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小學“爸爸媽媽進課堂”教育活動的具體實施,把握好宣傳發(fā)動、進課堂人選、授課時間、授課內容、授課方法、評價與記錄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實施后認為該類活動促進了家長教育能力的提高,開發(fā)、整合了家長教育資源,開辟了家校合作的新局面,并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爸爸媽媽;進課堂;家長教師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家校合作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之大表現(xiàn)的也越來越明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兒童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養(yǎng)子女的良好習慣,加強與學校的溝通配合?!?/p>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而如何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結合,從而發(fā)揮兩者的最大功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課題。小學階段的孩子處于身心發(fā)展未成熟時期,也是培養(yǎng)他們學習能力、完善道德品質、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該時期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校和家庭對小學生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加強與學校的溝通配合顯得尤其重要。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優(yōu)秀家長的輻射作用,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同時能使家長、老師、學生進行有效地溝通,小學“爸爸媽媽進課堂”活動教育實踐是一種有效的嘗試。
本研究通過對家校合作教育的文獻資料整理以及小學“爸爸媽媽進課堂”活動教育現(xiàn)狀調查、訪談,并以深圳市龍崗區(qū)南灣街道下李朗小學1-6年級各班級,共計16個班級學生作為“爸爸媽媽進課堂”活動教育實踐研究對象,檢驗該類活動實踐效果,為小學家校合作起到借鑒意義。
1小學“爸爸媽媽進課堂”活動教育實踐的實施
1.1宣傳發(fā)動
2015年1月以來,下李朗小學開始實行“爸爸媽媽進課堂”活動,通過活動的實施,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實踐性學習機會,但是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家長授課缺乏專業(yè)性的指導、進課堂的內容較為單一等。依據(jù)前階段的經(jīng)驗,2018年9月開學,首先以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做好各年級各班級家長進課堂活動的廣泛宣傳工作,讓家長充分了解學生在校的基本情況、學習環(huán)境等,并把活動情況向家長做詳細的介紹,通過以往的活動案例分析,讓爸爸媽媽明白這這類活動的意義所在,并為家長選擇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和實施課程提供必要的條件,在此基礎上學校制作活動申請表(見圖1),鼓勵爸爸媽媽積極報名參與。
1.2確定好“爸爸媽媽進課堂”人選、時間、授課內容、授課方法
進課堂人選上由各班主任教師來選定,教師根據(jù)本班實際情況綜合不同家長文化背景、受教育的狀況以及家長擅長特點、工作時間特點等,選出平時對孩子富有愛心、對學校工作比較支持的家長,如教師、研究人員、律師、醫(yī)生、警察、銀行工作人員等,每次授課可以由1-2名家長組成。
確定時間上:學期活動時間為2018年9月27日至12月7日,依據(jù)初次報名情況,全校安排近50余次課程,并依據(jù)情況適當增加課程。班主任教師初步選定人員之后通知家長,讓家長了解活動的目的,與家長約定好時間為下午放學后,在保證學校的基本教學活動的同時讓更多的家長參與進來。
確定授課內容上:班主任教師根據(jù)家長的職業(yè)特點以及興趣愛好有計劃地引導安排活動內容,課程圍繞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從知識積累、養(yǎng)成教育、安全自護、特長培養(yǎng)、實踐探索等方面選材,教師與家長多次磋商、討論并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課程,根據(jù)年級特征,注重課程設計的兒童性、序列性、完整性,班級至少通過三節(jié)課時完成一項主題教學,吸引學習興趣。授課內容有一、二年級的美食分享,漢堡的制作、美食節(jié),猜謎語、牙疼的小鄂魚;三四年級有“成長意義、感恩教師、重陽節(jié)習俗、中秋節(jié)習俗、手工DIY、愛護環(huán)境綠色出行;五六年級“變廢為寶、簡易手工品、國慶節(jié)知識普及、假如文物會說話、走進科技時代、披薩制作、包餃子、走進珠寶首飾生產(chǎn)工廠等等近50個教育主題。
授課方法上:家長在組織活動前準備教案時,教師幫助家長明確活動目標和各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教育意圖,采用案例分析法、講授法、談話法等哪種方法,整個活動各授課方法應該要圍繞目標展開,真正發(fā)揮活動的教育價值。
圖1 小學“爸爸媽媽進課堂”活動活動申請表
1.3作好評價與記錄
依據(jù)活動內容安排表,邀請其他的家長來學校觀摩交流并參與評價,家長除了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狀態(tài)外,還能從別的家長對孩子的活動指導中發(fā)現(xiàn)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
