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
在英國牛滓擁擠的街道上和牛津大學眾多的庭院里度過數周后,父親在倫敦中國城工作的華裔美少婦安妮·李,和無數的年輕考生一樣也失去了她歡樂的童顏。又一個學期過去了,這里的大學生多已回家過夏季公假了。安妮為報考牛津,在此祈禱以參加面試。因為要想進入這座夢寐以求的最高學府,單憑優(yōu)異的筆試成績,尚不能做最后定論。
牛滓大學建立于13世紀,世界十大學府之一,以美麗的大學城聞名全世界,童話故事——愛麗絲夢游仙境即以此地為故事背景。在牛滓處處都是優(yōu)美的哥德式尖塔建筑,因此有“尖塔之城”之稱。牛津大學是英國第一所國立大學,培育出無數的頂尖杰出人士。在近800年的歷史中,牛津大學培養(yǎng)了5個國王、26位英國首相,多位外國政府首腦(如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近4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學家,如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哲學家培根、詩人雪萊、作家格林、化學家羅伯特·玻意耳、天文學家哈雷等。牛滓大學共有30多個學院,各具特色。該大學的課程,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可獲得文學學士學位或相應的榮譽學位,由導師自己挑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取得學士學位。近年來,牛津還設有兩種以上的科目結合在一起的科目,如哲學和數學、古典文學和現(xiàn)代文學等,充分體現(xiàn)了當今學術領域多角度、多邊緣,亟需資源共享潮流和趨勢。
牛津大學雖非人人敢于報考的學校,2018年也有14200名青年男女學生競爭該校3200個入學名額。今年報考牛津大學的男女學生,名額超過了15000名;其中來自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學生有近萬名,其他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報考生。
在報考生與錄取生5/1的競爭憂慮中,有的報考生在一個月前就參加了牛津的筆試,也有的按制度跳越了考試,他們正在為如何取得進大學必備的“高級普通教育證書”及A等成績而發(fā)愁:還有的報考生已經取得入學證書,成績優(yōu)異,但是依然有不少等待面試評審結果的憂郁。不論什么情況,這些年輕人如果有幸入選,都必須和未來的導師進行第一次面對面的交談。
牛津大學的要求極嚴,能被選中,實為幸事。10%到15%的志愿報考者,未經面試即被淘汰:余下的13000名考生,即使象安妮一樣有機會參加面試,成功率也不及30%。
能言善辯的安妮來自坎特伯雷英國有名的公學——金斯學校(英國的“公學”實為私立中學),是位很有希望的考生。聽取了在校學生對各學院的評價介紹后,她從牛津大學的33個學院里選中了伍斯特學院,想在此攻讀地理專業(yè)。她感到這次面試相當費力;導師們遞給她一塊巖石標本要她評述,但她并非地質學家,導師又拿出幾幅地圖,數張照片要她分析。她認為面試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水平,是被人了解的最佳途徑。連她在內,共有九人競爭地理專業(yè)的三個名額。她可以毋需面試進入南安普敦大學,但她還想試試達勒姆大學、倫敦大學。她在牛津大學的圣希達女子學院也已參加過面試,考得不錯,但她祈禱的是否足以入選,卻無把握。
來自亨伯賽德郡貝弗利文法學校的鮑勃·布勞頓也是名很有前途的考生,正在為進入伍斯特學院攻讀音樂而祈禱。他喜愛該院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更喜愛該院的現(xiàn)代音樂大師謝爾勞·約翰遜博土。他的母校是一所綜合中學,在進入牛津的激烈競爭中,成績卓著。他說服了校長讓他來牛津一試。布勞頓已參加過三種筆試,也認為面試是顯露才華的最佳時機,但臨場考試前,他就有點兒害怕。和安妮一樣,他可直接進薩里大學,也在牛津大學的埃克塞特學院,同時在基布爾學院也參加了面試。他還準備去約克大學一試,作為一名提琴手,他還想去皇家音樂學校攻讀。
牛津大學的面試,不但考生,就連導師,甚至家長都感到痛苦難受。猶太人克里絲蒂娜·羅麗亞坦白地承認,她曾為在牛津應試的兒子在金斯學校的教堂里做過多次祈禱。
關于面試的趣聞在這里往往不脛而走。據說,有位導師在看《泰晤土報》時,碰巧來了一位應考的年輕人。他很不耐煩,隔著報紙對學生說,“設法讓我大吃一驚吧。”青年人用打火機點燃了《泰晤土報》,他被錄取了。另一位考生在這種受折磨的面試快結束時,導師問他有無問題。他提問說:“假如我真考上了牛津,校舍里要允許我寵養(yǎng)我的北極狐,還有我的衣服送到哪兒去洗呢?”結果,他落選了。
雖然導師竭力不讓學生緊張,但沒有哪位考生會對有二三位導師參加的面試感到輕松自如,這是他們一生中最主要的半小時。即使你父親在牛津教書,他也幫不了你的忙。盡管報考牛津大學的人必須通過“高級普通教育證書”考試,并有三門功課得A,在這樣的考生中也只有不及10%的學生有可能入選?,F(xiàn)在是2019年了,牛津大學以及它的各個分校仍然堅持傳統(tǒng)的招生規(guī)則,很多選拔程序不得更變,因為和大家一樣,導師們也不愿花三四年時間去指導那些難有長進和前途的學生。
回憶往事耐人尋味。70年前,懷亞特爵土投考伍斯特時,只讓他寫了一篇有關海德公園的論文。二次大戰(zhàn)后,院長約翰·馬斯特曼爵士曾經優(yōu)惠教工子弟;為了使學校穩(wěn)定、和諧,他在選拔考生時,不以智能為錄取的唯一標準,入學生中有教師子弟、官員子女,乃至近親報考時,他毫不猶豫給以照顧。這種偏袒親族、教師與官員的做法也許直到1962年,即弗蘭克斯勛爵出任院長時才被廢棄。
