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水平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成熟,社會對于精通網絡技術的高質量人才更加關注,學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基地,應當不斷加強自身網絡設備和網計算機實驗室建設。但是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建設仍然會受到傳統(tǒng)管理影響導致不夠開放和先進,本次研究針對傳統(tǒng)網絡實驗室進行缺陷分析,并提出構建開放型網絡實驗室的可行性建議,以期幫助學校更好建成現代化的開放型計算機網絡實驗室。
關鍵詞:開放型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開放網絡
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讓傳統(tǒng)的計算機實驗室已經不能滿足學校的日常教學要求,只有著手建立開放型計算機實驗室才能有效提升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質量。開放型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可能,進行較為新穎和高水平的計算機操作。本次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對傳統(tǒng)網絡實驗室進行改造,建立現代化網絡實驗室,幫助學校培養(yǎng)高素質網絡技術人才,以下是關于傳統(tǒng)計算機實驗室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傳統(tǒng)網絡實驗室存在的缺陷
(一)實驗操作內容與時間過于死板
在傳統(tǒng)計算機網絡實驗室中,教師往往按照教材和課程標準下達操作指令,學生必須按照一成不變的操作步驟去完成學習任務。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并且這種固定死板的操作形式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無法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而且學校計算機實驗室往往在特定時間才會向學生開放,學生只能在規(guī)定好的時間內盡力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在課下無法利用實驗室熟練操作和個性化創(chuàng)新,很多學生因為這種不靈活的教學模式無法熟練掌握學習內容。
(二)實驗室課堂組織效率低下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往往會根據實驗室內計算機設備的數量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生根據教師下達的指令進行計算機教學,但是在某些需要小組合作的項目中往往學生不能有效組合,在實驗室內完成討論并且進行操作的效率十分低下。很多課堂合作項目到最后都成為了混亂的討論,最后只有幾個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實驗操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參與程度不高,無法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進行掌握。
(三)實驗室設備使用效率不平衡
學校實驗室中的計算機只有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才會出現大規(guī)模使用,這種課堂上的使用往往只有固定的幾個設備進行工作,大量實驗室設備出現長時間閑置。教師教學模式和時間的固定讓計算機實驗室無法物盡其用,計算機實驗室局限于教學工具職能。
二、構建開放型計算機網絡實驗室措施
(一)傳統(tǒng)計算機實驗室改造
實現開放型計算機實驗室必須從實驗室本身入手,主要從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開展。在軟件方面,學校應該構建具備針對性的軟件管理系統(tǒng),讓學校師生能夠在軟件系統(tǒng)上登錄后使用其中的數據,還可以在課下借助該軟件系統(tǒng)完成教師布置的操作任務,從而能夠幫助學校提升計算機教學質量。學校應該做好網絡資源的整合,完成實驗內容的開放,有效提升學校計算機教學的管理水平。在硬件方面,實驗操作設備、終端管理設備與控制設備等都應該齊全并發(fā)揮各自職責,學校應該在終端管理系統(tǒng)上構建能夠識別師生身份的操作系統(tǒng),從而能夠讓師生能夠在管理人員不在的時候實現自助上機,讓學校網絡計算機實驗室更好向學校中的學生進行開放,有效提升學校設備使用效率。
(二)明確開放型計算機實驗室原則
學校應當理解傳統(tǒng)計算機實驗室與開放型計算機實驗室的不同之處,對開放型網絡計算機實驗室的內涵進行全面理解,才能構建更加專業(yè)的計算機網絡實驗室,應當理解開放型網絡實驗室主要體現在時間、空間內容方面的開放。
首先,學校應該積極實現計算機實驗室的時間開放。學校部分實驗室可以面向學生實現開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任務在學校平臺進行預約,在開放時間內去實驗室完成自己的操作任務。學校應該積極改進自己的管理模式,減少學生進入開放實驗室的申請步驟,針對一些特定學生與教師群體可以建立24小時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在課下仍然可以借助計算機設備完成課上學習任務,給予學生更加靈活的學習時間安排。
其次,實現計算機實驗室空間上的開放。學校的計算機網絡實驗室不應該拘泥于某一個教室,可以將系統(tǒng)面向網絡開放,學生可以不必去實驗室就能登錄系統(tǒng)查看教師留下的學習任務,在線上可以向老師提問,教師可以借助操作系統(tǒng)遠程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各種實時通訊平臺同樣可以成為計算機教學的輔助性工具,在空間上實現學校計算機實驗室的開放管理,讓學校的計算機教學成為課堂內外完美聯動的教學。
最后,實現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內容開放。學生可以登錄計算機試驗系統(tǒng)后根據自身實際學習狀況,選擇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進行操作,不同難度的設置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把控自身學習進度。學生還能夠根據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系統(tǒng)中的學習資源進行課下練習,讓一些具備創(chuàng)新性想法的學生能夠在平臺上進行成果展示,增強計算機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
(三)計算機課程改革
構建良好的開放型計算機實驗室應該配合先進穩(wěn)定的課程系統(tǒng),學校應該積極對自身計算機課程進行改進。在計算機教學課上教師除了完成課本內容教學,還應該結合學生特點開發(fā)不同課程內容,教師在課程中加入一些創(chuàng)新性和開放性較高的活動,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學校應該積極聯系其他組織機構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機會,比較學校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從而能夠更早適應企業(yè)和科研所需要的操作能力要求,能夠在就業(yè)時根據自身優(yōu)勢進行崗位選擇。
三、結論
根據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傳統(tǒng)計算機實驗室向開放型計算機網絡實驗的的轉變必須從多個方面入手,學校計算機實驗室改造、學校課程配合與學校管理三個方面缺一不可。開放型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構建能夠幫助學校提升自身教學管理效率,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能夠更加滿足社會的需求,實現學生高素質全面發(fā)展,推動我國計算機教學不斷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陳艷.開放型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建設路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6):211.
[2]李章平.開放型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建設[J].電腦迷,2016(04):178.
[3]丁永紅.開放型網絡實驗室的建設及實施[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5):190+193.
[4]廖淑華.開放型網絡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07):108-110.
作者簡介:孫國棟,男,出生于1983年,學歷碩士,現任職天津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化辦公室,中級職稱,主要負責學院信息化方面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