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掃描二維碼你能聽到聲音里的姑蘇好時光
9月3日 人力三輪車
人力三輪車的老前輩叫黃包車,一聽就非常有民國范。蘇州的黃包車是那時從上海流傳過來的,因為政府規(guī)定統(tǒng)一刷成了黃色就稱之為“黃包車”,還有一種專門運貨的三輪車,蘇州人稱之為“黃魚車”。
“姑蘇好時光”, 一本自帶NOTEBOOK功能的功能書,一本365天讓人體驗姑蘇聲音、姑蘇視頻和360姑蘇全景的人文雜志。
9月4日 西北街吳宅
這脈吳氏一族是從安徽休寧遷至蘇州的,以運銷食鹽起家。西北街的這處宅院建于乾隆年間,共有四進,前有照壁,后有花園,確實是個深藏不露、鬧中取靜的好地方。
9月2日 姑蘇湖石
要論最得江南靈秀之精髓的,當(dāng)仁不讓的便是太湖石了。流連在蘇州各園子中,均能見到太湖石的身影,湖石儼然成了園林“必備單品”。
9月12日 唇舌之染
姑蘇人會吃,菜肴做得美味,顏色也靚麗得很,比如鮮紅的醬汁肉、碧綠的青團子、青嫩的薄荷糕、粉艷的玫瑰糕、黃色的松花團子……姑蘇人的唇舌,也一年一年被“染得”色彩繽紛起來。
9月14日 井邊人家
老井的主人已無從考證,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它的身價。姑蘇古城里,有太多這樣的無名老井,女人們每日在井邊洗衣淘米,垂桶汲水,一彎腰一抖手之間一樣是江南女子特有的婉約。
9月21日 吳門琴韻
吳門的琴聲,以琴代語,清婉生動,如沐春風(fēng)。隱匿在琴音中的古城,集天地精神于一體。當(dāng)你去尋找那琴聲,卻又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無處尋覓,一時間,只覺鷗鷺忘機。
9月27日 赤豆糊圓子
姑蘇小娘魚們最愛的甜點之中,必有赤豆糊糊加糯米小圓子。一紅一白,顏色搭配得極好,好似紅色絲絨上散落著珍珠一般。
9月25日 文起堂
如今的姑蘇城熱鬧與安靜并存,文起堂正是一個鬧中取靜之所。這里以前是張鳳翼先生的故居,現(xiàn)在是蘇州考古人的聚集之地,雖正門不大,卻氣勢磅礴。
9月29日 棗市街
棗市?沒錯,以前賣棗子的地方。不過,這條街不光賣棗子,還賣其他水果。因為大運河帶來的便捷航運,這里曾是江南一帶最大的果品集市。
太史令女 :
【珍貴老照片】1983年,蘇州街景。
蘇州姑蘇發(fā)布:
#姑蘇一景#【十全街“彭定求”祖孫狀元府 人稱“葑門第一家”】蘇州十全街東頭,坐落著一座古宅,沒有高聳院墻,也沒有鎮(zhèn)門石獅,一切如最普通江南傳統(tǒng)民居一般,它是清代祖孫狀元彭定求和彭啟豐的狀元府。乾隆帝曾賜匾額 “慈竹春暉”放在了毗鄰的振華中學(xué)內(nèi)。前輩留下的愛國奮進、實事求是、兼容開放的寶貴教育財產(chǎn),培養(yǎng)了一屆又一屆學(xué)子。
老樹畫畫:
上班真挺煩,掙錢不容易,養(yǎng)花養(yǎng)不活,想想就生氣。
zllws:
無可奈何夏日去。
蘇州旅游官方微博:
#蘇州園林#【瑞園: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瑞園,由香山幫國家級非遺傳人薛福鑫先生擔(dān)綱設(shè)計,歷時六年建成,北依穹窿山,南瀕太湖,臨山傍水,遠離鬧市,如一位隱世高人。園內(nèi)景致以水面為中心,山光云影相接,池畔湖石玲瓏,四周布置天香樓、海棠軒、藕香榭、花藍廳、鴛鴦館等亭臺樓閣,周圍輔之以樹木花草,樸實自然,集中展現(xiàn)了蘇州園林的精華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瑞園內(nèi)名樹古木眾多,四時芳華不斷,其中有一株百余年“孩兒蓮”最為珍貴,來游覽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錯過哦。
姑蘇好時光:
#蘇州# 筍豆制作看起來不難,但也并不很容易。
先將買回的筍脫殼煮熟,切去老頭后,用手撕成條后切成骨牌大小的塊,再與浸好的黃豆一起放醬油、鹽、糖、桂皮、八角和干辣椒大火燒開后轉(zhuǎn)中火,煮到豆子酥軟,筍子吸飽汁水,小火收干。
然后就是放在鋪上了一層白紙的竹匾里,擺在太陽下面曬,等到豆衣起皺,筍干透出了蜜色的光澤,摸起來也不覺不黏手了,收攏后放入紙袋,扎緊口,存入石灰甏,想吃時抓上一把,堪稱孩童時代的最佳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