現(xiàn)在,牛津大學更加注重學生的知識面,其試卷內容豐富,涉及很多學派、制度.國家、文化和宗教。有些試題乍看很簡單,如幾年前地理試卷的第一題為“雨的成因是什么?”,歷史試卷的問答題有“羅馬入侵英倫何時結束?”“恐怖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嗎?”等等。他們認為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其深入的思考力和想像力,并從中發(fā)現(xiàn)有巨大潛力的人才。面試必不可少,因為通過了證書考試,得過三個A的考生也許大都才華出眾,但也會有少數智力欠佳的。在入選名單最后確定前,需對考生逐個考核、審評,為此,有的導師一直忙到晚上9點。
每年申請牛津大學的人數都在增加,但是其本科生錄取人數一直穩(wěn)定在3200人左右。牛津大學數據顯示,1000多年的歷史中,2018年牛津錄取的女生人數首次超過了男生。在2018年牛津大學的考生比2017年略有增加,在2018年入學新生中,女生1736名,男生1464名。其中女性學生占比高的專業(yè)是實驗心理學(80.8%)、生物醫(yī)學(75.0%)、英語(69.9%)、現(xiàn)代語言學(65.7%)等。而女性比例低的專業(yè)為計算機科學(7.9%),工程學(17.3%),物理(19.7%),經濟學和管理學(28.3%)等專業(yè)。
牛滓大學每年錄取的本土學生中,公立學校的學生約1200~1400名,其他是全英國私立學校的學生。在英國,全國私立學校學生只占學生總數的6%,卻占牛津大學新生總人數的近50%,社會上對此有不少議論。為了弄清情況,牛津大學2015年專門成立了一個導師委員會進行調查。對牛津大學的指責主要是:新生選拔制度既不明確也不公平。還有人把整個選拔過程說成“完全是一場噩夢”。委員會首先考慮簡化程序,但他們也認為“有人不注意大學是個研究先進科學和學習的場所,卻常把它當作小伙子和姑娘們的俱樂部”。他們認為,包括某些實行志愿申請制學校在內的入學統(tǒng)計數字,可以排除上述疑慮。公立中學每年志愿申請到牛津的考生人數總在增加。每年輸送這種考生的公立中學數字也在擴大。然而在“大學入學事務統(tǒng)一協(xié)議會”通訊名單上的2541所公立學校中,約有500所中學多年來從未有人申請報考牛津。因此他們得出結論說:“是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特別是某些公立中學的教師和學生總認為牛津大學有偏見,偏愛私立中學的平庸之才也是好的,來自公立中學的優(yōu)秀學生也不一定是好的。
應該看到,私立中學高年級階段的高水平教學,使其在入學競爭中處于明顯的有利地位。一般公立中學,除少數文法學校外,只開兩年的課,很少有私立中學這種優(yōu)越條件。因此,即使懷有最善良的心愿,也沒有哪個學院會不喜歡接收那些在教學有方,水平又高的私立中學成績優(yōu)秀的男女考生。情況對這些考生當然很有利。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除非完全取消現(xiàn)有的大學新生入學考試,改為私立和公立中學考生在高年級階段讀完四個學期時,統(tǒng)統(tǒng)參加入學考試,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完全公平。但這種做法也將給教師帶來新問題,要在這樣年輕的學生中間,看出誰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確是非常困難的。
“入學獎學金”是人們議論的又一問題。很多實例說明,能在入學前通過獎學金考試的多為私立學校高年級階段學過三年的最優(yōu)秀的學生。當然有些得獎學金的學生不求上進,進校后未能認真地學習。鑒此,學校采納了導師委員會的建議,將全部獎學金改在第一學年結束時頒發(fā)。近年來,牛津大學的一些分校舉行了對公立與私立所有學生都一樣公平的考試,但兩種學校學生分占獎學金名額的比例仍然變化甚微。另外,為使更多的公立中學學生到牛津上學,學校改變了以往坐等公立中學學生志愿申請的辦法,如主動派人到全國各公立中學去座談訪問從中選報優(yōu)秀學生,再如,歡迎公立中學師生到牛津參觀了解等。
在牛津大學每年錄取的新生中,來源于國外的錄取新生約450~600名。在國際學生中,近年來中國學生的申請人數和被錄取人數最多,成績喜人。在2015-2017年3年間,中國內地共有2644名學生申請了牛津大學,最終有267人被錄取;中國香港共有1102名學生申請,最終有135人被錄取。
牛津大學是學院制,選錄新生由學院最后審定。在今年報考伍斯特學院的557名考生中,錄取了約125名考生;其中報考的260名女生中,錄取率為20%;此外,在557名考生中有384名來自公立中學,錄取率為25%。從報考音樂的24名考生中選錄了3名。布勞頓未能入選,但他認為到牛津應試是非常值得的。從私立中學畢業(yè)的安妮也未能人選,但是她的牛津之旅也決非虛行,她在圣希爾學院的面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考生們只要棄除“牛津大學包袱”,英國的其他大學的門檻還是比較低的。例如2018年申請劍橋的女生也比去年增長了1%。另外,英國前衛(wèi)生部長杰瑞·米亨特也曾宣布:“到2020年,英國大學將額外增加1500個醫(yī)生培訓名額,來實現(xiàn)脫歐后英國醫(yī)療系統(tǒng)的“自給自足”。如此平均下來,也就是今年大學里會多出500個醫(yī)學生的名額,這包括醫(yī)生招聘比較困難的桑德蘭、蘭開夏、坎特伯雷、林肯、切姆斯福德地區(qū)的新開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