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華
摘 要:本文針對小學生的年齡與認知發(fā)展特點,進行小學生語文課堂的注意力特點、注意力培養(yǎng)策略的探究,從而發(fā)現(xiàn):1.小學學在課堂表現(xiàn)上的主要特點為:無意識占主導地位、具有情緒色彩、注意力易轉(zhuǎn)移且持續(xù)時間短;2.在語文教學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的五個策略:豐富語文教學的形式、增加課堂導入的趣味性、增加學生識字的興趣、增設豐富的課堂“小活動”、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等。
一、概述
注意是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1]。認知心理學認為,注意就是選擇性地集中于環(huán)境的一個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認知過程[2]。
注意的品質(zhì)分為四個方面。其一,注意的廣度,受注意對象的特點、活動任務的性質(zhì)以及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所影響;其二,注意的穩(wěn)定性,即注意在同一對象或活動上所能保持的時間長短,這會因為注意對象的特點、注意主體的精神狀況以及意志力水平所影響;其三,注意的分配,簡而言之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心多用”;其四,注意的轉(zhuǎn)移,此為根據(jù)活動要求,注意主體主動將注意力從一個目標轉(zhuǎn)向另一個目標。而本文中,筆者要探討的注意力培養(yǎng)主要指提高學生注意的穩(wěn)定性和集中性。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小學生,小學生較為好動,自制能力較差,自主能力也需要提升,在課堂上表現(xiàn)極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注意力易分散且持續(xù)時間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成了頭號棘手問題,因此注意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將從小學生語文課堂的注意力特點、注意力培養(yǎng)策略等方面進行探究。
二、小學生的注意力特點
(一) 無意識注意占主導地位。
小學生需要用語言來激發(fā)其有意注意,例如通過大聲朗讀生字、課文來進行信息處理和存儲。這也是大部分小學生習慣出聲閱讀和出聲思維的原因。
(二)注意帶有明顯得情緒色彩。
小學生對于自己喜歡的事情注意力比較集中,而不感興趣的事情,則很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的情況。[1]因此在課堂上,小學生更容易被一些無關刺激所影響,比如教室飛來一只蟲,會飛的蟲子比沉悶的文字更有趣,學生的注意力便很容易被蟲子帶跑。
(三)更易對具體事物產(chǎn)生注意。
根據(jù)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論,小學階段的孩子仍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以具象思維為主。他們更傾向于注意具體、直觀的事物,教學時要將知識點具體化表達,清晰明了。
(四)注意持續(xù)時間短。
發(fā)展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小學生專注的黃金時間為20-30分鐘。對于小學一節(jié)課40分鐘而言,學生的注意力的持續(xù)時間僅占課堂的一半。隨著年齡的增長,注意力的持續(xù)時間也會逐步增長。
面對小學生的注意力特點,教師不能失去耐心、急于求成,應該將心態(tài)放平和,結合學生的注意力特點,探究該年齡層的注意力培養(yǎng)策略。
三、注意力培養(yǎng)策略
(一)豐富語文教學的形式。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表明,個體的智力并非單一的、可量化的,而是多元的。因此,在課堂上,如果用單一的教學形式進行授課,僅有小部分學生能夠適應這樣的課堂,而大部分學生將會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分散現(xiàn)象。教學形式豐富,例如在講授法中再插入談話、討論與實踐活動等形式,能夠讓課堂活躍起來,與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性相吻合,讓學生更貼進課堂,更喜愛課堂。
(二)增加課堂導入的趣味性。
一個有趣的課堂導入,能夠起到熱身的作用,同時也能讓學生明確目標,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緊跟教師步伐。在進行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黃山奇石》教學時,教師先介紹徐霞客的“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讓學生對黃山到底有多奇特產(chǎn)生興趣,然后通過五岳和黃山的風景圖作對比,突出黃山的奇觀,最后再讓學生一起進入課文的學習,體會黃山四大奇觀之一——黃山奇石。讓學生大致了解黃山的背景,再去學習黃山奇景的“冰山一角”,能夠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且對課文產(chǎn)生興趣。
(三)增加學生識字的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要求學生進行反復地朗讀生字詞來記憶,這樣的形式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也難以記住生字詞。因此,提升識字的有趣性,讓學生感興趣才是關鍵。在識記生字時,我會采用字族文識字、字根識字等方法,從字的根源識字,讓學生深入了解字的起源,從而激發(fā)識字興趣、加深對字的印象,能夠使學生主動識字,進而提高學生識字的專注程度。在檢測學生識字時,我們可以通過尋找隱藏生字、“萬里挑一”等游戲,既增加學生識字、記字動力,又能鍛煉學生注意力。
(四)增設豐富的課堂“小活動”。
根據(jù)上述注意力的特點,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為20-30分鐘,恰好為課堂的中后期。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進行一半的時候,增設一個課堂小活動的環(huán)節(jié),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做兩遍“跺跺腳、拍拍腿、拍拍手、拍拍肩、拍拍臉、搖搖頭、坐端正!”的口令活動,讓學生有一個“正大光明”放松的機會,讓注意力先放松后集中,提高課堂效率。
(五)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
小學生的閱讀速度有待提高,其中與注意力集中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在閱讀教學中,我會采用古詩詞版舒爾特方格,讓學生提前進入閱讀準備狀態(tài)。閱讀過程中,我主要采取批注式閱讀教學法:向?qū)W生提出閱讀目標、任務或開放性問題。例如,在學生默讀《桂林山水》前,教師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本文主要描寫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景物?2.這些景物分別寫了怎樣的特點?(用文中的詞語回答)3.本文描寫桂林山水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通過以上問題,讓學生在閱讀時進行必要的圈點勾畫,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加快閱讀的速度和保證回答問題的準確率,使得學生更專注于閱讀,大大地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總之,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有著重要地位。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強化教學效果,根據(jù)小學生注意力的特點進行針對性訓練,改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進而提升語文教學課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彭聃聆,普通心理學[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Anderson,John R.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M]. Worth Publishers, 2004: 519.
[3] 陸瑜蘭.提升低年級語文課堂上的注意力策略[J].學周刊, 2015(3):165.
[4] 俞懿洋.低年級學生語文課堂注意力分散原因探析[J].教改研究, 2015, 1(10):23.
[5] 張喜萍.低年級趣味課堂初探_淺談如何讓低年級課堂更有效[J].教育教學論壇, 2014, 1(40):238-239.
[6] 楊四琴.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 2015, 1(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