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義濤
大馬林魚中鉤后,要由之前確定好的人來操作,而不能隨意換人,否則魚極易脫鉤跑掉;這是釣魚人能力的真實反映,并且事關(guān)大魚由誰戰(zhàn)勝的榮譽所屬。
力戰(zhàn)馬林
2019年1月2日,我和另外兩個年輕的大連釣友閻守純、蔣希陽一道,由大連乘飛機出發(fā),經(jīng)北京中轉(zhuǎn),于3日晚到達(dá)新西蘭奧克蘭。休息一晚后,我們從奧克蘭啟程一路向北,驅(qū)車4小時,到達(dá)島嶼灣(Bay of island),做出海前的最后準(zhǔn)備。
5日早晨,我們登船出海,計劃9日晚回港,共計5天4夜。 其中一半左右的時間,船是在不斷的跑動中拖釣馬林魚,另一半時間,大家是在操作其他釣法,比如波扒釣GT,炎月釣真鯛,鐵板釣黃鰹(Yellow tail king fish)。
9日早,我們由新西蘭北島的北部一直向南行進(jìn)返港,全程拖釣馬林。我的前后腰帶、背帶已經(jīng)固定在身上,做好隨時中魚的準(zhǔn)備,不過我的內(nèi)心非常平靜,對能否中魚并不十分關(guān)注,只是在靜靜地等待。不想,就在下午1點左右,還差3個小時到港時,大馬林中鉤了。我一步上前,抓穩(wěn)魚竿,奮力搏魚,經(jīng)過40分鐘的努力,最終將這條441磅(200.2千克)重的巨型馬林魚征服,拖到船邊,并決定將它帶回碼頭。
之所以沒放生,原因有二。 第一,在40分鐘的搏斗過程中,我的策略是盡快耗盡對手體能,因此對抗十分激烈,強度很大,魚被收至船邊時已精疲力竭,我們在魚身上打上記號后,發(fā)現(xiàn)它已垂垂將死,放生已毫無意義。最后,船上的四男一女竭盡全力將魚拖上船,這才有了到碼頭稱重照相的機會。第二,多年來,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能在碼頭拍一張帶有重量標(biāo)識牌的馬林魚照片。碼頭有吊車,還有標(biāo)記著重量、魚種、釣魚人名字、釣獲日期等信息的標(biāo)識牌。所以,既然魚已奄奄一息,我便不再支持放生。當(dāng)然了,釣獲這么大的馬林魚,將其帶回碼頭照相也是合情合理的。最終,我們將魚帶上了碼頭,圓了我多年的夢想。
力戰(zhàn)馬林
2019年1月2日,我和另外兩個年輕的大連釣友閻守純、蔣希陽一道,由大連乘飛機出發(fā),經(jīng)北京中轉(zhuǎn),于3日晚到達(dá)新西蘭奧克蘭。休息一晚后,我們從奧克蘭啟程一路向北,驅(qū)車4小時,到達(dá)島嶼灣(Bay of island),做出海前的最后準(zhǔn)備。
5日早晨,我們登船出海,計劃9日晚回港,共計5天4夜。 其中一半左右的時間,船是在不斷的跑動中拖釣馬林魚,另一半時間,大家是在操作其他釣法,比如波扒釣GT,炎月釣真鯛,鐵板釣黃鰹(Yellow tail king fish)。
9日早,我們由新西蘭北島的北部一直向南行進(jìn)返港,全程拖釣馬林。我的前后腰帶、背帶已經(jīng)固定在身上,做好隨時中魚的準(zhǔn)備,不過我的內(nèi)心非常平靜,對能否中魚并不十分關(guān)注,只是在靜靜地等待。不想,就在下午1點左右,還差3個小時到港時,大馬林中鉤了。我一步上前,抓穩(wěn)魚竿,奮力搏魚,經(jīng)過40分鐘的努力,最終將這條441磅(200.2千克)重的巨型馬林魚征服,拖到船邊,并決定將它帶回碼頭。
之所以沒放生,原因有二。 第一,在40分鐘的搏斗過程中,我的策略是盡快耗盡對手體能,因此對抗十分激烈,強度很大,魚被收至船邊時已精疲力竭,我們在魚身上打上記號后,發(fā)現(xiàn)它已垂垂將死,放生已毫無意義。最后,船上的四男一女竭盡全力將魚拖上船,這才有了到碼頭稱重照相的機會。第二,多年來,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能在碼頭拍一張帶有重量標(biāo)識牌的馬林魚照片。碼頭有吊車,還有標(biāo)記著重量、魚種、釣魚人名字、釣獲日期等信息的標(biāo)識牌。所以,既然魚已奄奄一息,我便不再支持放生。當(dāng)然了,釣獲這么大的馬林魚,將其帶回碼頭照相也是合情合理的。最終,我們將魚帶上了碼頭,圓了我多年的夢想。
