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
陶行知先生說過“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心小人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教育必須真正從兒童的實際出發(fā),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兒童,重新認識發(fā)現(xiàn)兒童,挖掘兒童的可能性,建立完整的兒童教育觀,培養(yǎng)完整的兒童。教師離不開教,教學即兒童研究——我們的第一專業(yè)。我們要堅守兒童立場,將童心教育落實在課程上,彰顯課堂魅力;我們要堅守兒童立場,永葆童真之心,探索兒童秘密,助力兒童發(fā)展。
一、兒童立場——正確的理解
“對語論”中體現(xiàn)兩個主體——說話人和答話人,互相輸出接入反饋,是一個尋找和發(fā)現(xiàn)智慧的過程及,也是分享和生成智慧的過程。學習是學習者的積極的自我建構,而教育的核心即學習,所以教育的影響力要通過兒童自己的學習去實現(xiàn)。然而兒童是活的,我們要承認兒童的獨立性和獨特性,站在兒童的立場看待兒童的教育和發(fā)展,主動走進孩子的心靈,與他們站在同一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事物,才會“放下身段”去尊重學生作出的決定和選擇,理解學生的言行,與之產生思想與情感的共鳴,并進入教育的最佳境界。
二、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熱愛學生是教師最寶貴的品質。要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教師要先去愛學生。教師熱愛學生不僅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而且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條件。小學教師要以兒童視角出發(fā),發(fā)自內心,真實自然地體現(xiàn)在教師與學生相處的分分秒秒中。親近學生,自覺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真實想法;同時心中裝滿學生,激情四射地貫徹著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建立親密信任關系,雙方和諧共處。
教師關愛學生,以人為本,努力塑造兒童的心靈,激勵學生個性發(fā)展。
三、活動豐富——學生的童年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喜歡好玩的、新鮮的、特別的和刺激的事物,他們是自由者、探索者和游戲者。
基于兒童立場,我們要嘗試變革,為了兒童更好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教師需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先摒棄過往愛喊大而空的口號和孩子們做不到的要求。通過貼近孩子日常生活的活動,教師合理化地將學校的希望和要求轉為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他們直接參與了教育的全過程,我們能更好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教育的起點和目的是讓兒童成為他自己。成尚榮先生說“教師是成人世界派到兒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我們是讓兒童擁有自己幸福童年的關鍵人物,教育的初衷就是讓我們的孩子成為詩人,種下他們來自生活、發(fā)自內心和追求生命的詩。
于是,教師對自己的要求應是:努力追趕,不斷更新,當愛溢滿心頭的時候,當專業(yè)化水準提升的時候,當學生由衷認同我們的教育理念的時候,我們教育的沃土上將長出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收獲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