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新課改以來,隨著我國中學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廣大中學教育工作者對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關(guān)注日益增加。研究結(jié)果表明,很多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掌握歷史學科能力,導致學生厭學、歷史學習成績不好、學習興趣不佳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所以,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歷史學科能力成為教師們急于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中學生現(xiàn)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希望給廣大優(yōu)秀教師提供借鑒的意義。
2012年1月,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標中提出“知識與能力目標”,課標在能力方面要求學生應掌握時序思維能力、歷史理解能力、歷史想象能力以及歷史表達與交流能力。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受自己、家庭、教師、學校以及社會的影響,導致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差,學習成績不理想。為此,本人提出了以下幾點培養(yǎng)策略:
一、轉(zhuǎn)變學習態(tài)度,改掉不良學習習慣
現(xiàn)有很多中學生有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知識點和課后復習的習慣,學過了就不會再回頭去復習;學生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歷史老師多留一點課后作業(yè),學生們就會怨聲載道,完不成作業(yè);學生不愿意主動思考,歷史課上老師通常都會給出一個歷史問題讓學生們小組進行討論,但是有些人只會在其他同學思考時玩耍,在老師問答案的時候,管其他同學要現(xiàn)成的答案;沒有自覺學習歷史的意識,很多同學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學習歷史的熱情不高,只會把老師留好的學習任務做完,不會主動去學習歷史。有很多中學生認為學習歷史沒什么用,反正中考是開卷考試,上課學不學都行;還有一些學生不愿意學習歷史是因為不喜歡歷史老師。很多時候由于學生自己的原因?qū)е聦W習成績不理想,學生們應該主動的進行階段性自我反思,多與家長和老師進行溝通與交流,通過改掉不良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歷史表達與交流能力。
二、改變單一教學方法,提高自我修養(yǎng)
一些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單一,在教學過程中仍以傳統(tǒng)的講授法為主,以教師為中心,采用“灌輸法”學生們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真正留在腦子里的知識很少。教師應該轉(zhuǎn)變教學方法,提倡探究式教學、情境教學、史料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一些教師缺少對學生們的愛,他們以自我感受為主,完全不顧及學生們的感受,不理解和包容學生,遇到接受知識慢的學生,沒有耐心;大部分的教師平時沒有學習課外歷史知識的習慣,只停留在課本內(nèi)知識的學習,3年的備課用了30年,沒有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存量,不關(guān)心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教師應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的同時也應提高自我知識素養(yǎng)和自我道德修養(yǎng),以此來幫助學生們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歷史時序思維能力以及歷史想象能力。
三、形成多樣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方式包括紙筆測驗、歷史習作、歷史制作、歷史調(diào)查以及教師觀察等。教師一般采用紙筆測驗、歷史習作和教師觀察來評價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情況,評價方式單一,不能全面的了解學生狀況。學校應該開發(fā)校本課程,利用周邊的歷史遺跡以及博物館現(xiàn)有的資料,讓學生們學習歷史,感受歷史,豐富歷史知識,提高歷史學習能力,同時,學校也可以設置歷史制作課以及歷史探究課,從多方面的來觀察學生的歷史學習。歷史的考試成績對學生們的影響很大,負面影響也會很大,如果只采用紙筆測驗、歷史習作和教師觀察會影響到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學校應該根據(jù)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合的評價方式,形成多樣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四、創(chuàng)設“家校合作”的歷史學習環(huán)境
學習環(huán)境能夠影響孩子的學習心態(tài),家長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去學習。家長在平時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能過于溺愛,這樣會導致孩子養(yǎng)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家時,家長們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看一些有關(guān)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等,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家庭教育的同時也要與學校進行多溝通,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家長可以與歷史老師詢問每天學習歷史的任務,學生應該掌握怎樣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歷史的方法,這樣家長在給學生提供歷史學習資料時目的更明確,更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
五、加強社會性的歷史教育
學生接受社會性的歷史教育一般包括影視作品、期刊、文物、遺跡、博物館等。當下的有些歷史影視作品為了收視率,改編的遠遠偏離史實,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吸收錯誤的歷史知識、歷史觀點、歷史價值觀等,因此國家廣電局應該嚴格的把控歷史題材型的影視劇內(nèi)容要符合歷史史實。有些歷史史實是虛構(gòu)的,如草船借箭等典故,歷史課本和期刊等資料內(nèi)容,應該將這些虛構(gòu)的典故標注出來,以免誤導學生。每個地區(qū)的博物館應該不斷的修繕里面的歷史文物,盡量的開發(fā)本地區(qū)的歷史遺跡,讓學生能夠直觀、充分的了解自己身邊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博物館相關(guān)部門也應該和學校一起組織讓學生多去博物館感受歷史,體會歷史,從而愛上歷史。
歷史學科能力是學生們學習歷史知識必須要掌握的,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歷史成績的高低,因此學生自己、老師、家長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一個能力高、三觀正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蘇建.中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2]劉雅琴.初中歷史學科能力培養(yǎng)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3]馬文明.中學生歷史學科能力培養(yǎng)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