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摘? ? 要】素質教育教學改革之前,體育作為藝術類學科的一種,一直處于較為尷尬的“邊緣”學科地帶。而在素質教學體制改革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讓體育這門學科重新煥發(fā)生機。本文中我就結合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要求,談談新時期我們應當如何做好中學體育教學工作。
【關鍵詞】中學體育? 教學策略?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95
“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笔敲飨?952年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所題寫的,也是我國現(xiàn)代教育教學制度成立以來一直用于指導體育教學活動的一句理念,在很多學校的體育場上都有呈現(xiàn)。但從我國體育發(fā)展縱向概況來看,體育在我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于一種尷尬的學科地帶。一方面,體育是各階段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門必修科目,但其不在應試范圍之內,所以相對于語數外等學科來說,其在學生和教師心目中的重要性就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體育在眾多學科中不論是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開展形式來看都是“異類”,因其教學核心目標為增強學生體質,鍛煉學生的身體健康,教學開展往往是“動態(tài)”的,教學形式是室外教學,所以在教學策略、教學內容的制定方面很難和既有的學科產生交互和相互借鑒。再加上我國曾經長期處于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下,學校教育圍繞“成績”、“考試”運行,所以以體育為代表的非考試科目,受到冷落是必然的,對應體育這門學科的教學目標來說,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存在各類顯而易見的問題,而應試制度下這類問題被各方主動的忽略,只有在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今天,體育教學才重新一點點煥發(fā)其應有的生機,發(fā)揮其應有的學科作用。
本文中我想探究的就是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應當如何合理規(guī)劃體育教學,做好中學體育教學的各項工作。在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對于以往應試教育“偏激性”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糾正,從以考試為主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逐步轉化為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和能力為教學核心目標。所以相較于以往只注重語數外等考試涉及學科教學的境況來說,當前的學校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注重音體美等藝術型學科對于學生精神的陶冶作用,注重塑造學生身心方面的健康發(fā)展。當然應試教育所帶來的教學殘留問題不可避免,我們也需要結合當前的教學實際,結合新的教學要求,不斷地優(yōu)化教學策略,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調整,從而循序漸進地提升整個體育教學的效率。以下我就將站在教師教學的立場上,針對中學體育教學改革談談我的看法和建議。
一、豐富體育課內容,提高學生身心素養(yǎng)
對于體育來說,課堂教學以運動相關內容為主,而不論是從健身還是競技方面來看,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大部分體育項目都適合中學生練習。所以在體育教學改革方面,我們首要針對于教學內容的革新,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從而多方面、全方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豐富運動形式,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強身健體是體育課程教學的首要目標,尤其是對于中學生來說正處在身體快速發(fā)育階段,身體素質的好壞不僅影響著日常學習狀態(tài),更是長久地影響未來的身體發(fā)育。所以,在體育課堂上我們要結合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的興趣設定不同的運動項目,并且做好教學引導工作,讓學生規(guī)范的、健康的且自由的選擇合適的內容,在快樂運動中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其次,在體育課程中我們還要多形式地呈現(xiàn)心理健康的內容,積極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起體育課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運動,鍛煉身體,而從教學來說,心理健康也屬于體育教學一種,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們要結合學生的需要豐富課堂內容,尤其是注重內容的實用性、“接地氣”,如情緒排解相關知識、運動損傷急救相關知識等,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往往采取“放羊”或者“專制”單一模式,即要么讓學生自由活動,到時間自由下課,要么統(tǒng)一的跑步或進行某一項運動,基本不考慮學生的興趣。這就導致學生存在一定的“厭學”情緒,更加在心理上認為體育“無用”。所以要想做好體育教學,我們還需要在課堂教學形式上下功夫。
首先,在體育課堂教學開展方面,我們要做到“以人為本”,給予學生選擇的自由。就如上文中所講,我們盡可能地豐富課堂的活動形式,給予學生選擇的自由,然后教師作為各類運動的組織者,有條不紊地組織學生分類、或者團隊的形式參與各項活動,讓學生在一定范圍內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而增加課堂的參與積極性,并且在體育運動中獲得對應的滿足感。
其次,在體育課堂教學開展方面,我們還可以采取活動式、游戲式的教學模式。所謂的活動式教學,就是結合某一項運動開展比賽,尤其是排球、籃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讓學生分隊伍進行友誼賽,學生可以通過比賽感受到競爭,享受競技體育的滿足感;所謂游戲式即結合運動項目,開展不同的游戲,如跳繩、踢毽子等以輕松有趣的形式進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興趣。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端正學生體育學習態(tài)度
體育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課程開展的自由性相對較高,且因為沒有分數限制所以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相對較小。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就更加傾向于民主、自由。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來引導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端正態(tài)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在體育課堂上,作為教師我們要盡可能地融入學生群體。尤其是對于大多數的體育運動來說,基本是以集體協(xié)作為主,教師的參與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親和力和平等性,進而在師生交流過程中敞開心扉,暴露問題,有助于教師從身體素養(yǎng)到心理素養(yǎng)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健康的引導。
其次,從教學實際來看,即使是在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學生面臨升學門檻往往對體育這類非考試型科目存在不重視心理。通過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實現(xiàn)和學生心靈的對話,并通過師生交流過程中的思維碰撞去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于體育的重視度。
總之,對于中學體育教學來說,作為教師我們要始終秉承著塑造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原則,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多個方面,結合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去進行教學實踐的調整和改革,從而讓體育這門學科真正在整個中學階段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最終達到素質教育所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養(yǎng)的總體人才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