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長華
摘 要:一直以來,中職院校都將人才培養(yǎng)作為根本目標,而絕大多數中職院校也都將專業(yè)技能課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忽略文化課學習,但地理是文化課的基本分支之一,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新課改的逐步深化,也使得教育工作越來越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基于這一背景,中職地理教學應緊追形勢,大力改革,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學生;主體;中職地理
新課改中清晰指出,地理教學應全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并做好主體性活動,讓學生的學習基于教師的引導進行再創(chuàng)造。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以學生的根本發(fā)展為主,并依照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活躍度,全面發(fā)揮主體性,強化素質教育。
一、教學現(xiàn)狀
(一)重視度不夠
對中職院校而言,技術人才培養(yǎng)是重點?;诖耍瑢W校各級人員都不是非常重視文化學習。雖然,地理是文化課的基本組成之一,但絕大多數教師并不認為地理的益處大于語數外。由此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下的地理教學也不理想,而主體性的發(fā)揮更是空談。
(二)基礎薄弱
中職學生的理論功底大多較為薄弱,有些還因為在統(tǒng)一考試中被淘汰,還會萌生自卑情緒,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外加地理所占分值比例不是很大,教師也不是十分重視,致使原本薄弱的基礎更是雪上加霜,學生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二、教學策略
(一)轉變觀念,掌握學生的情況
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中職地理教學也有所改善。新時期,地理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逐步加大在地理教學中的關注度,全面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科學分類。例如,班級內部學生的基礎可能存在差異,有些較強,有些偏弱,有些喜歡地理學習,有些厭倦地理學習。而教師應掌握上述情況,只有這樣,方能精準定位教學方法,有序開展地理教學。
(二)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提升學習自主性
教學過程實際上是教學互動的一個過程,在教學實踐中,可通過故事和影像等構建問題情境,提升學習熱情,推動認知發(fā)展,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其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fā)思維。眾所周知,多媒體能夠對地理現(xiàn)象進行生動再現(xiàn),它可沖破時空的束縛,將現(xiàn)實生產生活所見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構建問題情境。以洋流學習為例,首先通過課件闡明哥倫布的故事,僅僅相隔兩年哥倫布便完成了兩次跨洋,其線路變化并不顯著,但時間相差達到十七天?;诖俗寣W生思考,第二次比第一次橫渡時間縮短的原因。學生激烈討論,思維也高度活躍,由此拉開課堂教學的序幕。當講述洋流的實際影響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澳大利亞東岸以及西岸景色,構成鮮明反差,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其暢所欲言,積極思考。
其二,樹立生活觀,將身邊材料融入到課堂。地理科學主要探索地理環(huán)境及其和人類活動之間的一種科學,它和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關。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彰顯地理學科特色,強調課堂教學、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將日常所見的東升西落、城鄉(xiāng)建設等融入到課堂活動中,在生活與課本上建立聯(lián)系,讓學生用平常心看待這些問題,并將生活的疑問引入課堂,利用所學知識來應對現(xiàn)實生活問題,拓展課堂空間。以自然災害為例,進行了下述設計:春天是一年的開端,春天也充滿著希望,但近幾年,春風刮來以后,伴隨著萬物復蘇、草長鶯飛、大地回春,還會出現(xiàn)怪風,并且越來越頻繁。這種怪風是什么,學生們異口同聲,沙塵暴。隨后教師繼續(xù)引導,刨除沙塵暴,我們身邊還有那些自然災害,它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才能規(guī)避和降低災害所帶來的破壞程度。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閱讀和思考,以此來增強認知感。
(三)采用豐富多樣的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
在中職地理教學中,采用豐富多樣的方法?;诖?,教師應沖破傳統(tǒng)教學的禁錮,選取啟發(fā)式和討論式等適宜的方法。其中啟發(fā)式教學較為有效,大多中職生都較為懶惰,獨立思考意識薄弱,若應用啟發(fā)式教學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一定會刺激學習欲望,進而實現(xiàn)智力和能力發(fā)展。以自傳公轉為例,可通過列表的形式來對比自傳和公轉,主要包含方向、周期等基本特性,提前給學生講述自傳的基本特性,再啟發(fā)閱讀,明確公轉內容以后,再集體討論,強化知識的認知。另外,中職生現(xiàn)下的抽象思維能力并不是十分強,若想增強思維能力,則一定要提升方法的直觀性。
(四)幫助學生自主探究,強化課堂交流
新課改要求通過自主探究、團結協(xié)作的方式來突顯學生的主體性。為此,在地理教學中,應形成和時代發(fā)展相一致的教學模式,全面發(fā)揮主導作用?;谇擅畹膯栴},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利用小組合作討論和操作交流等來活躍思維,強化課堂互動。以海陸的變遷為例,在明確教材知識以后,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的形式探究下述問題:滄海桑田的根本原因,哪些實例能夠肯定大陸漂移假說,喜馬拉雅從海洋變成陸地的原因,六大板塊哪個近乎都是海洋,火山地震帶的基本分布特點。學生對于上述問題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積極發(fā)表個人的觀點。此種教學既能讓學生通過交流和辨析來深化知識,還能讓學生切身體會探究活動的現(xiàn)實意義。
(五)加強學習自信心,引用激勵評價
教學評價是基于學習效果所進行的評價,是一種重要反饋。地理教師應依據課程標準,以鼓勵、贊揚和肯定為主,明確學生的性格愛好和知識掌握情況,設計出正面、合理的、有針對性的評價語言。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將其過去和現(xiàn)在進行有效的對比,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讓不能的學生都能認識到個人的閃光點,以此來提升地理學習的有效性,增強自信心,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診斷與鼓勵作用。
結語:綜上可知,近幾年,中職教學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高度關注,在地理教學中也同樣如此。在未來的工作中,中職地理教師應進一步努力,全面探究教學理念,突顯學生的主體性,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尋求一條理想、可行的教學方法,進而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
本文是福建省建甌市教育科研2017年度立項課題“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B1700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潔瓊.高中地理教師反思力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
[2]劉慧靜.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教學行為研究——以河南省為例[D].河南大學,2018.
[3]武兆妍.雙動兩案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選修課中的實施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