設計評價量表,教師根據(jù)爸爸媽媽們的課前準備(課件、教具、學具)、環(huán)節(jié)設計、語言表達、學生興趣,引導家長們對活動進行評價,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在家長自身的評價中,教師可以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家長的心態(tài)和需要 ,及時調整指導策略;在對他人的評價中,家長能夠從另外角度去考慮活動的其他嘗試,從而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案。這種認真反思和總結的活動,對自己、對老師、對別的家長都是一種財富。
每次活動結束后,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家長,保存好相關材料(圖片、講稿、學生的反饋等等),有條件的做好相關的攝像。學期末,各班評出在此次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家長,德育處進行公示、頒發(fā)證書。
2成效與反思
2.1成效
通過上一學期的活動實踐,小學“爸爸媽媽進課堂”這一活動做到了課內與課外,學習與實踐,系統(tǒng)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銜接,更生動、更有趣、更全面地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1)促進了家長教育能力的提高。家長對孩子行為觀察的視角更科學了,家長會把孩子放在群體的角度去觀察和比較,明白了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不自覺引導性;對子女的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孩子的期望應該是從孩子的興趣、能力出發(fā)來培養(yǎng)。(2)開發(fā)、整合了家長教育資源?!凹议L老師”結合自身的職業(yè)特點,各顯神通,將一些有趣又好玩的活動內容帶進學校各班級,小朋友們樂在其中,同時增長了許多見識,如有的爸爸給小朋友們帶來生動有趣味的“防拐騙”安全教育課堂,孩子們了解了基本的防拐騙防誘拐知識和被拐騙后的自我解救方法,讓孩子們獲益不少。(3)開辟了家校合作的新局面。教師和家長加強了雙方工作的相互理解,家長們通過多次合作后,逐漸融洽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合作伙伴關系;教師通過家長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學習狀態(tài)、思想等,教學時更能做到因材施教。
2.2反思
小學“爸爸媽媽進課堂”初步實施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包括“家長教師”在涉及到寫教案、說課反思,有些非教師專業(yè)出身的家長不理解什么是說課反思,為什么要準備好教案,認為只要把進課堂活動組織好就可以了;在組織活動時存在教態(tài)問題,有些“家長教師”語言過于平淡,不夠吸引孩子的注意;有些“家長教師”的肢體動作過于僵硬,手不知道往哪里放;男性家長教師數(shù)量較少,孩子們的激情容易褪去,不少班級“家長教師”報名少;課堂內容連續(xù)性不夠,不少家長進課堂授課完成任務后便失去了聯(lián)系,家校合作的持續(xù)發(fā)展有一定影響。
針對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學校及時組織教師和家委會成員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很好的意見與建議,對“家校共建”課程的實施作出了及時了調整:(1)擴大家長范圍,把 “爸爸教師”的人選不單單由文化素質高者擔任,同時也給從事不同行業(yè)的男性家長以及女性家長甚至是爺爺奶奶機會,只要有一技之長的家長都可以成為“家長教師”。(2)建立骨干教師幫扶制度,骨干教師可以是授課好的“家長教師”,也可以是學校授課方面優(yōu)秀的教師或該行業(yè)專家等,把新的“家長教師”分配到骨干教師那里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讓他們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通過骨干教師自己“上課”讓“家長教師”觀摩的方式,家長可以了解進課堂活動時的一般流程與注意事項,尤其是在教學語言組織和身體姿態(tài)、教學方法上的注意事項。(3)設立專門的“家長教師”宣傳欄,讓“家長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得以交流學習,為一部分對寫教案等文字工作無從下手的家長提供學習和借鑒。(4)開展“家長教師”教學比武,通過比賽檢驗“家長教師”的成果并在反思中成長,并對在各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家長由德育處進行公示、頒發(fā)證書。
爸爸媽媽參與課程實際上是一種實現(xiàn)“家校共育”的較好育人形式,能夠使教育的合力和一致性得到有效發(fā)揮。爸爸媽媽走進課堂并不是要家長代替教師來“上課”,而是更好地利用家長資源,對其開發(fā)和實施將更有利于學校課程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2]王維平.家校合作方略:孩子成長寶典[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7.
[3]李家成、王培穎.《家校合作指導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大學出版社,2016.
[4]董梁,王燕紅.家校合作中家長沉默現(xiàn)象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5(05).
基金項目:龍崗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2018XX032):小學“爸爸媽媽進課堂”活動教育實踐與應用研究。
作者簡介:曾林娟,女,小教高級,研究方向為小學德育管理。
(深圳市龍崗區(qū)南灣街道下李朗小學 廣東深圳 5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