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冬梅
【摘? ? 要】語文和生活的聯(lián)系是非常緊密的,可以說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語文。但是由于近年來的英語熱,導致語文的教學進度逐漸下降。作為高中的語文老師,我們要肩負起發(fā)展語文教學的責任,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逐步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引起整個社會對語文的重視。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質(zhì)量?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76
小學的語文是給學生打基礎(chǔ)用的,教會學生讀書識字和簡單的閱讀理解。而初中的語文開始涉及到一些文學著作,甚至還有部分文言文。高中的語文并沒有再把語文整體拉到另一個高度,而是對于之前的知識又進行了新的探索和溫故。小學是訓練學生敘述的能力,初中是訓練學生語言的藝術(shù),而高中則是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辯論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作為高中的語文老師,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語文對學生的影響,主動承擔起發(fā)展語文教學的責任,讓高中語文的教學變得更有效。
一、結(jié)合生活中的實際狀況,提高語文知識的使用率
語文和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息息相關(guān)。它作為漢語的體現(xiàn),被廣泛地運用在實際生活的交際中。也正是因為語文實在是太常見了,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語文的學習。其實語文不僅僅只有語言,它還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熏陶下,語文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們。作為高中的語文老師,我們必須認識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只要自己重視起語文的教學,才能逐步提高別人對語文的重視程度,從而逐步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當然這并不是說因為語文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導致人們對它的忽視,我們就不能把語文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了。相反的我們應該把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帶到課堂中,介紹給學生們認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還能讓學生們知道在什么樣的場合使用什么樣的語言。上文提到語文不止是教學生讀書識字,它還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shù)水平。例如在某個重要的場合,如果遇到了不認識的人打招呼,我們就可以利用非常藝術(shù)的語言來回答他,“恕我眼拙,不知您是哪位?”。這樣可比直接告訴別人“我不認識你”有禮貌多了。
高中語文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不僅僅體現(xiàn)在與人際交往方面,在文學著作中學習到的知識都可以被映射到實際的生活中。例如那些寓言故事都是人生哲理,也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這種事情該怎么做。所以作為高中的語文老師,我們要掌握語文和實際生活中的聯(lián)系,并利用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把它們巧妙地融合到課堂的教學中來。學生們感受到了語文的重要性,又在老師的示范下,知道了該如何正確的在生活中使用語文。學生為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就會對高中語文的學習提高興趣,從而讓語文變得更加有效。
二、重視起語文的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藝術(shù)性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閱讀教學了。為了保證學生的閱讀量,高中學校都開設(shè)了閱讀課,來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的時間和環(huán)境。不過在實際的教學中,有很多語文老師都會用教學任務重、教學時間緊張等理由來敷衍學生,從而取消閱讀課程的安排。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既然語文老師都認為教學的時間緊張,那么對于需要學習這么多科目的學生來說,高中的時間就更加緊張了。如果我們不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提高閱讀的時間,他們又哪來的時間在課下閱讀呢?
作為高中的語文老師,我們應該知道閱讀對于學生理解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應該以教學時間緊張為理由來剝奪學生的閱讀課。而閱讀課的教學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它不是教師把所有的時間交給學生,或者讓學生自由地選擇閱讀的書籍。當然學生有選擇和安排的時間,但是高中的語文老師在其中要起到一個干預的作用。雖然是語文老師,但是也要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出一份力。在進行閱讀課的過程中,我們至少要保證學生閱讀的書籍內(nèi)容的健康性和高價值。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自己的閱讀寫作水平,從而增加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在整個閱讀課開設(shè)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老師要以身作則,不能在閱讀課上做其他的事情。現(xiàn)在很多高中的語文老師都是一個人帶很多班,所以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批閱學生的作業(yè)。很多語文老師為了不占據(jù)自己的下班時間,就把作業(yè)留在閱讀課批閱。這樣就會讓學生認為閱讀是不重要的,因為語文老師都沒有在閱讀課上進行閱讀。作為高中的語文老師,我們的閱讀當然不能只僅限于閱讀課,我們也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閱讀,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
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普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這一點其實就是對語文和英語這樣的語言學科提出的要求。對于那些理科性的學科來說,如果老師不講解,學生又怎么能自己摸索理解其中的奧妙呢?而語文就很簡單了,它考驗的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在之前語文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知識和基礎(chǔ),能夠利用自己的思維和理解能力來解釋一篇文章所表達的意思。而且語文本來就是一個比較活的學科,它是沒有固定的答案的,只要學生分析的有理有據(jù),就不算是錯誤的。
所以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我們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己去體會和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想,從而豐富自己的思想。每一個人都有選擇性記憶和選擇性理解,就是說每個人都會根據(jù)自己固有的價值體系,來對接觸到的信息進行自我的理解和自我的記憶。所以就算是老師來講,學生聽進去的也只是符合自己價值體系的內(nèi)容。那么就不如直接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來學習,用他們特有的價值體系去學習。而高中語文老師需要做的,就是保證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探索就足夠了。其實高中生的思想是非常豐富的,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限制,他們只能把自己的想法拋至于腦后,用最符合高考標準的思路來答題。這樣模板式的答案雖然得分高,但其實是沒有營養(yǎng)的。作為高中的語文老師,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去釋放自己的思維,把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勇敢地表達出來,說不定還能夠得到新的發(fā)現(xiàn)。這就需要高中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制造一個適合學生辯論的氛圍,并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得到激烈的碰撞。只有在不斷地融合中才能夠找到新的答案,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夠提高。
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分數(shù),而是為了提高自己語言交際的能力。作為高中的語文老師,我們必須改變自己固有的想法,要以學生為整個教學的主體。通過提升學生的能力,來達到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