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廣東吳川霞街村的林召棠赴京應(yīng)試一舉考中了頭名;參加殿試,被道光皇帝欽點(diǎn)為狀元。衣錦還鄉(xiāng),在見過父親母親等親人后,林召棠立即去了小鎮(zhèn)上的一個粥店。他是要去吃粥嗎?是,也不是,他主要是惦記著粥店的老板。
以前,林召棠常去那里吃粥,他尤其喜歡老板的耿直憨厚, 很想助他一臂之力,使得他店鋪的生意好起來。
當(dāng)林召棠帶了禮物來到粥店時,老板喜出望外。老板的妻子靈機(jī)一動:可以請新科狀元為自己題個店名啊!林召棠欣然應(yīng)允。待筆墨紙硯拿來后,林召棠略一思索,揮毫寫下“弓弓店”幾個大字,然后又書好落款“道光癸未欽賜狀元及第林召棠題”。這字可讓粥店生輝呵!老板立即請人將題字制成一塊大匾,懸掛在店門上方。
“大家都去看?。⌒驴茽钤獙懙牡昝?。說是粥店,可粥字中間少了‘米’……”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人們紛紛前去觀看。其實(shí),林召棠是為了增強(qiáng)廣告效應(yīng),有意將“粥”字當(dāng)中的“米”字漏掉的??刹皇牵捎谌藗兏械叫缕?、疑惑,前去觀看的人成群結(jié)隊。
此時正值夏天,炎天暑熱的,在欣賞了狀元的字后,人們都會進(jìn)到店中,買一碗涼粥。就這樣,前來品字吃粥的人絡(luò)繹不絕,粥店的生意越來越好。其他生意人也紛紛來到這里開店,沒過多久,曾經(jīng)的偏僻之地竟成了繁華街市。
善良是身處困境中人的“米”,是善良者自己的德,美德能延年益壽。林召棠活到八十七歲,如此高壽,在清代并不多見??梢?,善良也是善良者的“米”。如今,林召棠“尚氣節(jié),憐貧苦”等美名仍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