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充滿正能量的人物,這些人物是母語教育所要歌頌的優(yōu)秀典型,是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標桿,是語文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在教學中,要進一步挖掘人物思想品德資源,給予學生人性光芒的照耀和心靈智慧的啟迪,進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物和勵志學習人物,早日成長為國家棟梁。本文從觀圖想象、資料解讀、朗誦感悟、合學對話、辯論認同、歸納學習等方面闡述了指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物的一些實踐與思考,值得借鑒。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學生;指導;課本;認識人物
每一冊語文書中都有許多人物,這些人物大多是正面人物,他們身上無不蘊含著人性的光芒和正義的力量。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我們語文老師如果能指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物,勢必將對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和涵養(yǎng)思想起到巨大作用。在認識人物中,學生就會與人物對話,與人物比照,與人物思齊。這也是語文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個重要抓手。那么,如何指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物呢?我的實踐與思考主要有:
一、在觀圖中想象人物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編書者精心地加入了彩色插圖。這些插圖是作者力作,絕不是潦草之筆。我們一定要靈活運用好這些插圖。圖文結(jié)合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文本,深化認知。如教學六年級上冊課文《最后的姿勢》,文中載有譚千秋老師的兩幅插圖,一是譚老師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用生命保護學生的情景,另一幅是譚老師面帶微笑的個人肖像照。在教學中,我在上課伊始就引導學生仔細地觀看插圖,并閉目想象當時的地震情景和人物舉止。學生在2分鐘的想象中神情凝重,想象之后,紛紛說出自己內(nèi)心受到震撼,為譚老師舍命求學生的壯舉所折服,所佩服。在這種觀圖想象人物的環(huán)節(jié)基礎(chǔ)之上,學生學習課文就更加認真,也更能理解文本思想價值和人物的精神偉大。
二、在資料中解讀人物
語文書中對人物的介紹往往并不多。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對人物的認識一掠而過,而要拓展開去,讓語文學習不局限于課本。在教學《輪椅上的霍金》一文之時,在課前預習中,我布置學生在家里借助網(wǎng)絡(luò)搜集有關(guān)霍金的資料,并做筆錄。學生興致很高,在家里認真完成人物資料的搜集活動,有學生在筆記本上摘抄了霍金一生的成就,有學生摘抄了霍金的逝世情況,有學生摘抄了霍金的語錄,有學生摘抄了對霍金的各種評價語,還有學生畫了霍金肖像照、生活照及工作照等等。學生在搜集資料中就已經(jīng)在仔仔細細地走近人物和解讀人物。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搜集所得,這對豐富語文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朗誦中感悟人物
朗讀是學好語文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朗讀有助于學生感悟文本和產(chǎn)生情感共鳴。我的語文課堂總是書聲瑯瑯。我始終堅信,聲情并茂地學習語文更有利于學生親近語文和表達思想。在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古詩中,我沒有作太多的講解,而是首先引導學生朗讀古詩,做到讀正確、流利,并讀出韻律美,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看圖朗誦古詩,進而深切地體會詩人杜甫的極度歡喜之情。很多學生竟然讀出淚來,還有學生讀出動作來。學生們的表現(xiàn)足以證明朗誦古詩已經(jīng)達到情感理解的高度,他們已經(jīng)與詩人杜甫產(chǎn)生了心靈共鳴,一起為唐朝軍隊收復失地而歡天喜地。如果沒有深入的朗讀和朗誦,就不能實現(xiàn)感悟人物的效果。這是教師枯燥的講解所不能完成的。
四、在合學中對話人物
高效課堂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小組合作學習。合學是在個體自學基礎(chǔ)之上的再深入再豐富再提升。合學不僅產(chǎn)生學習激情和積極性,而且還能生成新知識,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想火花。如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時,我引導學生開展了小組合學活動,學生分組討論,氣氛熱烈。學生們對肖邦的言語、選擇、行動、作品及思想進行了探討交流,學生之間合作研究,潛心思考,娓娓而談,盡情敘說,這就是在與一位偉大的作曲家進行心靈對話,他們在了解作曲家的心語,在聆聽作曲家的人生告白,在贊許作曲家的可貴之舉。個體自學是不能獲得這么多的認識的,因此,合學更有助于指導學生走近人物和人物對話,獲得文本字面所不能呈現(xiàn)出來的思想營養(yǎng)和知識瓊漿。
五、在辯論中認同人物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獨特閱讀感悟。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這也是我們語文老師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悟和表達能力。我們不能壓抑學生個性化理解與表達。但是,在允許個性化理解和表達的同時,必須引導學生站在正確的立場上認識人物,走向積極的一面,以防止走向個性化的極端。如教學《船長》一文,有學生對哈爾威船長與輪船一同沉入大海產(chǎn)生了質(zhì)疑和不解。當發(fā)現(xiàn)這種理解時,我不是立馬否定,而是開展班級辯論活動,讓正反方就這一種見解展開辯論。學生們的辯詞很精彩。通過辯論,最后大家認為哈爾威與輪船沉入大海的壯舉是偉大的,是人物忠于職守的表現(xiàn),是哈爾威面對死亡的一種英雄選擇,是特殊災難時的正確選擇。我們應該褒揚他,而不是質(zhì)疑和批評。
六、在歸納中學習人物
學習一篇課文,不僅讓學生獲得語言文字的營養(yǎng),而且要讓學生獲得思想政治道德的熏陶。這是語文學科作為母語教育的雙重一體化的教學使命。在課堂小結(jié)時,我都會讓學生歸納課文學習所得,其中對人物的小結(jié)評價是不可缺少的。如教學《姥姥的剪紙》一文,學生在歸納時,說出姥姥是一位慈善仁愛之人,說姥姥是心靈手巧之人,說姥姥是心地善良之人,說姥姥是樂于助人之人,說姥姥是勤勞能干之人,說姥姥是關(guān)愛后輩之人,等等。在歸納中,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就進一步深入,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閃亮在孩子們的心靈天空,他們見賢思齊,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合格建設(shè)者和可靠接班人。讓學生說比教師直接說來得更好,這是指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物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在學生歸納的過程中,教師要糾正不好的評價,引導學生認同和學習人物身上的正能量。
文以載道。語文教學承載著厚德載物的育人使命。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重視對文本中人物的認識,只有正確的認識人物才能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才能落實好語文教學必須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與人生價值觀尚處于塑造期,還不成熟,對人物的正確認識還不夠全面,非常需要語文教師加以合理的引導。因此,我們語文老師必須擔負起語文育人重任,做學生學習知識和錘煉品格的引路人。
作者簡介:張兵,1980年6月出生,男,漢族,中共黨員,一級教師,市級語文教學能手,現(xiàn)任鹽城市阜寧縣碩集實驗學校副校長,自2000年畢業(yè)一直任教語文,主要從事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有數(shù)十篇論文公開發(fā)表或在競賽中獲獎,是“六要”教學法和“學后定標,精導嚴查”課堂模式的創(chuàng)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