小貼士
按國際慣例,大魚拖到船邊即可視為成功釣到。釣者若決定將魚放生,則需保持魚體在海中,不能拖魚上船,并設(shè)法將鉤摘掉或?qū)⒕€切斷(視不同魚種、不同釣法決定摘鉤或者切線)。
決定放生的魚,釣者需要對其做記號,做法是在其頭部或上半部身上扎上一個黃色的小銅絲(類似細(xì)電線),然后再行放生。這樣做的目的是提示未來釣到這條魚的釣魚人必須將其放生。與此同時,釣魚人還需填寫一個表格,錄入其姓名、電話、地址等信息,并由船長目測魚的重量和尺寸,填入表中。該表格將上交當(dāng)?shù)蒯烎~組織,甚至國際釣魚組織。
十年一夢
可以說,我為了這條大馬林,已經(jīng)奮斗了10個年頭。
十年前的2009年1月,我和2名德國釣友、2名中國大陸釣友、1名中國臺灣釣友,一行六人,從馬爾代夫的馬累出發(fā),一路駛往西印度洋,在海上漂泊9天9夜,只為釣馬林魚,結(jié)果一無所獲。
2009年12月,我和一位北京釣友,2名德國釣友,一行4人,前往聞名全球的肯尼亞蒙巴薩附近的MARLINDI釣場。我們在那里的一個由歐洲人后裔經(jīng)營的KING FISH俱樂部租了兩條船,拖釣12天。其中一天,北京釣友與一位德國釣魚雜志編輯同船,他倆分別都釣到了200斤左右的馬林魚。而另一個德國人,他跟我一起共事多年,這次和我同船。他很不懂規(guī)矩,搶了本來屬于我的搏魚機會,最后魚被遛到船邊時,沖到船下,線被切斷。對我而言,一次難得的機遇就這樣與我擦肩而過。
2010年3月,我由新西蘭北島北部某漁港出發(fā),前往三王島,4天4夜全程拖釣馬林。 第一天,我同時中了兩條馬林,結(jié)果它們反復(fù)洗鰓,全都跑掉了。
第二天,我又中一條,結(jié)果跑掉了。
第四天,我正和身邊的釣友閑聊時,身邊的竿子中魚了,可惜是一條大鯊魚。經(jīng)過半個小時的搏斗,一條目測有500多斤重的鯊魚被我馴服,然后放生。
同樣是第四天,在返程的路上,又是我身邊的竿子中魚,并且確認(rèn)是馬林。當(dāng)我搏魚的時候,我想到了此次跟我同行的老大哥,他恐怕不會再遇到這樣的機會了,且身體不太好。于是,我主動將竿子給了他。雖然我失去了一次機會,卻幫他圓了一個夢,想來心里也覺得滿足。
2018年,我與大連的另一位年輕的朋友再赴新西蘭北島北部,出海拖釣馬林,同時也玩其他釣法。此行,我雖然沒釣到真正的馬林,但卻釣到一種珍貴的馬林家族魚種——短鼻馬林(short spear marlin),它個頭不大,但味道美極了。
今年這次出海,同行的兩位年輕釣友之前并沒有釣大馬林魚的經(jīng)驗。我告訴他們:正常情況下,大馬林魚中鉤后,要由之前確定好的釣手來操作, 不能隨意換人,否則魚極易脫鉤跑掉;這是釣魚人能力的真實反映,并且事關(guān)大魚由誰戰(zhàn)勝的榮譽所屬。鑒于我年齡稍大、經(jīng)驗相對豐富,大家一致同意第一條魚由我來操作。最后,在我們這個小團隊高度默契的配合下,我十年來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
得知這個消息,德國釣魚雜志的一位特約編輯,也是一位著名的釣魚人,發(fā)郵件給我:“這就是一場夢?!?/p>
沒錯,這就是一場夢,是一場在我心中沸騰了十年的夢;今朝,夢想終于實現(xiàn)。
作為一名海釣人,我心中有三大目標(biāo)魚:大GT (Giant Travelly, 牛港鲹)、大馬林,以及大藍(lán)鰭金槍魚。大GT 我已經(jīng)釣過,大馬林夢也已實現(xiàn),下一個目標(biāo)就是大藍(lán)鰭金槍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