網名嗎?”得到的回答斬釘截鐵:“我至始至終沒有過其他的網名!”好吧,我把原文的鏈接直接發(fā)了過去,然后就沒然后了。
臉呢?節(jié)操呢?下限呢?我叫你一聲老師你敢答應嗎?以為抄襲了若干年前的老貼子就不會暴露?小算盤打得真不錯,你明顯高估了自己的智商,低估了群眾的力量。然后,我開始關注起這哥兒們的朋友圈,這一看嚇我一大跳!我的天啊,這哥兒們在朋友圈中顯擺的可不僅僅是在雜志上發(fā)表的釣魚文章啊!從農業(yè)種植到兒童讀物,從牲畜飼養(yǎng)到糖尿病的治療,從國外游記到風花雪月陽春白雪……他一個月內在不同領域的刊物上發(fā)表數篇各行各業(yè)各類文章,原來這是個復合型抄襲老師。后來,在我跟他微信聊天時把對他的稱呼從“老師”升級為“大師”時,他竟理所應當地接受了,真以為我對你的崇拜升級了?想象著他那得意的嘴臉,我有種耍猴的快感。
老師從小就教育我們不要亂扔垃圾,要不我真的會把你的名字掃進回收站。
好吧,我留著你,不為別的,只為了在茶余飯后郭德綱還沒出新段子的時候靜靜地看著你小丑一樣的表演、一次次地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