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在高中階段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詩歌中的審美因素,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就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一、反復吟詠,感受詩歌的音樂美;二、展開聯(lián)想,賞析詩歌的畫面美;三、披文入情,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四、整體感知,挖掘詩歌的意境美;五、嘗試寫作,體驗詩歌的創(chuàng)作美。
關鍵詞:古詩詞;美育;教學;
一、反復吟詠,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教師在示范朗讀時,可以選用優(yōu)美的配樂朗誦,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中更好的感受作品的意境,領悟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美和音樂美的雙重熏陶。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配以二胡曲《察爾達斯》,《察爾達斯二胡曲》以一種蒼涼孤獨又悲愴的曲調,正好把辛棄疾詞中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陽剛之氣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朗讀的時候感情基調也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時而慷慨激揚,時而低沉凝重,讓原本無聲的詩歌,變得靈動而富有詩性,更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領略詩歌的音韻美。其次,要把握詩文的基調。通過把握基調,了解詩歌的基本感情傾向,才能確定朗讀的抒情方式。如白居易《琵琶行》一詩中,作者表達了對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發(fā)了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誦讀時應深沉、凝色,悲悲戚戚,特別讀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雹茉娙说母星橐搽S著琵琶女的命運而波動,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喟嘆,詩人自嘆身世經歷,處處以環(huán)境描寫襯托自身的感慨,充分表達了漂淪流落的悲切之情。學生在吟詠時把握這樣的情感,才能沉浸其中,浸染心靈,才會被白居易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所感動。
二、展開聯(lián)想,賞析詩歌的畫面美
很多寫景詩都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征。在教學中,應設法將“詩”與“畫”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感受詩意之后,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形成與詩相符的畫面,再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色彩、畫面的動靜來欣賞詩的畫面美,然后再由畫面的整體色調,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如本人所執(zhí)教的《積雨輞川莊作》一詩中,為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通過繪“畫”顯詩韻,賞“畫”品詩美的方式,借助圖畫再現(xiàn)詩的情境,把課文的內容形象化,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易于接受和理解,涵養(yǎng)了美感。學生在詩情畫意之中理解詩意,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也鍛煉了他們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三、披文入情,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詩歌語言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凝練簡潔的字句,可以表達意蘊豐富、意境深遠的內涵。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焙喚毦珳实挠谜Z,能夠使詩歌達到一字傳神,畫龍點睛的效果。就像一幅毫無生機的畫,需要五顏六色的語言來點綴,沒有了這些簡約含蓄、精煉生動的語言,這幅畫就不會變得靈動、富有生命。而詩歌的語言,煉字推敲方面也很講究。如“乘舟弄月宿涇溪”的“弄”,“花自飄零水自流”的“自”,“綠楊堤畔鬧荷花”的“鬧”,“雄飛雌從繞林間”的“繞”等等,這些都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的千古名句。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古詩詞時,通過抓住關鍵字、關鍵詞來細細品味詩歌的內容,在字斟句酌中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在詩歌的語言中感受其無窮的魅力。
四、整體感知,挖掘詩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藝術家的審美體驗、情趣和理想與經過提煉和加工后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F(xiàn)代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說:“情景相生而且契合無間,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詩的境界”。詩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態(tài)的,有的雄偉壯闊,絢麗多姿;有的悲涼凄婉;有的豪放曠達;有的含蓄典雅,景象萬千。在詩歌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抓住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使文字變成優(yōu)美的畫面,然后把自己的情感傾注進去,這樣學生才能走進詩人心靈的深處,才能體會詩歌意境美的真諦。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是一幅蒼涼的秋郊夕照圖,全詞既在寫景,又是在抒情。在凄涼的晚秋景色中,表達了天涯游子孤寂無依的哀愁,情景交融,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如夢如畫的意境。
五、嘗試寫作,體驗詩歌的創(chuàng)作美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兒童思維的天性本身要求有詩意的創(chuàng)造性。美與活生生的思維如同太陽和花兒一樣,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富有詩意的創(chuàng)造,開始于美的幻想……喚醒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獨特的體驗充實著語言?!币虼?,應該從培養(yǎng)人的高度出發(fā),教師要引導學生會寫詩,是詩歌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總之,古詩詞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地位極其重要。這些作品不僅是我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更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傳承的載體。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美育資源,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中得到感受美、欣賞美的體驗,并激發(fā)學生大膽的去追求美,鍛煉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他們豐富而高尚的情感和精神境界,學會在美的世界里落地開花。
以“詩詞之鄉(xiāng)”為依托進行詩詞美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QJH201810121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詩論—朱光潛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2.9
[2]李華梅.古詞教學中的意境感悟略談[J]吉林教育,2010,(5)
[3]趙家濤.中學古典詩歌審美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4]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6
[5]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