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婭梅
摘要:蒙臺梭利教育理念最早的構成是運用于智障及自閉癥兒童的,蒙氏教學法對世界的幼兒教育、促進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蒙臺梭利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了一場幼兒教育的革命,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最為廣泛使用的幼兒教育方法之一,在我國也是推廣迅速的幼兒教學方式之一。但是在具體實施蒙氏教學中,往往達不到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以至于蒙氏教學走上了“歪路”。
關鍵詞:以兒童為中心;蒙氏規(guī)則;蒙氏教具
一、對“以兒童為中心”的誤讀
蒙臺梭利的教育觀是“愛和自由”,是充分地尊重孩子,是“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為中心”是為了兒童更好地發(fā)展,但許多教師在實際的蒙氏教學中,認為“以兒童為中心”就是“由著兒童的性子發(fā)展”,認為兒童就是“小皇帝”,對兒童的發(fā)展不加任何引導。比如在對待一個孩子吃飯時,如果一個孩子不愿意吃飯,按照蒙氏教育的理念,充分尊重孩子,讓孩子玩,玩到想吃再吃,結果到下午才吃中午飯。這往往破壞了孩子的飲食規(guī)律。
在兩年的蒙氏實際教學中,我認為兒童盡管貪玩,但玩中也會有自覺,也會對知識進行選擇。我們的天職是引導他們、幫助他們,以兒童為中心更關注兒童的興趣、好奇心、求知欲等強烈的天性。要利用好這些天性,因為這些天性就是進入各種領域的鑰匙。成人要引導他們,不是替他們打開大門,把各種各樣的東西演示給他們看,而是要讓其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問題答案。兒童將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包括傳統(tǒng)文化與自然科學領域。
二、對蒙氏規(guī)則的誤讀
蒙氏教學十分注重環(huán)境要安靜,兒童在活動時要獨立、專注,不能相互干擾,一般而言,教師通過觀察為特定兒童選定學習材料,為該兒童演示材料的操作方法,然后讓兒童自己操作該材料,并通過操作學習材料中所蘊含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在每個蒙氏教具的操作過程中有著規(guī)定的步驟,孰先孰后,非常嚴格,要求整齊劃一。教學過程有固定程式,教具演示過程將教具中所蘊含的概念和原理以一種優(yōu)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使教學具有更高的效率。
但這帶來一個問題,會操作材料(教具)并不表示認知能力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教具可以通過機械的模仿、反復操練形成正確的使用方法,從而解決特定的問題,但是此種學習的本質(zhì)僅僅是一種條件作用,而不是認知水平的真正提高。
三、對蒙氏教具的誤讀
在蒙氏教育中,蒙臺梭利教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說,在我們?nèi)粘5拿墒辖逃?,運用好蒙氏教具就是蒙氏教學最主要的,因為蒙氏教具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而且具有糾錯能力,但我們教師太依賴這套教具了,認為這就是蒙氏教育的全部,但追溯起源,蒙臺梭利認為,這些教具在她看來就是材料。它的主要作用是供給幼兒進行成長“工作”時所用的“材料”,是兼具增進智力和改善性格的目的,只要能達成該目的的一切材料都是蒙氏教具。所以,我認為只要符合蒙臺梭利教學的特征,即便教室里都是教師自己設計的材料,我們也可以認定該教育機構中實施的是蒙氏教育;反之,如果只有所謂的蒙氏教具,而其使用方法或者教學特征不符合蒙氏教學的特點,那么也不應該認為這就是蒙臺梭利教育了。
無論是對教育理念的認知、蒙氏規(guī)則的認知還是蒙氏教具的認知,其中如有偏差,實施的教學對兒童的影響將會天差地別,這就需要教師蒙氏教學專業(yè)化的程度很高,另外蒙氏教學是混班制,其中包含了3-6歲的兒童,但3-6歲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還是有細微的差別,如何實施教學,這也很考驗一個教師能力。
首先,教師要有多樣的教法。對所有的學科所有的內(nèi)容教師要采用不同模式的教法,在語言領域教法中,我們可以多用游戲、角色扮演等多種多用的方法,從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老師演示兒童觀看再讓兒童嘗試、體驗;對自然,可以讓兒童親自體驗探索,說感受,給兒童更多思考的空間和更主動和富有趣味性的研究。
其次,增加蒙氏教具的多樣性??梢耘c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日常的生活相結合,比如將中國的藝術、京劇、民樂、國華、節(jié)日等融入蒙氏材料中,以蒙氏教育思想為引導,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進行具有中國特色的蒙氏教育。
再次,著力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的蒙氏教育能力,通過培訓和日常的幫帶提升教師的專業(yè)化能力。
對蒙氏教學的認識也許并不是全面的、客觀的,但是在不斷的教學實踐和學習中,我相信對蒙氏教學的認知將會更全面,更系統(tǒng),更深入,成為我們培養(yǎng)兒童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