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霞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發(fā)展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標志,低年級教師就要注重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識字作為低年級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漢字文化的傳承與滲透,以使學生感受到漢字文化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筆者以《小猴子下山》一文的識字教學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字理識字,感受形象美
因為漢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個漢字都有一定的文化意義即一定的字理。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字理識字不僅是對漢字文化的傳承,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漢字的形象美。
如在教學“瓜”這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把藤蔓結瓜的圖片和文字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圖片與文字的相似之處。在學生感受到這一點之后,教師再把“瓜”字從古到今的演變過程展現(xiàn)給學生看。這樣教學,“瓜”字作為象形字的演變規(guī)律就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再如,在教學“掰”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觀察一下這個字的結構,說一說這個字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能猜出這個字的讀音嗎,怎樣才能快速記住這個生字。在教師的啟發(fā)與鼓勵下,“兩手分開為掰”這個會意字的形成就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從字理識字入手,幫助學生形象識字,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白漢字是怎樣演變而來的,還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生對祖國漢字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歸類識字,感受結構美
歸類識字是識字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不同的漢字有著不同的特點,根據(jù)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識字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認識更多的漢字?!缎『镒酉律健芬晃闹杏性S多跟動作描寫有關的生字,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采取歸類識字的方法幫助學生感受漢字的結構之美。
在這一課中,許多生字最大的特點是都跟動作有關,比如“掰、扛、扔、摘、捧、抱、追、蹦”等。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給這些生字先分類,再說說理由。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多數(shù)學生把“掰、扛、扔、摘、捧、抱”分為一類,因為這些字都與“手”有關,把“追、蹦”分為一類,因為它們與“足”有關。這樣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漢字的結構特點有進一步的了解,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不同偏旁部首表示的意義不同。在識字教學中,采取歸類識字的方法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真正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漢字的結構之美,更加喜歡識字。
三、圖文識字,感受趣味美
統(tǒng)編本教材在學生識字方面提出了借助圖畫猜讀的要求,這就意味著拼音不是學生識字的唯一憑借。在教材中,有些插圖與生字之間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教學時教師借助圖畫來幫助學生識字,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在《小猴子下山》一文的課后練習中,“掰、扛、扔、摘、捧、抱”這些動詞的下面分別配了與這些動作相關的插圖。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這些插圖讓學生將圖文結合起來識字,這樣的識字形式,學生興趣盎然,一看圖,不僅認識了漢字,還明白了漢字所隱含的意思,學習起來更輕松,更自如。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圖文結合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有趣,還可以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識字教學不僅是一種能力訓練,還是一種文化熏陶。在識字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文化之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神洲路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